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貴的東西,在戰亂時被當成廢紙賣,現在幾十億也買不回來了

Hello~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小李品歷史。都說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且是其中歷史最完整,延續最久的一個,不過近年來,我國的文化輸出卻連歷史短短只有200年的美國都比不過,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說到底,還是因為我們對於文化的流傳太不在意了,我國在古時候曾經是對歷史記錄最詳盡的國家,不管是朝代的更迭,帝王做出的重要決策,還是一些地方發生的小事,都有詳細的記載,這些歷史記載在當時看來僅僅是記錄生活的一種形式,但到了今天,卻成為了解和傳播我國文化的重要方式。

我國最貴的東西,在戰亂時被當成廢紙賣,現在幾十億也買不回來了

中國曆代均設置了專門記錄和編撰歷史的官職,統稱史官。各朝對史官的稱謂與分類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類記錄類和編纂類兩者。史官剛剛出現的時候以及發展過程中的很長時間,這兩者是不大分別的,後來演化出專門負責記錄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館史官,前者隨侍皇帝左右,記錄皇帝的言行與政務得失,皇帝不能閱讀這些記錄內容,後者專門編纂前代王朝的官方歷史。

我國最貴的東西,在戰亂時被當成廢紙賣,現在幾十億也買不回來了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漢代司馬遷編寫的《史記》了,被稱作二十四史之首,前後歷經十四年才得以完成。《漢書》和《後漢書》也是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記錄的。到了唐代,李世民對於史書以及歷史的記載看的尤其重要,更是說出了: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樣的名言。這樣的好習慣一直延續到了清末,當時我國的歷史文化記錄還是很全的,但經過幾千年的沉澱,就被一朝毀掉了。

我國最貴的東西,在戰亂時被當成廢紙賣,現在幾十億也買不回來了

清朝末年,國力衰弱,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當時非常多的寶物被搶走,而一些搬不走的,他們就當場銷燬,其中就包括珍貴的歷史書籍。雖然後來得到了積極的搶救,但是在軍閥混戰的時期,北洋政府卻因為無能,而把這些書籍當成燃料燒掉,還有一部分被偷偷賣到外國,現如今國內的有識之士花大把的錢財和精力才挽救回來一點點,實在讓人痛心。

我國最貴的東西,在戰亂時被當成廢紙賣,現在幾十億也買不回來了

好的,今天就到這裡了~謝謝大家收看今天的小李品歷史,歡迎大家點贊留言,小李會在第一時間給大家帶來最新的歷史新聞,我們明天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