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歷史意義收藏價值

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高43.5cm,口徑5.5cm,底徑14cm,最大腹徑25.3cm,梅瓶口小,頸短,肩豐。肩以下逐漸收斂,至近底部微微外撇。淺底內凹。通體施霽藍釉,雲龍、寶珠施青白釉。主紋刻劃一條龍追趕一顆火焰寶珠,並襯以象浮動的珊瑚枝一樣的四朵火焰形雲紋。巨龍威武、雄壯、悍猛,騰空飛舞於萬里藍天之中,頗有叱吒風雲之勢

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歷史意義收藏價值

元代的瓷器製作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製作出了獨具特色的精品,這種霽藍釉梅瓶就是其中一種。元朝時,景德鎮採用了新的製作工藝,把“鈷”作為呈色劑融在釉中,燒製出了美麗如藍寶石般的鈷藍釉。由於此梅瓶器形較大,胎體分三截成形,用釉藥粘接,接縫明顯可見,底部留有輪修痕跡。施釉方法是先在刻畫的龍紋和雲紋上施白釉,然後將紋飾罩上,其餘部分施藍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溫下一次燒成。工藝繼承元代傳統,延燒不斷

其實,這個瓶子的珍貴還和它漂浮的命運有關。這個瓶子本來的所有者,是揚州一個機械工廠的工人,名叫朱立恆,這個瓶子是朱家的傳家寶。1945年時,揚州城裡有人開價18石米來換這個瓶子。不要小瞧18石米,那個時候的18石米是很大的一個價錢了,朱家人沒同意後來到了文革,為了防止瓶子被砸壞,朱家人在瓶身上塗滿了墨汁,表滿泥巴,藏在床底下,就這麼過了一劫。朱家人對這個瓶子的文物價值什麼的並不瞭解,只知道這是個傳家寶,好好保護是必須的。到了1976年,朱家擔心地震會損壞瓶子,怕瓶子自己保不住了,就拿到文物市場上實了換錢。賣了多少錢呢 18元人民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