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改餘是成吉思汗後裔?請不要再侮辱全球華人的智商!

自清朝中期以來,四川、雲南、貴州、重慶的多數余姓居民之中,就廣泛流傳著關於元朝

鐵木健的九子一女在元末躲避紅巾軍追殺,改鐵姓為余姓,隱居四川,後來又流佈西南各地的說法。這些西南漢族余姓,統稱為“鐵改餘”。

以下綜合闡述鐵改餘的前世今生。

一、公眾關注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尋根問祖再次成為熱潮。鐵改餘群體的部分激進人員在成都成立“中華余姓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經過大量組織動員,於2008年出版了《蒙古族皇室後裔鐵改余姓總譜》,將鐵改餘群體劃歸為蒙古成吉思汗後裔,引起社會眾多爭議。

鐵改餘群體究竟是不是成吉思汗後裔,已成為漢蒙兩族人民的共同關注。

二、存世舊譜記載

以清朝四川隆昌餘氏族譜《鐵改餘原由序》為例:

鐵改餘是成吉思汗後裔?請不要再侮辱全球華人的智商!

鐵改餘是成吉思汗後裔?請不要再侮辱全球華人的智商!

原文摘要如下:

“始祖鐵世義在元世由武科出身,官遼東鐵甲將軍,嗣以年老,欽賜還鄉,居南京東門外九華山桂花村,旌表建坊,更賜絕句雲“要知都門分九族,正陽立起出崇文”,沒後葬九華之南,妣張氏生二子一女,長子林,次子高,女唐姑,贅婿金東望由進士知廣東嘉應州事。子林系處士,妣舒氏生二子,長鐵木耳,次鐵木貞,仍住南京。子高由進士官上大夫,妣潘氏,年四十無子,時子高已卸仕,移居湖廣麻城縣孝感鄉,潘氏樂善好施,設醮求子後,果生一子,名鐵木健。”

“健官至上卿大夫,以功進爵西平王。妣洪氏生四子,秀一、秀二、秀三、秀四;續妣張氏生五子一女,根五、根六、根七、根八、根九,女名金蓮又名壽英,配夫金鎔。九子與金皆登進士,十人中四太守五尚書一侍郎,故時人稱九子一婿為十進士。”

“順帝嗣位,時值春月,夜臥夢見九枝長槍卓立金殿,次日早朝宣召大臣圓夢,右相龐悲奏雲:“槍乃鐵造,鐵氏兄弟九人官高名顯,必懷異志,何不去之?”。九子聞其言,與侍郎棄官遠遁。又以紅巾之亂,十人行至瀘州鳳錦橋邊共議,避禍須改姓各散他方,改鐵為金有疑,改為余姓萬代不易。”

“遂插柳椏為記,系以詩曰:本是元朝宰相家,紅巾趕逐入西涯。瀘陽岸上同攜手,鳳錦橋邊插柳丫。否泰是天還是命,悲傷思我又思他。餘氏原無三兩姓,一家分作萬千家。十人分散歸何處,如夢雲遊浪卷沙。”

請看鐵改餘的老譜世系:

祖籍:南京東門外九華山桂花村,不是塞外漠北。

一世祖:鐵世義

二世祖:鐵子高、鐵子林

三世祖:鐵木健、鐵木真、鐵木耳

四世祖:九子十進士(鐵承業,鐵承勳……)

字派:世子木承

………………

再來看黃金家族:

祖籍:漠北大草原

曾祖:合不勒汗

曾叔祖:俺巴孩汗

叔祖:忽圖刺汗

父親:也速該

本人:成吉思汗鐵木真

子女: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

孫子:拔都,不裡,貴由,蒙哥,忽必烈

………………

疑問:

蒙古人有字派嗎?

鐵木真姓鐵?姓鐵木?

忽必烈姓忽?姓忽必?

察合臺姓察?姓察合?

蒙古鐵木真有兄弟叫鐵木健?

蒙古鐵木真的爺爺是鐵世義?

………………

南京漢人鐵木真,是那個塞北蒙古鐵木真嗎?

研究團隊耗費十幾年時間,足跡踏遍祖國西南,收集了西南地區近五百部餘氏老譜,發現清朝末年以前的鐵改餘老譜內容基本上都與上述隆昌餘氏族譜《鐵改餘原由序》相似:

1、直至清朝末年都沒有關於鐵改餘是成吉思汗鐵木真後裔的說法;

2、鐵改餘家族祖籍漢地,自始至終都是漢姓字派,妣氏都是漢人,可以確認為漢人世家。

三、少量更改民族

上個世紀八世年代,西南地區有少量姓餘的漢族人為了享受政策優惠,憑藉似是而非的鐵改餘家譜,冒充蒙古鐵木真的後代(實際上蒙古鐵木真不姓鐵,也不姓鐵木),紛紛申請改為蒙古族。地方政府為了發展旅遊和經濟,也儘量批准了他們的申請。

1986年,國家民委下發[1986]民政字第37號文《關於恢復或改正民族成分問題的補充通知》,及時封堵了政策漏洞,不再承認西南地區剩下的余姓是蒙古族。

四、全國認祖歸宗

1、認祖歸宗全國指揮部

西南地區雲貴川渝四個省市的余姓人口大約160萬人,1986年以前改為蒙古族的只有3萬多人,剩下的身份證上仍然是漢族。

1986年之後,出現了專門從事串聯活動的人,經過十幾年的大串聯,在四川成都成立“全國鐵改餘認祖歸宗統一指揮部”,又名“中華余姓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發展成立雲、貴、川、渝三省一市4個省級分中心, 60多個地級辦事處和縣級聯絡處,數百個鄉鎮級聯絡站。通過五級管理機構(全國中心、省級分中心、地級辦事處、縣級聯絡處、鄉鎮級聯絡站),滲透到各鄉鎮的街道、村基層,全面覆蓋西南地區160萬餘氏人口。

鐵改餘是成吉思汗後裔?請不要再侮辱全球華人的智商!

