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历史意义收藏价值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高43.5cm,口径5.5cm,底径14cm,最大腹径25.3cm,梅瓶口小,颈短,肩丰。肩以下逐渐收敛,至近底部微微外撇。浅底内凹。通体施霁蓝釉,云龙、宝珠施青白釉。主纹刻划一条龙追赶一颗火焰宝珠,并衬以象浮动的珊瑚枝一样的四朵火焰形云纹。巨龙威武、雄壮、悍猛,腾空飞舞于万里蓝天之中,颇有叱咤风云之势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历史意义收藏价值

元代的瓷器制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制作出了独具特色的精品,这种霁蓝釉梅瓶就是其中一种。元朝时,景德镇采用了新的制作工艺,把“钴”作为呈色剂融在釉中,烧制出了美丽如蓝宝石般的钴蓝釉。由于此梅瓶器形较大,胎体分三截成形,用釉药粘接,接缝明显可见,底部留有轮修痕迹。施釉方法是先在刻画的龙纹和云纹上施白釉,然后将纹饰罩上,其余部分施蓝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

其实,这个瓶子的珍贵还和它漂浮的命运有关。这个瓶子本来的所有者,是扬州一个机械工厂的工人,名叫朱立恒,这个瓶子是朱家的传家宝。1945年时,扬州城里有人开价18石米来换这个瓶子。不要小瞧18石米,那个时候的18石米是很大的一个价钱了,朱家人没同意后来到了文革,为了防止瓶子被砸坏,朱家人在瓶身上涂满了墨汁,表满泥巴,藏在床底下,就这么过了一劫。朱家人对这个瓶子的文物价值什么的并不了解,只知道这是个传家宝,好好保护是必须的。到了1976年,朱家担心地震会损坏瓶子,怕瓶子自己保不住了,就拿到文物市场上实了换钱。卖了多少钱呢 18元人民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