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天花170萬元——鉅額住院治療費告訴人們什麼?

一張住院單在微信朋友圈中“暴走”——住院61天花了104萬元,而且這只是部分費用,實際費用已超過170萬元。

先看看關鍵詞:武漢某醫院,重症及多種併發症,大量先進設備、頂級專家會診、治療費、西藥費、手術費……

61天花170萬元——鉅額住院治療費告訴人們什麼?

病人家屬介紹,把104萬元的那張住院收據發到微信朋友圈,本意是希望提醒身邊朋友珍惜健康,但是沒有想到會被轉發到網上引發這麼大關注,更沒有想到會被惡意解讀。院方表示,治療過程中產生的所有費用都是按照物價部門核定的價格,並不存在違規,因為其病情嚴重花費較大,醫院還想方設法為其儘量節省費用。

網友稱,一張發票,能擊倒中國95%的家庭!

除了此類感慨,鉅額住院治療費告訴人們什麼呢?

首先:存錢未雨綢繆,儲蓄得到“力挺”。存錢防大病,傳統儲蓄意識具有牢固的現實基礎。象不敢生、生不起等生育問題一樣,不敢病、病不起等問題依然是一些普通家庭的重要壓力。病來如山倒,一場大病、重病既考驗身體,更考驗存款。沒有一定的存款“保底”,一到事頭,臨時抱佛腳,東拼西湊,左挪右借……會嚴重考驗人們的家庭應急管理。

其次,保險未雨綢繆,參保成為選項。保險在中國歷史不長,中國人傳統的保險意識比較淡薄,而近些年卻逐步強化,特別是在大中城市,醫療保險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簡單來說是基本醫保做主體,大病

保險相銜接。重疾險之所以獲得更為廣泛的社會關注,其根本原因正如網上保險推銷所說:平時花幾百,和大病花百萬,到底哪個貴?

61天花170萬元——鉅額住院治療費告訴人們什麼?

第三、制度未雨綢繆,政策需要完善。國家也在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大病救助等政策,如推行城鄉統一醫保政策,又如多部門聯合印發《健康扶貧工程“三個一批”行動計劃》,提出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行動措施。但目前大病重病救助方式覆蓋率比較低,大病重病醫療保障體系覆蓋面比較窄,政策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增強普惠性。

第四,技術未雨綢繆,設備力求不貴。科學技術包括醫療技術的提高,會不斷造福社會,包括使用效果的提高,以及使用成本的降低。國家、醫療設備企業應強化民生醫療的概念,加大科技投入,降低科技轉化、應用成本,推廣適用性醫療技術和設備,讓高精尖的技術更接地氣,讓使用費用不會太高,使用效果惠而不貴。同時,醫院更要加強管理,防止醫療設備、技術的濫用,杜絕隨意增加患者項目。要讓老百姓用得好,用得起,用得恰當。

61天花170萬元——鉅額住院治療費告訴人們什麼?

五,身心未雨綢繆,健康重在管理。如今大中醫院人滿為患,除了藥物依賴,人們似乎形成了醫院依賴,動不動就往醫院跑。有些人小病當做大病看,甚至沒什麼毛病還往醫院跑。“大醫治未病”。人們應習慣和健康為伴,而不是習慣與醫院為伴,不要習慣往醫院跑,習慣往大醫院跑。要象愛護孩子一樣,愛護自己的身心。珍惜健康,珍惜“未病”的狀態。要從“未病”開始,尊重自然規律和生活規律,遠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樹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注重身心鍛鍊,葆有身心活力,保持身心健康態,保持身心“年輕”態,要讓身心每天24小時“記住”健康和快樂——人人健康,天下健康!健康管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最後的總是壓軸的——您覺得呢?


先行者總部——

生命本悟,快樂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經行天下光未央歡迎交流,

歡迎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