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韜志略|俄火箭兵裝備多種新型武器,與美“核對抗”升級

熱點新聞:據俄羅斯《紅星報》網站報道稱,近日俄羅斯戰略火箭兵司令謝爾蓋·卡拉卡耶夫上將稱,在2018年,俄羅斯戰略火箭部隊服役了包括“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系統在內的一百多件新型武器,未來還將按照《2016-2021年戰略火箭兵建設和發展計劃》,繼續服役“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導彈系統和“先鋒”高超聲速導彈,使得俄戰略火箭兵整體作戰能力更上一層樓。

點評:俄羅斯戰略核力量由“三位一體”戰略核武器構成,其中超過65%的核武器由戰略火箭兵裝備,在維護國家軍事安全、確保國家利益和發揮世界大國作用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稱為俄羅斯的 “殺手鐧”。冷戰結束後,俄軍實施了多次大規模軍事改革,但戰略火箭兵在改革中幾乎未受影響,其受重視程度可見一斑。隨著國際安全形勢日趨複雜,特別是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俄羅斯將更加註重戰略核力量的建設與發展,將戰略火箭兵作為俄羅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兵韬志略|俄火箭兵装备多种新型武器,与美“核对抗”升级

戰略火箭兵是俄羅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裝備約400枚洲際導彈

俄羅斯戰略火箭兵創立於1959年12月,最初被稱為戰略火箭軍,是俄羅斯的一隻獨立的常備武裝力量,地位非常特殊,總兵力一度達到50萬人,裝備尖端、技術精良、物資供應極有保障,一開始便是蘇軍中的“驕子”。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地緣安全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將自身定位由世界級超級大國轉變為歐亞強國,對面臨的安全威脅認知也發生了變化,認為戰略火箭兵已經失去了“潛在對手”,因此在21世紀初由軍種降格為兵種,改稱戰略火箭兵。

但是,隨著近年來國際形勢的日趨複雜,特別是美國不斷加強軍事力量建設和北約持續東擴,使得俄羅斯面臨的安全挑戰和壓力越來越大,不得不再次將戰略核威懾力量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據報道,俄羅斯正在加強對所有戰略核武器的更新換代,計劃將現代化率在2020年達到70%,並更加強調導彈的隱身突防能力,對導彈環境適應性、快速發射能力也都提出了嚴苛要求。

目前,俄戰略火箭兵下轄三個導彈集團軍,共12個導彈師,擁有大約400枚不同型號的洲際彈道導彈。此次卡拉卡耶夫上將提到的“亞爾斯”導彈是一套全新洲際彈道導彈系統,攜帶有分導式多彈頭,正逐漸取代“白楊”成為俄羅斯戰略火箭兵未來導彈部隊的核心裝備。除了研製和服役新型武器裝備外,俄羅斯還加強了戰略火箭兵的陣地防禦梯次配置,通過使用無人偵察機、雷達和光電偵察系統等先進預警偵察手段,有效防範敵人通過空降兵、恐怖團伙或單獨恐怖分子對其實施的攻擊、滲透,提高了俄戰略火箭兵的整體防禦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執行核遏制任務,真正發揮出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作用。

兵韬志略|俄火箭兵装备多种新型武器,与美“核对抗”升级

發射中的SS-19洲際導彈,該導彈升級後可以攜帶“先鋒”高超聲速彈頭。

美俄新一輪“核對抗”正升級

回顧冷戰期間美蘇之間的軍事競賽,主要就是圍繞核武器和運載手段展開的,而戰略火箭部隊自成立起,就一直是蘇聯戰略核力量的中堅,為維持美蘇戰略核平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近年來,隨著俄羅斯新型導彈的不斷研發和服役,美國認為自己受《中導條約》的限制過多,其核武庫相對陳舊,已經無法繼續保持在核戰略領域的優勢地位,為此宣佈將退出“中導條約”,這引發了關於這一條約的“口水仗”。俄羅斯認為,一旦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將意味著美國將會“毫無限制地擴充核武器”,特別是會在歐洲部署更多可以攜帶核彈的中程導彈,這樣會打破目前的核力量平衡,給俄羅斯“帶來新威脅”。為此,俄羅斯一方面尋求多種手段,積極挽救“中導條約”,另一方面也做好了美國退出“中導條約”的準備,加強戰略核力量建設,尋求“用力量說話”,與美國新一輪“核對抗”正在升級。

