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面對列強侵略時只能割地賠款,但為何面對意大利時那麼強硬?

晚清面對列強侵略時只能割地賠款,但為什麼面對意大利時那麼強硬?

在19世紀末。意大利意圖在瓜分中國的浪潮中獲利,並向清政府提出了要強租浙江三門峽作為海軍基地的無理要求,遭到了清政府的強硬拒絕,為此清政府在三門峽部署兵力嚴陣以待,最終導致意大利想染指中國沿海地區失敗。

“三門灣事件”應該放到更大的歷史背景下去考慮。它是“甲午戰敗”後,西方列強因為眼饞而意圖“瓜分中國”所引發的一系列事件中的小插曲。

晚清面對列強侵略時只能割地賠款,但為何面對意大利時那麼強硬?

“三門灣事件”是1895年後,清廷少有的一次清醒之舉。1899年2月,意大利向清廷強租浙江三門灣作為海軍基地,清廷表示拒絕。意大利派遣六艘戰艦威脅。清廷最終下令“萬一強敵憑陵,脅我以萬不能允之事”,“必須同心協力,不分畛域,督飭將士,殺敵致果”。海陸兩軍嚴陣以待,逼迫意大利最終後退。導致意大利放棄了此項要求。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囚禁光緒就是政變,慈禧回到1861年“辛酉政變”後的形勢:她必須要順應民意,展示自己比男人更有資格主政。“辛酉政變”後,慈禧支持左宗棠收復西北平定新疆是為了控制朝政。1898年“囚禁光緒”後,對西方強硬也是這個政治要求。

晚清面對列強侵略時只能割地賠款,但為何面對意大利時那麼強硬?

“戊戌變法”後,慈禧要顯示出自己比打敗了“甲午戰爭”的光緒更適合統領天下。給天下一個交代,否則,“囚禁”皇帝那可不是鬧著玩兒的。葉祖珪在左宗棠創辦的福建船政學堂第一屆畢業。1904年,總理南北洋、廣東水師提督,首次統一管理清朝水軍。

當然,“囚禁光緒”與37年前的“辛酉政變”本質不同,即:1861年到1880年,慈禧用20年的時間打敗了恭親王、東太后,徹底掌控政局。1898年後的慈禧只是“迴歸”,但這也需要一定的時間,用以平穩“政局”。恰巧,實力並不強的意大利過來,給慈禧了一個機會。

晚清面對列強侵略時只能割地賠款,但為何面對意大利時那麼強硬?

意大利的所作所外在傷害其他列強利益的同時,更激發起自“甲午戰敗”後嚴重的中方百姓與西方的反殖民運動,“教案頻發”、義和團運動同時興起下,對清廷和西方各列強的震撼是很大的。西方各列強對意大利地支持較少,使得清廷敢於使用武力

國內民眾反對西方入侵的輿論非常強大,那時的“義和團運動”雖然還沒有發展到北京,但在山東、河南等地風起雲湧。這對英美等國是一個震撼。因此,在“三門灣事件”中,各列強對於意大利地支持比較弱。這使得清廷敢於使用武力的根本原因。

晚清面對列強侵略時只能割地賠款,但為何面對意大利時那麼強硬?

而且,意大利作為列強中的弱國,敢於在浙江建立軍事基地,這本身就傷害到了英法俄日的利益。在當時,入侵中國最厲害的四個國家英俄日法四大國並不希望,其他列強再進入,更何況意大利及其後面的一眾二等列強。不要說意大利,就是美國想介入中國,都需要想出個“門戶開放政策”,在承認四大列強利益的基礎上分其一杯羹的懷柔政策,方才進入。

當時,美國因為“美西戰爭”勝利,一直想向中國進行勢力滲透。但因為“四大列強”已經將中國勢力進行捆綁,已經沒有它插腳的餘地。由此,才想出了“門戶開放政策。”以上就是為何晚清面對意大利時會那麼強硬的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