慘痛的教訓,在和孩子交流前請先確認這一點是否到位

hello!各位親愛的爸爸媽媽,大家好!

我是塵啃老師,專注家庭教育及育兒領域的優質經驗乾貨分享!

感恩關注與分享,謝謝


有一種痛是父母對孩子無悔的付出,不但沒有換來父母期待的結果,換來的卻是孩子的對抗。塵啃老師昨天在一個交流群裡,看到有同仁發了兩段信息。觀後深有感觸,沉思後決定分享給各位家長朋友,並給出幾點個人看法:

慘痛的教訓,在和孩子交流前請先確認這一點是否到位

材料一:

在高鐵上,有一排座位,做著一對父子,父親在邊上諄諄教導著自己的孩子:道理說了一堆,從小到大,小到學習方法、大到怎麼做人,從古到今,講董仲舒,今講錢學森。父親可謂是不遺餘力。但是反觀孩子呢,開始的時候一直在玩著手機,對父親的教導不理不睬透露出的滿是心不在焉。在後階段還帶上了耳機,甚至還露出了厭惡的情緒。

材料二:

一個初三的孩子,談戀愛被學校老師抓到了叫了家長,家長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了嚴厲的批評與教育,並且要孩子當場保障以後不會再犯。事情發生的第二天,孩子離家出走了,後面雖然在警方的配合下找回來了,但是孩子與家長的關係已經惡劣到了極點。到現在一個多月了,一直沒有和父母說過一句話。

塵啃老師看到這兩則案例後,就有想出來說幾句的衝動。因為這種現象實在是太普遍了,可以說是經常性地在上演,有可能各家的版本內容不一樣,過程和收場的形式不一樣,但是本質是一樣的:這樣的交流教育和談話的方式,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那到底怎麼才能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呢?

慘痛的教訓,在和孩子交流前請先確認這一點是否到位

一、在教育孩子之前,請確定孩子的心門是否對你打開?

我們很多家長其實都有通過交流溝通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的習慣。特別是父親總是費盡心思給孩子講大道理,講勵志成功學,但是效果很差,為什麼?

原因就是孩子和你根本不在同一個頻道,我們以為在教育孩子,孩子就會跟著我們的思路去思考和改變,其實,孩子根本就沒有在聽你講,對於家長他一家徹底關閉了自己的心門。

所以,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確認孩子的心門是否對你一家關閉,如果是關閉的,就不用多費口舌了地做無用功了,先想辦法讓孩子對你敞開心門才是最重要的。

慘痛的教訓,在和孩子交流前請先確認這一點是否到位

二、怎樣有效地讓孩子打開心門

讓孩子對父母打開心門,不會是一個短期的過程,孩子的心門如果關閉了,要再次打開需要很長的時間去讓孩子接受與改變。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就是和孩子同頻。

同頻包含幾個關鍵詞,一是思維方式上的同頻,二是地位上的平等同頻,三是溝通語氣上的同頻

我們作為父母教育孩子必須跟隨融入孩子的世界,這是正常溝通的前提條件,如果你不在孩子的世界裡同頻,你就在孩子的眼裡自然就被規劃為“另一邊”的對象。

地位平等和語氣溝通上的同頻有著同一個根本原因、我們很多家長一根孩子講話,就是長輩在教訓晚輩。試著以同輩論交試試,效果絕對讓你想不到,家長們放下我們的身份,我們的目標只是為了教育好孩子而已,不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作為家長的成就感。

慘痛的教訓,在和孩子交流前請先確認這一點是否到位

我想只要我們父母把這一點做好了,孩子的心門像我們徹底打開了,那麼接下來我們只要注意採用一些方法和策略再去和孩子談話教育,效果將事半功倍!家長們不妨趕緊去試試效果吧!

歡迎評論區留言和各位家長一起交流。

慘痛的教訓,在和孩子交流前請先確認這一點是否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