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化印记 吾俚沙地话

“牵磨叽嘎喂,牵拨啥人吃?牵拨外婆吃。外婆省拨郎朗吃,郎朗吃仔看黄牛。黄牛落特井田里,锄头铁搭耙勿起。两根芦头直豁起,一豁豁到半天里!”

小时候,经常听姆妈给我唱这首童谣,亲切而温情。

现在,姆妈还在唱着这首童谣,唱给我儿子听的。

我问儿子,“牵磨叽嘎喂,牵拨啥人吃?”

儿子回答:“牵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吃。”

流传到现在的沙上童谣大概已经很少了,每次听到这首名为《牵磨叽嘎喂》的童谣,最感动的不是我儿子,而是我。

以前没研究过这些童谣,甚至仅仅把沙上话看做一种方言,而非文化,无知啊,现在我是这么告诉我自己的。

这里,先要感谢启东作协主席李新勇先生,2014年的时候赠我一套《江海文化丛书》,其中有一册是《东疆风情》,说的就是启东文化,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沙地风情,沙地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沙上,我们习惯将自己成为沙上人。

单说《牵磨叽嘎喂》这首童谣,据考证,其中的“喂”就是“石磨”,“磨”是一种古老的工具,汉代才有“磨”这个名词,在此之前则称作“碨”。古书上有“公输班作碨”的记载。公输班是春秋时代鲁国人,可见碨、磨的发明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沙地童谣竟然保存了春秋战国时代的用词,不得不让人惊叹。

家乡文化印记 吾俚沙地话

牵磨


启东的历史很短,是最年轻的沙地,清康熙末年(1720年左右),长江口北岸开始新的淤积,在此后的200来年里,许多小的沙洲逐渐并连形成启海陆地。启东分南沙和北沙,南沙人讲的是启海方言,与海门话基本一致,和崇明话相同,属吴语;北沙人讲的则是“吕四话”,口音与启海方言差别很大。

以“启海话”为代表的沙地话,是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吴汉语,至今依然保存着一些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已经消失的古汉语特点和古音,堪称是研究古吴汉语的活化石。

吴语在历史上又叫吴越话、江东话,祖语可追溯到26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上古时,吴语被认为是南蛮鴃(jue)舌,意思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这一点,我在泰州上大学的时候,就被当地学生讥笑过,一说像鸟语,二说像日语。其实在日语汉字里有一种吴音,是日语汉字读音中所占比例较高的读音之一。

家乡文化印记 吾俚沙地话

江海文化丛书


现在吴语主要分布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九千多万,是我国第二大方言。在谈吴语的时候,很多人会提到苏州话、上海话,确实,苏州话最糯,上海话则有点像吴语中的普通话,与吴语太湖片其他方言基本能互通。与苏州话、上海话相比,沙地话要土很多。其实都属于吴语-太湖片,很多字读音相近,但腔调不同。

沙地话的土,更多的是一种古,一些发音和用词古风汉韵犹存,日常中最基本的称呼,“我”,沙地人称之为“吾”,“他”,称之为“伊”,“你”,叫做“乃”(ne),乃在古汉语中,有“你”“你的”意思,只是以前并未注意到这些。

日常中,还经常用到的一些词,如“跽(ji)”,指的就是跪,《史记.项羽本纪》中写到“项王按剑而跽”,跽就是长跪的意思。再比如,沙地人不说衣服,而说“衣裳”,相传四千多年前黄帝定下“上衣下裳”的制度,沙地至今保留着这种很古老的叫法。“今天”称为“今朝”,“太阳”称为“日头”,“妻子”称为“娘子”,“不”称为“弗”,“找”称为“寻”,“父母”称为“爷娘”,未婚年轻女子称为“小娘”,“男孩”称为“小倌”,“女孩”称为“窝头”,“学费”称为“学钿”……确实是有“古色古香”的韵味。

初中时,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语文老师,在给我们讲文言文的时候,用带有沙地话音调的普通话朗读,我们称之为启普话。精彩处,总是插进几句沙地话,在平仄的掌控和押韵的协调上,把古文的味道一点一点调出来,别有一番滋味。

方言之于生活,是一种习惯,和家乡人说话的时候,不需要酝酿,脱口而出。假设是在外乡遇到家乡人,平时说惯了普通话的我们,开场就能用流利的家乡话交流。这就是我们的母语。

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00后、10后不会讲家乡话了,特别是10后,在学校用普通话和英语,回到家,和家长的对话也是普通话,有些英语好的家长刻意营造英语的环境让孩子能够熟练用英语交流,却很少在孩子面前说那土土的沙地话,似乎沙地话是上不了台面,也给不了孩子什么帮助。

家乡文化印记 吾俚沙地话

沙地俗语


如果你去问现在的沙地孩子,囥是什么意思,恐怕很多孩子回答不上来,囥,读kang,四声,《集韵》解释:“囥,口浪切,音亢,藏也。”所以我坚持跟儿子讲沙地话,我老婆坚持跟他讲上海话,从小在吴语环境里长大。这并不妨碍他到幼儿园后的交流问题,他的普通话同样能说得很标准。

在未来,沙地话中会有不少词语消失,就像那些消失的老物一样。对我们来说,坚持讲沙地话,是唯一能做的。


【作者简介:又见叶飘零,江苏启东人,启东市作家协会会员,古龙铁杆粉丝,著有武侠小说《温柔刀》(曾用名《温柔的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