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一系列經濟數據顯示臺灣經濟後勁不足

中新社北京10月22日電 (夏守智)臺灣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22日公佈的數據顯示,臺灣9月外銷訂單額478.6億美元,為歷年同月新高。但縱向來看,臺灣外銷訂單增長率已連續3個月下滑。

近期一系列經濟數據顯示,臺灣經濟後勁不足。

去年以來,臺灣經濟呈現增長勢頭,民進黨當局稱為“20年來最佳”。但從今年5月開始,出口增速由10%以上逐漸降低到2%左右;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也從接近10%的高點,一路下降到不足1%;直接反映經濟發展情況的GDP增速,2017年為2.89%,今年估計約為2.69%左右,至於2019年,各大機構預測的最高值不過2.55%,呈遞減趨勢。

作為外向型經濟體,臺灣出口依存度常年維持在50%以上,出口狀況好壞直接影響了臺灣經濟發展動能。去年至今,臺灣經濟增長在相當程度上得益於國際市場回暖、外需旺盛。然而,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日益抬頭,國際經貿前景不甚明朗,讓身處全球產業鏈條中的臺灣無法自外於諸多風險和挑戰。

上臺伊始,民進黨當局便推出“新南向計劃”,試圖減少對大陸市場的依賴。但經貿往來有其規律,非政治偏好所能左右。從實際情況看,臺灣與其所謂“新南向國家”的經貿往來並未明顯增加,甚至出現一定程度下滑。比如,今年8月的出口數據顯示,臺灣對東盟十國出口額大幅下挫11.5%,對大陸出口繼續呈增長態勢。

傳統上,出口、投資和消費被視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臺灣出口出現疲軟狀況,投資和消費也難以支撐經濟的長期增長。

投資低迷是臺灣經濟的“痼疾”。2017年,臺灣吸引外來直接投資(FDI)為32.6億美元,佔全球份額僅為0.23%,低於其GDP在全球所佔0.73%的比重。在稍早前由臺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舉辦的“全球招商大會”上,外商協議投資金額為540億元新臺幣,創下4年新低。

民間投資意願也不高。據臺當局“主計總處”數據,2016年臺灣民間投資增長率2.77%,2017年甚至為-1.35%,今年上半年為0.4%。

造成外商、民間資本投資意願低迷的原因較多,主要還在於困擾多年的“五缺”問題(缺水、缺電、缺地、缺才、缺工),而短期內兩次進行“一例一休”修法等無疑讓缺工等問題更趨嚴重。

至於消費,“重儲蓄、慎消費”是臺灣社會的普遍情況。與歐美髮達經濟體相比,消費對臺灣地區GDP的拉動作用有限。另外,長期未能有效解決的低薪問題、“年金改革”帶來影響等現實因素,更限制了臺灣社會的消費潛力。

由是觀之,臺灣這一輪經濟增長或將面臨“換擋時刻”。(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