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不同的人,只能閒聊,不可爭辯”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之前和閨蜜探討過什麼是“三觀不同”,你喜歡爬山,他喜歡看電影,那不叫“三觀不合”,你喜歡自己烹飪,他喜歡點外賣,這不叫“三觀不合”;“三觀不同”就是你想用心在家給他做一頓美味,而他卻說那有啥好吃的,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有錢去外面買吃的不香嗎;你看到街邊的流浪漢,覺得很心酸,心情很低落,他卻在一旁笑,別假惺惺的了,這又沒別人看著;你想去參加戶外運動鍛鍊身體,而他卻說多累呀,還不如在家躺著舒服。所以,三觀不合的人是沒辦法做朋友的,連話都聊不到一塊兒去,相處起來會很累。你們兩個就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你的高興他理解不了,你的難過他get不到,甚至於你的生氣,他都不知道你為什麼要生氣,所以你們在一起不能爭辯,因為爭辯最後可能會變成爭吵,到最後,明明是兩個親近的人卻越走越遠,三觀不合的痛苦,遠遠要高於經濟緊張衣食不濟。所以,三觀不合,就不要勉強了。



shitou857


感謝您的提問。我來嘗試回答您的問題。

我非常認同“三觀不同的人,只能閒聊,不可爭辯”這句話。

只要原因包括以下兩點:

一、首先,三觀不同的人,往往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固執己見,所以爭辯沒啥意義。

我們在平時的時候,不難遇到兩個三觀不同的人相互爭辯,他們只是看待問題有不同的角度和出發點而已。很難在認知上統一。



而往往不同三觀的人,喜歡爭辯,面紅耳赤,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對的”。

其實,這毫無意義。一個人試圖改變別人的三觀認知是愚蠢的。

因為每個人三觀認知的形成都是有其成因的。更何況,你的三觀就一定是正確的標準嗎?不一定,更多時候只是角度不同罷了。



當然,不管何種三觀,基本的社會道德規範,都是要遵守的,這個沒有理由。

二、其次,三觀不同的人,在這個多元價值觀的社會會越來越多,而且沒有對錯,沒必要爭辯。

關於三觀的說法源於傳統認知,以前確實有“三觀正與不正”這種說法。

但隨著社會的變化,這種觀念越來越淡化了,多元價值觀可以並存,否則你會有“道德綁架別人”的嫌疑。



而三觀不同的人,有各自的圈子,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沒有對錯。你非要要求別人認同你的三觀,其實很擰巴,會有一種“雞同鴨講”的感覺。

這個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各自有所保留,彼此尊重,沒必要爭辯。

以上就是我對“三觀不同的人,只能閒聊,不可爭辯”這句話的理解。僅供大家參考。

謝謝您的閱讀!


六小舒


我贊同這個觀點。“三觀不同的人,只能閒聊,不可爭辯"。

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三觀不同的人,三個人的思想覺悟不同,論點不一樣,無法達到一致,也就是說在一起閒聊可以,不可以爭辯,因為沒意義。人和人之間,只能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儘量看人好處,少看毛病,好了多交往,人貴有自知之明,沒有必要和三觀不同的人爭高低,以免傷了對方。所以為了和大家搞好關係,和三觀不同的人沒事時閒聊還是可以的,只要不爭辯,也能保持和平的關係,沒必要爭辯搞的都不愉快。

人生是個大家庭,我們儘量和人搞好關係,和對的人共事,不和三觀不同的人爭辯,也就是說只能做小事,不能做大事,只可閒聊,不可爭辯。這樣我們才能讓自己過好活好,才能達到和平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