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濤:前半生徘徊在入世與出世之間的文人,一朝入朝,為官三十載

魏朝末年,曹氏一族勢力衰微,朝政大權旁落於狼子野心的司馬家族手中。在這政治黑暗、社會動亂的時代,不少魏晉名士都不願蹚官場這趟渾水,他們要麼辭官回鄉安穩度日,要麼拒絕徵召歸隱山林。他們有風骨有節氣,值得人讚揚卻又讓人覺得惋惜。

山濤:前半生徘徊在入世與出世之間的文人,一朝入朝,為官三十載

身為竹林七賢之一,山濤是一位被不少人熟知的歷史人物。在七賢之中,山濤的學識才華比不上嵇康、阮籍等,但他胸襟廣闊、志向高遠,這是後兩者遠比不上的。嵇康、阮籍都是厭惡官場、喜好山水之樂的文人,他倆身懷治世之才卻極度厭惡官場中事,為自己、瀟灑隨意的活著。

古代文人向來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他們滿腹經綸,身負治世之才,有治國平天下的滿腔熱血。但他們又品質清純,他們痛恨官場的狡詐陰暗,厭惡官場中無處不在的爾虞我詐,當他們無法改變這一現狀時,他們就會想著逃離,想要處江湖之遠。在出世與入世的選擇之間,嵇康選擇了前者,而山濤則選擇了後者。

山濤:前半生徘徊在入世與出世之間的文人,一朝入朝,為官三十載

山濤是個有大格局的文人,他雖性子溫雅,但在任何事情上都有主見。山濤為官較晚,直到不惑之年才初入官場,但山濤在官場上取得的成就遠高於自己父親,為官三十載,他位列三司,官居極品。山濤入官場以後,為朝廷、為百姓做出了很多貢獻。在選拔人才上,山濤獨具慧眼,經他選出來的官員全都是清正廉潔、才華滿溢的。

為官幾十載,打交道的都是非富即貴之人,見慣了各色繁華的山濤卻一生清貧。在遇到賄賂之時,山濤的處理方式也很不一樣。當初,有一個名叫袁毅的縣令性子貪婪、收受賄賂,家底足的他通過賄賂朝中官員來索求美譽,袁毅賄賂了很多人,其中自然也包括山濤。

山濤:前半生徘徊在入世與出世之間的文人,一朝入朝,為官三十載

袁毅給山濤送來了上百斤的好絲,山濤知道如果拒絕袁毅,那自己不僅會得罪他,還會得罪那些接受了賄賂的官員。無奈之下,山濤收下了這幾箱絲並把它們存放好。後來袁毅的罪行敗露,所有和袁毅有過交易行為的人都受到了牽連。查到山濤時,山濤把這幾箱絲抬出來,箱子上面佈滿塵灰,封條印章未動。

山濤為官期間一直恪盡職守,為朝廷選拔了大量具有真才實學的官員。他本有機會做一個暢遊在山水之間的農人樵夫,但他是個惜才的人,不願意自己的才華被白白浪費,於是他選擇了入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