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暗到光明,或許只有一扇門的距離

往往,從黑暗到光明,只隔著一扇門。怎麼推開它或者什麼時候推開它,在於每個人自己。

想想那些一度自認為苦難的事情,就是生命中致命的傷害嗎?那些經歷就是生命中最大的痛苦嗎?不過是那時的自己目光短促,太過軟弱,才被挫折一次次擊垮。

人生就是這樣一個慢慢蛻變的過程,而這就是我的命運。由消極悲傷,到積極樂觀。

記得一年冬天,見到W。他說上大學之後,他每天早晨七八點起床讀書,中午吃飯,下午讀書,下課吃飯之後,再讀書到晚上十點。三年來他都是如此。

想一想這三年,1095天,他該讀了多少書,看了多少字呢。而這其中更為重要的並不是讀了多少書,而是一個人,一個青年人的自制力,一顆年輕的心對於知識的渴求。所以每每見到W,我都心存羞愧。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是一個有著很強自我意識的人,有著自己的個性與本真。但是在這樣的人面前,我真是完完全全失掉自己了。

真是悔極了,我走得那麼緩慢。直到二十歲,才懂得怎麼去生活,才懂得嚮往快樂,才懂得怎麼去分辨善惡美醜。

人生真正的猛醒,來源於發現自身對於知識的匱乏。

就像一個學中文的人,一個熱衷於寫小說、散文,結交志同道合之人的青年。當他發現自己對於知識的熱愛是微乎其微的,對於自身的人生追求也是茫然無措的。

他猛醒的時候,也便是他最痛楚、最無助的時候。

當我們開始懂得思考人生,當我們發現一種值得我們去尊敬的精神,當我們開始嫉妒羨慕一種奮進的生活,當我們發現未來要走的真正的路。那個時候,我們再不會覺得生活無趣,也再不覺得人生暗淡無光,再不低迷於悲傷世界,也再不願白白浪費光陰。

迷惘無措之後,我們開始喜歡讀書,喜歡上進,喜歡爭取……因為我們覺得每一種追求都打動了我們要去熱愛的心。

當你看得越多,知道得越多時,就會發現自己越來越渺小。正因為這種渺小,讓我們恐懼,讓我們看到這浩瀚的世界是那麼大,而自己用盡畢生的力量能探索到的東西是那麼有限。但也是這樣的一種渺小,讓我們不得不如飢似渴地去學習,去汲取。

我們開始為這一種信仰熱淚盈眶,我們讀到一本好書會如獲至寶,甚至會感動得淚如泉湧,也明白了所謂的“愛的深沉”。

如果沒有驚醒,或許我們永遠會活在黑暗裡。也或許在哪一天,黑暗的天使睡著了,一不小心,我們迎來了光明。

從黑暗到光明,或許只有一扇門的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