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35歲回農村做電商怎麼樣?

和一個大學同學吃飯,這應該是我和他最後一次吃飯了,我們聊了很多,他說:35歲了,突然發現這個社會對35歲的人充滿了滿滿的惡意,35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但在互聯網打拼十年,突然發現混不動了,很多公司都不要35歲的人了,都喜歡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他很想回農村去發展,說可以不用過得這麼辛苦,還可以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很慶幸當初沒有在城裡買房,不然現在離開房貸就是個問題。他準備回農村做電商,但不知道現在在農村做電商賣什麼比較好?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35歲回農村做電商怎麼樣?

伴隨著城市網購市場達到飽和狀態,競爭日趨激烈,農村電商市場無疑成為電商巨頭們爭搶的下一片“藍海”。從淘寶京東、噹噹等電商的刷牆廣告到蘇寧的新式鄉村服務站,再到阿里巴巴的千縣萬村計劃,農村電商市場的爭奪戰愈演愈烈。

如今國家大力扶持農業發展,而電商又在蓬勃發展,兩者的結合是錦上添花。

就在幾個月前,國家最大的領導還到一些鄉鎮的電商扶植會的考察民情,表示農業是未來發展的基礎,必不可少,國家將會大力支持。

確實,在現在的社會下,城市化發展很快,鄉鎮人口向城市發展,農村人口在變少,而食品的需求一直穩定,而且在向優質的需求方向走去。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35歲回農村做電商怎麼樣?

所以,現在鄉村最需要的電商,是綠色農產品。每個鄉村都有著自己的風土人情,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家,比如人家說南方的葡萄,北方的水果,說的是鄉村的農產品還要有自己特色。因此,做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做人民需求的優質綠色農產品是現在很需求的東西。

有了品質,有了特色,有了需求,自然就會成為受歡迎的電商,而且,這樣的電商,還會很成功。

那在農村做電商賣什麼產品比較好呢?

農村一般以種植和有養殖業為主,目前來看,易腐易壞的生鮮類農副產品,涉及的冷鏈存儲問題,投入相對比較高,且大部分的生鮮電商都處於虧損狀態,農村經濟體初涉電商,操作門檻太高。而有成功案例可循的品類則主要集中在堅果、部分可久藏的水果等耐存儲、物流便利的農副產品上。比如出產的滷製豆腐乾,臘肉,香腸等。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35歲回農村做電商怎麼樣?

這個社會,各有各的不容易,各有各的心酸,只能祝願天下所有人能夠乘風破浪,揚帆起航,創造美好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