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寶馬、奔馳、奧迪)中為什麼只有奧迪不用防爆輪胎?

首先防爆胎並不是字面意思上的“防爆”,如果對這種輪胎的原理有過研究,就會知道它的學名應該叫做“洩氣保用輪胎“。這種輪胎和普通輪胎相比,是通過在輪胎側壁添加一些特殊的加厚橡膠,提供額外的支撐性,這樣在爆胎之後,依然可以實現短距離、低時速的駕駛。

BBA(寶馬、奔馳、奧迪)中為什麼只有奧迪不用防爆輪胎?

普通輪胎洩氣後的效果圖

BBA(寶馬、奔馳、奧迪)中為什麼只有奧迪不用防爆輪胎?

洩氣保用胎實際是在兩側加入支撐性強的胎壁,洩氣後依然提供部分支撐性

那麼相較於普通輪胎而言,防爆胎不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雙方的對比其實是互有優劣,比如防爆胎的優勢就有:

1、爆胎後繼續行駛,免去原地換胎的尷尬。

現在市面上的主流防爆胎在洩氣後基本上能提供80-100km的續航,如果是市區內的通勤,爆胎完全不會影響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在這點上我之前開寶馬328的時候體會過,爆胎後胎壓警報器一通狂叫,靠邊停車確認爆胎位置後扭頭繼續開,把事情處理完之後再慢悠悠的去修理廠換胎,完全沒有破壞自己當天的計劃。

2、爆胎後不影響整車平衡性

防爆胎在洩氣後,輪胎依舊保持和洩氣前差不多的形狀,只是略微扁了一點。換過非全尺寸的備胎的人都知道,車子開起來就像個瘸子,容易往另一個方向偏,防爆胎洩氣之後則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不過話又說回來,都爆胎了,誰還有心情激烈駕駛?

3、後備箱空間增大

關於這點其實比較“雞肋”,棄用備胎的確省了一些載重,並且增大了一些後備箱空間。但是增大的空間大多數在後備箱隔板下方,實際可用的空間還是那麼一回事。而對於家用車來說,這些重量的變化也不會太敏感。

BBA(寶馬、奔馳、奧迪)中為什麼只有奧迪不用防爆輪胎?

同樣的,防爆胎對於普通輪胎的劣勢也有不少:

1、出廠配置了防爆胎的車型通常不配備備胎,防爆胎多用在豪華車型上,而經濟不發達的縣市中儲備的防爆胎較少,所以純防爆胎的車型在超長距離的續航中劣勢比較明顯。

2、防爆胎的運作原理並無法保證側壁具備完整的支撐性,如果側壁受損,在洩氣之後依然存在完全洩氣的可能性。防爆胎也不能保證洩氣後一定可以完成100km的續航,途中若再發生意外,後果更嚴重。

BBA(寶馬、奔馳、奧迪)中為什麼只有奧迪不用防爆輪胎?

3、防爆胎在洩氣之後胎壓報警器存在一定概率的誤測,容易反饋錯誤數據。

4、防爆胎不具備修復性,對於普通輪胎來說,微弱的損傷並不需要完全更換,只需要針對洩氣部位進行修復補胎即可。對於防爆胎來說,基本上是爆一條扔一條。

5、防爆胎的價格普遍偏貴,結合上條所說的“不具備修復性”,防爆胎的使用經濟成本相較於普通輪胎是偏貴的。(但是防爆胎的時間成本更低,例如無需在路上更換備胎、洩氣之後直接更換輪胎也比補胎要方便)

6、防爆胎的抗噪性、舒適性普遍低於普通輪胎。因為側壁更硬,輪胎對於震動的過濾更少,胎噪也更容易直接傳導到車內。

結合以上聊到的優劣勢,就不難理解為何寶馬愛用防爆胎,而奧迪用的比較少。而奔馳是在中高端車型中使用,比如最為入門的A級就沒看到防爆胎的身影。

奧迪的賣點一向不是操控、運動,而且在國內而言,奧迪是率先作出加長版的豪華品牌,所以舒適性在奧迪的設計優先級中必然更高。其次奧迪的研發平臺均為前置前驅、前置四驅,對於車身後部空間需求較為寬鬆,也不像寶馬一樣死要面子得維持50:50這個比例(最完美的運動配重比例是43:57)。

所以類似於SUV這樣專精長途巡航的車型,奧迪在Q5L上採用的依然是備胎為主的方式,寶馬給X3配備了防爆胎。畢竟作為用戶來說,Q5L這樣的車型的主要使用環境並不完全是城市個人短途通勤,不然白瞎了這麼大的空間和離地間隙。Q5L的定位也是舒適取向的家庭SUV,四平八穩的駕駛風格才是這種車型真正需要的。如果是選擇一輛車進行長途駕駛以及部分糟糕的鋪裝路面行駛的話,Q5L的信心顯然比X3強的多。

BBA(寶馬、奔馳、奧迪)中為什麼只有奧迪不用防爆輪胎?

畢竟從我駕駛著328從墨爾本搬家到悉尼的二十個小時裡,那雷聲滾滾的胎噪我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BBA(寶馬、奔馳、奧迪)中為什麼只有奧迪不用防爆輪胎?

總結來說,防爆胎和普通胎目前還只是兩種技術的發展方向,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孰優孰劣的技術差別。對於個人市區短途通勤來說,兩者差別不大,防爆胎可以節省不少時間成本,但是也增加了一定的經濟成本。而普通胎則具備了更好的靈活性和經濟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