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瓶:千年封裝了多少風情

梅瓶:千年封裝了多少風情

霽紅釉梅瓶

清康熙

高24.2cm,口徑3.4cm,足徑7.8cm

故宮博物院

陶土和瓷土都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因此,與金屬、石質、木質等相比,陶瓷材料不但取材容易、價格低廉,而且在塑造形體方面更便於操作,因而具有更大的優越性,更易於普及。

由於時代不同、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以及人們的生活習俗和審美趣味不同,致使各時代的陶瓷造型呈現出不同的風貌。

如:

唐代瓷器造型之圓潤飽滿、

宋代瓷器造型之秀麗典雅、

元代瓷器造型之雄渾樸拙、

明永樂宣德瓷器造型之端莊穩重、

明成化瓷器造型之雋秀典雅、

明嘉靖萬曆瓷器造型之複雜多變、

清康熙瓷器造型之剛勁挺拔、

清雍正瓷器造型之文雅精細等。

梅瓶:千年封裝了多少風情

唐代白釉梅瓶 / 造型圓渾飽滿

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傳統瓷器造型,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

第一類

模仿大自然中物質形態造型

從新石器時代某些陶器造型如葫蘆瓶、鷹形鼎、鳥形鬹等可以發看出,中國傳統陶瓷的造型是從模仿自然界物質形態開始,以後歷朝直至今天這種造型方法都被廣泛採用。有人稱這種造型方法為“象形取意”。

由於這類陶瓷造型源於大自然,因而使人備感親切,故深受人們喜愛,在我國陶瓷中佔有較大比重,可謂隨處可見,不勝枚舉。它們都是以自然界的物質形態為基礎,加以概括、變形、誇張而成。

梅瓶:千年封裝了多少風情

北宋定窯白釉刻花梅瓶 / 造型輕盈秀麗

故宮博物院藏

第二類

各部分組合而成、缺一不可造型

受中國傳統文化中追求大而全、和諧美滿理念的影響,中國傳統陶瓷的造型特別注重完整性的體現,尤其是瓶、罐、壺、尊之類的造型,一般都由口、頸、肩、腹、底、足等幾部分組合而成,缺了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會使人覺得不完整。

有些器物還要加上耳、系、流、柄、蓋等其他附件,但均要照顧到上下對照呼應、左右對稱均衡的關係。這種對造型完整性的追求,使欣賞者能夠得到心平氣和的美感。

第三類

規範化、程式化造型

受中國傳統文化中“求大同、存小異”思想的影響,中國傳統陶瓷造型還體現出較強的規範化和程式化特點。這類陶瓷的造型強調的是在形體基本模式相同、結構固定的情況下,追求一些細微的變化。

梅瓶:千年封裝了多少風情

元代青花雲龍紋梅瓶 / 造型雄渾樸拙

故宮博物院藏

例如,

凡是梅瓶,均可用小口、短頸、豐肩、長腹、瘦脛、圈足來表述。

凡是玉壺春瓶,均可用撇口、細頸、垂腹、圈足來表述。

凡是撇口碗,均可用撇口、深弧腹、瘦底、圈足來表述。

這類陶瓷造型都是經過陶工們在長期實踐中不斷修改、反覆推敲而形成,總體上都給人以形態勻稱、比例適度、整體和諧之美感。

當然,這類陶瓷的造型會因時代的不同而出現一些細微的變化,給人帶來不同的審美享受。

以梅瓶為例,唐代梅瓶顯得矮胖壯實、宋代梅瓶顯得挺拔秀麗,元代梅瓶顯得渾厚朴實、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的梅瓶則顯得沉穩端莊。

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響,中國傳統陶瓷造型在外形輪廓線運用方面,多采用緩柔的自由曲線,很少採用生硬的直線,故在形體上給人以委婉曲折、自由生動之美感。

總的來說,中國傳統陶瓷造型在形體上主要強調靜態的展示,各類造型都著重追求平穩、對稱、均衡等,不太強調動勢,故都給人以含蓄雋永之自然美感。

梅瓶:千年封裝了多少風情

明永樂青花桃竹圖梅瓶 / 造型端莊穩重

故宮博物院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