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不用下田,新农民用手机种地

数字经济时代不用下田,新农民用手机种地

双十一过去半个月了,你的快递全部收到了吗?这次囤积了多少洗发水和优衣库?有没有发现新的值得剁手的好物?

没错,说的就是农产品,本次双十一销量增速最快品类之一。

来自湖北秭归的脐橙、甘肃礼县的苹果……数据显示,双十一当天阿里巴巴全平台农产品交易额超过45亿元。产自东北的五常大米仅用10秒钟便卖了100万斤,四川的平武蜂蜜,更是在售罄后预售到了明年9月。

双十一农产品网上热销的背后,离不开网络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逐渐普及。

今年4月底,农业农村部曾发布《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前景及政策导向》,报告中,农业农村被视为数字经济的下一片蓝海。

农业数字经济的发展比你想象的快

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农村的网络普及率在迅速增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四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6.5%,农村网民规模为2.11亿,占整体网民的26.3%,较2017年末增加204万人。

久居大城市的人,也许只知道很多农村人喜欢刷抖音玩快手,其实数字技术在改变农村人经济生活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于新农民而言,网络是可以学习种植技术、租赁大型农机、遥控无人机植保作业等的好工具,手机成为新农具。“互联网+”带来的农村电商、众筹农业、直播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正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新动能。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收入已达到1.25万亿元。

当然,城乡之间的数字经济鸿沟依然突出。在许多偏远的地方,由于硬件建设的难度大,成本高,宽带覆盖率仍然比较低。另外,很多农民使用网络订票、购物、咨询等的意识也还不够强。但随着国家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以及数字经济政策的持续下沉,这些问题都将得到改观。

农村的数字经济不只有淘宝村

说起农村数字经济,很多人都想到了淘宝村。 阿里研究院公布的2017中国淘宝村及淘宝镇名单中显示,全国估计有超过2100个淘宝村,淘宝村数超过100个的有6个省份: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福建和河北。其中江苏睢宁一个县就有52个淘宝村。

但是,农村的数字经济载体不只是淘宝村,还有新型农村种植、新型农业配送、合作社等方式。

王灵光是一名典型的新型职业农民,河南农业大学在读期间,他就在思考土地规模化经营,并开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用数字技术改进农作物种植及管理模式,提高产量,发展现代农业。

他创办的“甲加由”农业科技公司采用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耕作、统一技术管理和统一销售等模式发展新型农业。通过整合上游农资资源、中游土地资源和技术资源、下游农产品加工企业资源,王灵光用建立村级农业综合化服务站的形式,将综合化服务推广出去,并利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速扩大综合服务的土地面积。

新疆是产棉大省,戎梦雅是一名出生在新疆哈密的90后海归。英国留学期间,戎梦雅玩过无人机,2016年,她和哥哥开始用大疆无人机给家里棉田做植保。因为损耗率低、效率高,棉农纷纷让她来做植保,现在已经给十多万亩田进行过作业。大疆公司也因此开始在新疆大力推广新技术。

这些技术提高了农业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关负责人王林说。

山东是著名的蔬菜大省,云菜园便是成长于山东济南的一家农产品B2B配送平台,依托互联网+产地直供+农产品配送的业务模式,打通了农产品从产地到城市的通道,减少中间环节,直接从产地直供到终端农产品销售市场,价格优惠了很多。

现在除了做供应链,云菜园还开拓出自己的门店,目前在济南已经有了近百家门店。云菜园目前高度聚焦在以济南为圆心,半径300公里内的区域,下一步随着云菜园的供应链建设,覆盖区域将逐步扩大。

除了这些中小型案例,巨头也在发力数字化农业。今年10月,京东云携手京东商城、京东物流等京东优势资源,在安徽滁州召开了“鲜优天下畅享云端京东云滁州招商资源对接会——生鲜新农业专场”活动,旨在借助云计算、大数据能力,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帮助传统企业寻找销售增长点。11月20日,京东还成立了京东农牧院士研究院,准备利用数字科技精细化养猪。

无论是大学生当新农民,还是巨头助力数字化农村,这些案例中的农业都和人们平时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了,犁铧和锄头早已远去,人们开始用手机种地,就像戎梦雅说的“你会发现农业不再是想象的那样枯燥无味。”

数字农业已纳入国家战略计划

2016年10月18日,农业部在官方网站正式公布了《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通过试点示范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和应用,今年起将在北京等21个省(区、市)开展试点”。从那时起,我国的农业大数据正式进入到落地实施阶段。

一年多来,重庆、河北、新疆等地作为国家农业大数据的“先行者”,各自发展出不同的模式。

重庆市开展了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全产业链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服务机制,实现单品种大数据应用落地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突破,为政府、企业、公众、金融机构等多领域提供决策支撑与生产指导。

江苏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业强省,2017年11月,由连云港市农委组织建设的连云港市农业大数据中心平台,入选全国农业农村大数据实践案例,并将面向全国推广。

天津市作为农业部确定的全国3个“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试验区之一,已建成20个农业物联网试验基地,从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需要出发,将河蟹等水产养殖为重点,以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为支撑,探索具有天津特色的农业物联网建设模式和高效试验机制。

在山东,地方农业部门内部及涉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初步形成。以武城县为例,当地农民只要拿着《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就能通过银行与农经局联网的农村产权信息应用管理系统,查询相应土地情况,并可直接申请贷款。而且办贷程序便捷,最快两天就能拿到贷款。

河北省政府与企业合资成立河北溯源大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河北遵化市还建设完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溯源服务大数据平台,建立起“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体系。

内蒙古着手建设马铃薯全产业链的大数据,采集马铃薯生产、加工、仓储和销售等数据,结合农业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及预测,为农民提供决策支持及信息服务。

新疆推出了政府惠农智农的绿色通道——新疆农业大数据微信平台,面向农民、政府及消费者三类用户服务。精准预测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及时展示政府农业相关政策并共享给农民,实时分析产品的供需情况,加快农产品的流通速度,减少了农产品的损耗。

以上这些省份的案例证明,数字农业已经是未来的趋势

11月上旬,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司长吴晓表示,今年9月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贯彻实施好《规划》,对于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矛盾,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另外据新华社报道,农业农村部正抓紧编制国家数字农业战略规划和智慧农业工程规划,提出了加快推动农业农村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发展主线,推进农业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全面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目前,我国处在由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无数的技术和应用正以无法想象的加速度不断产生和涌现。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主要动力的农业科技浪潮将彻底改变田间地头的劳作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农户品尝到数字经济的“红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