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鍛造一支善打硬仗的“扶貧鐵軍

初秋時節,走進千陽大地,只見成片成林的現代矮砧蘋果園,一眼望不到邊,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在黨員、關鍵在幹部。如今,在千陽,扶貧幹部已成為充滿工作激情的“拼命三郎”、鐵骨柔情的“群眾親人”、善打硬仗的“扶貧鐵軍”。

堅定“主心骨” 築牢“壓艙石”

千陽縣是六盤山片區扶貧開發重點縣。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靠什麼力量完成莊嚴使命?“脫貧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鉅,我們把脫貧攻堅的力量向一線加強、政策向一線傾斜、資源向一線匯聚,鍛造一支聽黨指揮、善打硬仗的‘扶貧鐵軍’,構築堅不可摧的戰鬥堡壘。”千陽縣委書記何玲說。

基於這一認識,千陽縣制定了《縣級領導脫貧攻堅責任分工辦法》,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第一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下派7個駐鎮工作隊、76個駐村工作組,32名縣級領導聯鎮包村,7名縣級領導任駐鎮工作隊隊長。同時,縣上組建了扶貧幹部管理辦公室,指導全縣駐村扶貧幹部和幫扶幹部全力助推脫貧攻堅工作。

思路決定出路。千陽縣有效整合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貧困村“兩委”班子、鎮包村幹部“四支力量”,打出“教育培訓、管理考核、關心關愛、典型推廣”組合拳,並以“鎮村提要求、部門派強將、縣級總協調”為原則,層層選拔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熟悉農村工作的228名駐村“扶貧鐵軍”,立下“軍令狀”:不脫貧不脫鉤。

城關鎮段家灣村是省級深度貧困村。今年初,縣扶貧幹部管理辦公室根據該村地處千湖國家溼地公園的村情,選派縣文化廣電局幹部楊海軍擔任村第一書記後,先後爭取6個基礎設施和產業扶貧項目資金600多萬元,硬化道路、整修花壇、修渠引水、發展產業,解決了群眾行路難、吃水難、住房難、增收難。村裡湧現出紫山藥種植能手李雪萍、養豬狀元童武成、養羊大戶羅明傑等一批典型。

錘鍊“硬作風” 凸顯“真本事”

沒有金剛鑽,攬不了瓷器活。扶貧幹部只有變“本領恐慌”為“本領自信”,才能在幹事中長本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為了鍛造一支會幫扶、作風硬、能力強的扶貧幹部隊伍,千陽縣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缺什麼補什麼”的要求,精準發力,採取集中培訓與異地考察、課堂培訓與現場觀摩、專家講授與網絡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對扶貧幹部進行培訓。縣上組織第一書記赴梁家河學習,堅定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的信心和決心;開設千陽扶貧大講壇、縣級部門微講堂等,讓駐村扶貧幹部宣講自己對脫貧攻堅的感受和體會、宣講脫貧攻堅一線的鮮活事例和感人事蹟,以此堅定政治信念,夯實政治責任。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武器。千陽縣把每月20日確定為脫貧攻堅政策學習日,運用集中培訓、異地考察、專家輔導等多種方式深化培訓,不斷提高駐村扶貧幹部綜合素質。今年來,全縣共開辦扶貧大講壇9期,20多個縣級部門解讀政策、45名扶貧幹部宣講扶貧故事;2334名扶貧幹部利用智慧黨建平臺、扶貧微校等載體加強學習、互通信息;組織182名幫扶幹部赴安徽、貴州、江蘇等地學習經驗、開闊視野;聘請15名省內外專家到扶貧一線傳技術、答疑解惑。

扶貧扶到點子上,澆水澆到樹根上。這支政策清、懂扶貧、業務精的“扶貧鐵軍”,紮根基層大顯身手。8月20日,張家塬鎮寶豐村盛園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與省苗木繁育中心簽訂了24萬株矮砧蘋果苗木購銷合同,光這一項,就實現純利潤200多萬元。提起這件事,駐村工作組組長張永剛說:“之所以能有這麼好的收入,關鍵是通過扶貧培訓堅定了我的信心,開闊了視野,歷練了本領。”

擰緊“螺絲扣” 壓實“責任鏈”

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只有擰緊“螺絲扣”,壓實“責任鏈”,才能抓好精準脫貧工作的落實,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製度保障。

為了加強日常管理,嚴格扶貧幹部幫扶成效評估,千陽縣出臺了《千陽縣扶貧幹部量化積分管理辦法》等文件,通過個別談話、徵求意見、民主測評、打分排名,每半年研判1次,年終綜合考核,對扶貧幹部進行量化積分管理。今年以來,縣扶貧幹部管理辦公室對372名扶貧幹部加分獎勵8.35萬元,對228名扶貧幹部減分處罰4.97萬元。

千陽縣出臺了《千陽縣駐村扶貧幹部鼓勵激勵暫行辦法》,落實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工作經費、生活補助和交通補貼,每年為駐村扶貧幹部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去年以來,23名務實擔當、實績突出的駐村扶貧幹部得到提拔重用,32名工作紮實、群眾滿意的幫扶幹部提拔交流到重要崗位任職。同時,縣上對工作不力的10名扶貧幹部調整召回,予以問責。

培育典型樹標杆。千陽縣充分利用《千陽黨建》《千陽扶貧》等簡報和縣政府公眾信息網、官方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宣傳政策,展示一線工作動態、成功經驗和感人故事。縣上還在縣電視臺開辦“我的脫貧故事”“扶貧講堂”等專題,集中報道先進典型,評選出12名群眾身邊的優秀駐村扶貧幹部和15名扶貧好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