12月17日,卡拉卡耶夫上將對媒體宣佈,俄戰略火箭兵將繼續建造針對美國“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導彈射程16000公里,能繞地球半圈,基本覆蓋了美國全境。除了儘快“批量生產”外,該型導彈還將向核常兼備型發展,以提高戰略武器的可用性。而且,俄還將為該型導彈配備一款代號為“先鋒”的高超聲速滑翔彈頭。該彈頭不僅飛行速度高達20馬赫(6.8公里/秒),而且具有很強的機動性,可以在1小時內打擊1萬公里內的目標。

兵韬志略|俄火箭兵装备多种新型武器,与美“核对抗”升级

“薩爾馬特”導彈服役後可以進一步提升戰略火箭兵的實力。

彌補實力差距的現實選擇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急劇下滑,軍事力量發展緩慢,特別是在常規武器上,與美軍的差距逐漸拉大,即便是近年來開始大力推進軍事力量建設,但多年形成的差距非一朝一夕能夠彌補,在這種情況下,優先發展核戰略力量成為俄羅斯應對窘境一種很現實選擇。

從國防投入來看,儘管近年來俄羅斯國防開支不斷縮水,但對撥給戰略火箭兵的軍費和裝備沒有裁減。去年10月份,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尤里•鮑裡索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表示,根據《2018-2027年國家武器裝備計劃》,將重點發展戰略核力量和高精武器,撥款額度初步定為3150億美元,平均每年將採購價值315億美元的武器,佔據了年度國防預算的很大比例。俄戰略火箭部隊司令卡拉卡耶夫上將曾表示,戰略核力量是俄聯邦及其盟國的安全保障,也是能夠保證俄執行國內和外交政策的獨立性,強調俄聯邦財政在2020年前必須要保證對戰略火箭兵給與充足的撥款,以完成戰略火箭兵裝備的更新換代和相關基礎設施的升級,這些都充分展現了發展戰略核力量是俄當前國家政策的優先方向。

在這種政策的支持下,戰略火箭兵在各方面建設上都取得了較大成績。例如,從2010年起,俄羅斯就開始對核武庫進行更新換代,陸續裝備了 20枚“亞爾斯”井基導彈和90枚“亞爾斯”公路機動發射導彈,這說明俄羅斯已經基本擺脫蘇聯時代老舊的核威懾力量。而新一代陸基洲際導彈、潛射洲際導彈也已經研發亮相,2020年前後將裝備部隊。此外,俄戰略火箭兵部隊還將配發包括機器人、無人機、新型通信器材、工程機械,電子戰和“三防”設備等各種先進保障設備,這些都將確保其發展水平處於俄軍力建設的最前沿。

雖然俄戰略火箭兵作為俄軍的“寵兒”,具有光明的發展前景,但由於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制約,也面臨著不少困難。例如,雖然俄羅斯繼承了蘇聯遺留下來的絕大多數戰略核力量,但這些導彈的壽命和質量整體上還是不如美國,特別是“白楊”等洲際導彈已經超期服役,需要儘快更換或升級。這些武器的更新換代俄羅斯雖然在技術上沒有多大問題,但存在非常大的經濟壓力。由於俄經濟持續低迷,從而導致軍費開支始終較低,近年來只能滿足軍隊40%-50%的需求,儘管戰略火箭兵的經費保障處於優先地位,但能獲得的實際數額還是非常有限,在這種情況下要落實執行2016-2021建設和發展計劃,無論如何都是異常艱鉅的任務。

(兵韜志略是由復旦大學一帶一路戰略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研究員凌雲志為澎湃防務欄目開設的個人專欄,盤點近期重大防務事件,評點信息背後暗藏的玄機,剝繭抽絲、拂塵見金,兩週一期,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