鐵改餘是成吉思汗後裔?請不要再侮辱全球華人的智商!

2、近現代家譜充滿爭議

1934年,餘一海杜撰《青神餘氏宗譜》,偽造了明朝《肅敏公譜序》,將明代兵部尚書餘子俊(四川青神人,諡號肅敏)認定為蒙古皇室後裔,與正史明顯不符:餘子俊是明代兵部尚書,著名抗蒙功臣,祖籍京山(不是麻城),是漢人,不是蒙元皇室後裔。

鐵改餘是成吉思汗後裔?請不要再侮辱全球華人的智商!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華余姓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以民國餘一海杜撰的《青神餘氏宗譜》和《肅敏公譜序》作為重要依據,並且進一步斷章取義,牽強附會地嫁接元朝皇室世系,比如說:始祖鐵世義,又名忽必烈;二世祖鐵子高,又名真金;三世祖鐵木健,又名禿魯。通過幾代人的“又名”,把一個漢人世家,轉化為蒙古黃金族。

2008年完成了《蒙古族皇室後裔鐵改余姓總譜》的編造,強行推行“兩統一”原則,即“統一宗譜、統一字派”:

為了“統一宗譜”,隨意篡改西南地區各地餘氏的入藉始祖,甚至不惜違反常識,將世系缺很多代的餘氏硬拉到“九子十進士”名下,美名其曰“亂前不亂後”。

為了“統一字派”,毫無依據地將蒙古成吉思汗定為鐵改余姓的一世祖,編輯字派99個字,作為160萬西南餘氏的統一字派;由於鐵改餘沒有任何一個宗支可以不斷代地對接成吉思汗,不惜違反尋根編譜常識,將各宗支當前在世的中間世代定為同一代人,按照25年一代計算到成吉思汗的代數。

在“兩統一”的原則下,完全不顧人口發展規律,在西南地區“統一”收編拼湊了近600支、總計超過百萬人的“蒙古族皇室後裔鐵改餘氏”。

鐵改餘是成吉思汗後裔?請不要再侮辱全球華人的智商!

3、認祖活動失去理性

目前大部分西南餘氏認祖已經失去理性,不講依據,只講信仰。

戶口上還是漢族的大部分西南餘氏,目前自稱是蒙古黃金家族,是孛爾只斤氏,或奇渥溫氏,穿蒙服,學蒙語,在自家祠堂樹立成吉思汗雕像頂禮膜拜,還要在四川瀘州建立成吉思汗紀念館。他們對漢文化和漢民族的認同感都非常淡漠,還有一些人乾脆改姓“鐵木”甚至“孛爾只斤”、“奇渥溫”,出現了像鐵木小平、孛爾只斤.玉萍、奇渥溫.格捏圖聶夫這樣的怪名字。而實際上這些人之中,部分還是宋代四川抗元名將餘玠及明代抗蒙重臣餘子俊的後人。

從全國中心,到省級分中心,到地級辦事處,到縣級聯絡處,再到鄉鎮級聯絡站,各級機構經常開會,經常組織祭聖祖、那達慕等各種活動。每次開會或者活動,高掛成吉思汗像,高唱統一的族歌《我們是成吉思汗的子孫》,會場群情激動,淚流滿面……

鐵改餘是成吉思汗後裔?請不要再侮辱全球華人的智商!

鐵改餘是成吉思汗後裔?請不要再侮辱全球華人的智商!

鐵改餘是成吉思汗後裔?請不要再侮辱全球華人的智商!

五、真實祖源考證

1、人文歷史考證

按照鐵改餘族譜,鐵木健封南平王,食邑湖廣行省黃州府麻城縣孝感鄉,他的的九子一婿都考中了元朝的進士,任職情況為四太守五尚書一侍郎;但是,查遍《元史》、《元代進士輯考》、《湖廣通志》、《黃州府志》、《麻城縣誌》、同期名人筆記,遍訪其他姓氏的同期麻城移民,都找不到鐵木健及九子一婿的痕跡。

內蒙古大學歷史系教授張岱玉在2008年《補證及部分諸王研究》一書中指出:“從鐵改餘氏族譜所記錄的南平王鐵木健的幾個兒子均為元朝進士、任太守的情況看,他們完全不懂元代諸王不出仕不尚科舉及元代無太守之職的情況,胡編亂造。”

2、現代DNA驗證

現代科學發現,Y染色體基因嚴格遵循父子相傳,跟中國傳統的父系家譜體系完全吻合,已成為驗證家譜真實性的可靠手段。研究團隊委託國內權威基因檢測機構,按照家譜記載,對鐵木健九子直系後裔的基因進行了Y-STR檢測,沒有發現一例跟託雷後裔相吻合的基因類型(C3-M127);檢測的九子直系後裔全部都是漢人父系基因,無一例外!詳見騰訊新聞《“鐵木健九子”後裔基因否定“黃金家族鐵改餘”神話》。

六、呼籲迴歸理性

漢蒙兩族的有識之士,自發組建了鐵改餘研究中心微信群,結合國史方誌對鐵改餘現存舊譜進行了大量研究,並委託相關機構做DNA驗證,呼喚鐵改餘群體認祖迴歸理性。

目前國內DNA檢測機構很多,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價格也不高。“中華余姓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的領導和骨幹們如果有疑問,可以隨時提取自身的頭髮樣本,或者在鐵木健九子門下任何宗支抽取樣本,委託國內任何一傢俱有Y-STR檢測資質的機構進行驗證。是否成吉思汗後裔,社會公眾非常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