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之作——法杖型鏤空鎏金穿枝龍文人佩劍

寶劍有君子之德,文人佩劍,意味著尊貴的身份和地位。古代的讀書人無論多窮,也要仗劍而行,這代表著身為士族的尊嚴,也包涵著札治和修身養德的含義。劍在中國延綿兩千年而不衰。

在我國古代,很多讀書人的腰間都配有一把寶劍。例如孔子、屈原。但是和武將不同,他們的寶劍不是御用的兵器,而是一種象徵風雅的佩飾。更是門第身份的象徵。

早在西周時期,貴族中開始流行以劍為佩。當時貴族佩戴的多為裝飾華美的短劍,除了佩劍有防身衛體的實用目的外,他們以佩劍來體現尚武的精神,顯示威儀和標示富貴。東周時期,貴族佩劍之風日盛,且多佩長劍。《楚辭》“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就是描寫的高冠長劍的貴族形象。

在人們心目中大俠形象多是用劍而少佩刀,“劍俠”的稱謂似乎比刀客更高,甚至在文人書房裡也要懸劍以示讀書為國、除惡救世之情懷。寶劍是古人體現威武向上精神的寄託,所以古代佩劍之風盛行,使得君子佩劍的習尚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

匠心之作——法杖型鏤空鎏金穿枝龍文人佩劍

劉文濤老師與刀劍的情緣

名稱:法杖鏤空鎏金穿枝龍文人佩劍

總長:三尺一寸六(106cm)

刃長:二尺二寸有餘(73.5cm)

刃寬:3cm

刃厚:0.8cm

全重:1350g

去鞘重:940g

法杖鏤空鎏金穿枝龍文人佩劍由中國古兵器藝術博物館館長、非遺鍛造技藝第六代傳人劉文濤老師,參照故宮博物院館藏與《清宮武備》精品,精心研究、編排、複製,歷經近一年之久完工。

匠心之作——法杖型鏤空鎏金穿枝龍文人佩劍

匠心之作——法杖型鏤空鎏金穿枝龍文人佩劍

柄首做葫蘆型二龍戲珠法杖。法杖,代表身份與地位,可驅一切煩惱。手工精雕細琢雕而成。

匠心之作——法杖型鏤空鎏金穿枝龍文人佩劍

手柄精選牛角,做瓜稜型,瓜稜開瓣均勻、飽滿。經人工打磨後,手感極佳。

匠心之作——法杖型鏤空鎏金穿枝龍文人佩劍

護手、鞘口、鞘尾、鞘箍經重新編排製圖,歷時半年之久。手工鏤空雕刻穿枝龍紋,龍栩栩如生,穿枝細膩,具有不俗的氣勢。

雕刻完工後,經古法鎏金,鎏金厚實,華麗富貴。

匠心之作——法杖型鏤空鎏金穿枝龍文人佩劍

匠心之作——法杖型鏤空鎏金穿枝龍文人佩劍

匠心之作——法杖型鏤空鎏金穿枝龍文人佩劍

劍身為文濤坊自煉土鋼與高碳鋼摺疊鍛打而成絢麗羽毛炫焊紋。花紋自劍身脊線向兩側對稱飄逸而出,賦予寶劍“輕靈矯健”的特質。子夜淬火,硬度極佳。

匠心之作——法杖型鏤空鎏金穿枝龍文人佩劍

匠心之作——法杖型鏤空鎏金穿枝龍文人佩劍

由文濤坊頂級研師,從整型、粗磨、精磨歷時近兩月之久研磨完工。花紋清晰明亮,羽毛飄逸而出,花紋似手繪於刃,規整絢麗。始於手工鍛打而出,終於高超研磨而結,為此劍最大亮點。

匠心之作——法杖型鏤空鎏金穿枝龍文人佩劍

匠心之作——法杖型鏤空鎏金穿枝龍文人佩劍

劍鞘軟木外包珍珠魚皮上硃紅大漆,具有鎮宅、安詳、富貴之氣。

匠心之作——法杖型鏤空鎏金穿枝龍文人佩劍

法杖鏤空鎏金穿枝龍文人佩劍代表了文人正直的品格,屬文濤坊不可多得的手工訂製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