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環保守護綠水青山 信息化服務南水北調

南水北調工程通水近三年來,累計輸水超100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近1億。為確保一庫清水濟京津,作為供水源頭之一的湖北省十堰市,不斷創新環境管理辦法,通過信息化手段逐步實現對城鄉大氣、水源、土壤的精準監管,現已實現全市地表水水質總體為“優”,丹江口水庫水質各項指標常年穩定達到或高於地表水二類標準。

智慧環保守護綠水青山 信息化服務南水北調

智慧環保守山河,源頭活水清如許

近日,在十堰市神定河汙水處理廠記者見證了渾濁的河水經過多道分離淨化工藝變得澄清透亮的全過程。神定河是漢江支流,河水最終匯入丹江口水庫,曾是一條汙染較嚴重的河流。“經過治理,目前水體中主要汙染物濃度較五年前削減了70%以上。”十堰市環保局副局長夏濤介紹。

為確保處理後的河水達標,當地環保部門在神定河汙水處理廠等211家重點監管企業安裝了汙染源自動監測設備,通過移動物聯卡、視頻監控和信息同步傳輸技術,將監測結果“圖文並茂”地反饋到南水北調環境應急處置中心信息平臺。

與此同時,通過該系統,當地環保部門已初步實現對縣級以上飲用水源地、城市高空、水質自動站和空氣制動站等區域的實時動態監控。“該系統與環境移動執法系統相連,有利於提升環境執法科學性和有效性,大大提升了管理效能。”夏濤表示。

智慧環保守護綠水青山 信息化服務南水北調

信息應用淨空氣,藍天白雲常可見

據十堰市環保部門監測數據顯示,截止8月31日該市今年空氣質量達標天數204天,可吸入細顆粒(PM2.5)平均濃度45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氣全省名列前茅。

“環保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花大代價淨化了汙水,還需要用更大努力守護好治理成果。”當地環保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做好大氣汙染的防護與治理。

2014年十堰市啟動了機動車排氣環檢監控信息系統項目的建設,目前已初步實現與公安交管部門聯網,全市上路運行車輛必須確保汽車尾氣排放達標。通過移動信息化傳輸技術,該系統能實時對全市17家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39條檢測線進行遠程動態監控,有效防止監測過程中弄虛作假的行為發生。採訪活動期間,當地環保執法人員就通過系統平臺的大數據分析發現並現場查證了房縣某車檢站操作管理不達標,並責令其整改。

“汽車尾氣是目前城市大氣的重要汙染源,遇雨對地表水、土壤造成極大傷害,通過對機動車排放有效監管,禁止環保不達標車輛上路行駛十分必要。”該負責人表示。據悉,十堰市是湖北首個建成該系統的縣市,該經驗已在全省普遍推廣。

智慧環保守護綠水青山 信息化服務南水北調

遙感技術來監測,一庫清水濟京津

在此基礎上,湖北移動還與漢江水利水電(集團)公司通力合作,採用物聯網和GPRS傳輸技術,將“智慧環保”與“數字水利”聯網對接,為南水北調工程量身定製了丹江口水庫水情自動測報系統。

“新一代移動物聯網技術,通過北斗導航系統實時獲取數據,遙感監測同步對數據進行分析糾錯,比傳統技術手段更加準確有效,且大大減少了天氣等不可控因素對水質監測和水量調度的影響。”漢江集團水調中心相關管理人員介紹。據瞭解,該系統通過對水資源各項指標的監測,不但能對水資源進行統籌調度和科學預測,而且可對水質異常情況作出快速反應和及時處理。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起湖北丹江口水庫,跨越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個省市,全長達1277公里,是當今世界最大的調水工程,創世界之“最”多達15項。“我們希望充分發揮信息化優勢,不斷提升網絡傳輸效率,創新技術手段,為南水北調工程貢獻一份力量。”湖北移動丹江口分公司總經理王偉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