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泥料解讀:紅泥

紫砂壺泥料解讀:紅泥

紅泥是紫砂泥主要泥種之一。宜興陶土中有一種叫做嫩泥的礦料,是接近地層表面的一種黏土巖,分佈在宜興丁蜀鎮周圍山區。嫩泥礦層的底部,有一種堅質礦石,開採時須用硬器掘之。古文獻說它是“未觸風日之石骨也,陶之乃變硃砂色”(明·周高起《陽羨茗壺系》)。這種礦石就是紅泥礦。其礦物組成為伊利石、高嶺石、氧化鐵、石英和白雲母。

因含鐵量多寡不等,紅泥礦燒成後的色澤或紅中略帶黃,或黃中略帶紅,或紅中略帶紫,可呈硃砂、硃砂紫或海棠紅等基色,硃紅中透著橘黃,色豔而不妖。色彩的呈現與燒製溫度緊密關聯,使用越久越現沉穩氣息。

紫砂壺泥料解讀:紅泥

紅而不豔,紅得柔美,是紅泥色澤特點。色澤紅得過於豔麗,多數是泥料內添加了鐵紅粉。窯溫不足,紅泥呈枯黃橙色,水色不彰。窯溫稍高,則收縮大、變形、塌陷、鐵質熔點較易產生。窯溫燒足,光潔明亮,紅中略見橙色。紅泥可以分為朱泥、小紅泥,大紅袍泥,其區別是原礦層的不同及風化程度、煉製拼制的差異。

大紅袍

大紅袍產於江蘇宜興丁山趙莊山、黃石黃岩心。此泥紅豔奪目,氣質高雅,令觀者滿受瑞氣臨身,鴻運當頭之意;為極品朱泥。

泥性: 大紅袍泥料低張力,收縮比幾乎達紫泥系的三倍,製作時泥性掌握不易,古代用於增添紅泥豔潤調色之用,為傳說中最具神秘色彩之極品朱泥之一。燒製時易起節皺、開裂、塌陷、變型、窯溫輕者偏黃易還原,成品率低。燒成後質感綿密、緊實細緻,持之紮實沉重、紅潤豔麗,泥中極品,無以倫比;泥胚含少許原礦顆粒,衝淋熱水後色變極大,呈紅中帶紫,養壺易現“包漿”之美。

大紅袍紫砂壺經手工成壺,燒成後,由於泥團粗細懸殊,燒成時體積收縮不一,外表粗顆粒略有凸出,又富有滋潤光澤的質感,疏鬆的內壁因泥料礦物組成和團粒堆積等因素而形成的空隙,具有一定的氣孔率和吸水率。

大紅袍紫砂壺用熱水衝淋立展嬌嫩鮮紅特色,壺身遊移紫光遽現,神秘迷人風韻令愛壺人神醉,實堪名列極品級名朱泥而無愧!以之衝茗之茶湯明亮活潑、快意果決、易展揚香而聚甘柔甜,時間之掌控要求較高,乃茶藝高手不二之器。因冷熱收縮較大,故應於使用前確實溫壺之動作;衝養日久,溫潤而富深度,美不勝收令玩家愛不釋手。

紫砂壺泥料解讀:紅泥

衝茗:使用須先溫壺,親茶性高;泡茗渾厚醇和,柔順富口感,頗具泥中王者之風,適合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特好、 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特好。

【朱泥】

原礦深埋於宜興丁蜀鎮趙莊山、小煤窯等地的嫩泥礦層的底部,朱泥因含砂量低、泥性嬌,收縮率高,成型工藝難度亦高。

紫砂壺泥料解讀:紅泥

將朱泥茶壺拿在手中會使你感覺胎質細膩柔和、顆粒分佈均勻、色澤鮮豔紅潤、表面透明度很好。至於敲擊聲音,朱泥壺固然是清脆,但這僅僅說明了結晶度這個指標達到一定強度。要提高一種泥料的結晶度並不困難,有時燒成過火就會有此效果。

朱泥主要特性有哪些?

1.結晶度高。泥的斷面接近瓷質,將壺蓋從壺口提出,可聞鏗鏹之金屬聲,以指彈扣,聲脆,音有共振。

2.泥色如橘。泥料未燒製前為橘黃色,燒成後紅色中透著橘黃,用熱水衝淋朱泥壺,立展嬌嫩的鮮紅色,氤氳中有紫光遊移。泡養包漿後紅色沉穩。

紫砂壺泥料解讀:紅泥

3.含砂量低。和本山綠泥一樣,燒製後幾乎看不到顆粒。

4.收縮率高。成型較難,收縮率高達30%以上,燒造過程中極易變形,生坯燒成率僅約7成。從古至今多制小品。

5.含鐵量高。燒成溫度稍高,即可析出鐵質,出現火疵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