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拼命三郎的你 不如停下來看看這個

又要拼命三郎的你 不如停下來看看這個

眼看已經到了正月十五,不少朋友應該和小諾一樣已經回到了工作崗位上,從安逸舒適的假期生活迴歸了緊張而又忙碌的工作生活中。

因此今天,小諾就和大家聊一聊,年後和我們大多數人息息相關的一點小感悟。

又要拼命三郎的你 不如停下來看看這個

癌症我們都知道,它可以說是威脅人類生命的第一殺手。

以前小諾不理解:

那些不幸患癌的病人,生活方式得是多不健康才會誘發癌症。面對國內癌症一直以來並不高的五年存活率,以及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治療費用,為何還有這麼多人,甚至是年輕人,願意以生命的代價鋌而走險。

直到後來,慢慢發現,原來不少患癌的人,他們並不吸菸、也不喝酒,更沒有遺傳。

他們幾乎和在座的每一個人一樣,只是跟大部分人比起來工作更累、壓力更大、更顯疲勞。

而過度疲勞正是現代人,尤其是都市人患病患癌的首要致病因。

從疲勞到癌症,遠沒有你想的遙遠,其實只需4步:

輕度疲勞→(長期)深度疲勞→重要臟器內部變異→誘發癌變

據有關調查數據表明,我國僅有11.2%的居民能夠保持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很多居民都存在吸菸酗酒、經常熬夜、久坐不動、長期缺乏體育鍛煉、營養失衡、藥物依賴等不良的生活習慣。而其中很多都是過度工作、加班所致。

國內某知名諮詢公司在《2020年健康醫療預測報告》中顯示,“過勞死”已成為白領人群最大的威脅,中國每年有近乎60萬人“過勞死”,已超越日本成為第一大國。

就大陸主流城市的白領而言,亞健康比例高達76%,處於過勞狀態的白領接近6成,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比例不足3%。

儘管你可以避免吸菸酗酒,儘量葷素搭配飲食均衡,但是頻繁的出差應酬、深夜也在拼命趕文件,不光你的體力在額外透支,精神上面臨的壓力也可能會讓你吃不香睡不好。

原本就疲勞的基礎上再無法得到充足的休息,會將你原本儲存的那些“正能量”消耗殆盡,久而久之就從亞健康狀態轉變為深度亞健康,之後誘發癌前病變,最後轉變為癌。

看到這裡,給大家舉兩個例子:

創新工場CEO、原谷歌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曾有個外號叫“鐵人,後因長期透支身體而患上淋巴癌。

一場大病,讓他對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世事無常,生命有限。原來,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

李開復自曝患癌的原因:“在以往的職業生涯裡,我一直篤信“付出總有回報”的信念,所以給自己的負荷一直比較重。

甚至堅持每天努力擠出三小時時間工作,還曾天真的和人比賽“誰的睡眠更少”、“誰能在凌晨裡及時回覆郵件”……

努力把“拼命”作為自己的一個標籤。

現在,冷靜下來反思:這種以健康為代價的堅持,不一定是對的。

幾年前,復旦大學青年教師于娟因患乳腺癌,年僅33歲就離開人世。

她曾經試圖3年半同時搞定一個挪威碩士、一個復旦博士學位,最終沒有完成目標,惱怒得要死。她曾經想兩三年當上副教授,於是玩命搞課題發文章。

患病之後,她曾在博客裡寫道:“我想我之所以患上癌症,肯定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累積的結果,但是健康真的很重要。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

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舉這兩個例子,是因為這些恰恰是都市人容易追逐並且迷失自己的地方。

更何況那麼多人人真的站到了疾病面前,會發現原來治病的錢根本不夠,或者說辛辛苦苦掙得血汗錢,只因一場大病便可付之東流。

又要拼命三郎的你 不如停下來看看這個

年後回來,小諾知道又會有很多朋友不惜以透支身體的代價奮鬥在工作崗位上,所以特意將這些分享給大家。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社會競爭激烈,每個人都“壓力山大”,不拼怎能贏?尤其是年輕人,事業剛起步,還要養家餬口、買車買房。明知身體被掏空,也要拼命往前衝。

但實際上你的家人一定都希望你能過的輕鬆、快樂,並不會要求你飛得有多高。

更何況,飛得高不如飛得遠,過於追求百米衝刺的勁頭,用力過猛,很快就會筋疲力盡,最終一敗塗地,得不到你想要的。

身體不僅是自己的,更是全家人的寄託,如果總是騰不出時間來休息,遲早會騰出時間來生病。因此,再怎麼追求事業,都不能賠掉健康。沒有健康,一切泡湯。

關注健康,關注保障。

官微:靈智優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