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锻造一支善打硬仗的“扶贫铁军

初秋时节,走进千阳大地,只见成片成林的现代矮砧苹果园,一眼望不到边,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员、关键在干部。如今,在千阳,扶贫干部已成为充满工作激情的“拼命三郎”、铁骨柔情的“群众亲人”、善打硬仗的“扶贫铁军”。

坚定“主心骨” 筑牢“压舱石”

千阳县是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靠什么力量完成庄严使命?“脱贫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把脱贫攻坚的力量向一线加强、政策向一线倾斜、资源向一线汇聚,锻造一支听党指挥、善打硬仗的‘扶贫铁军’,构筑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千阳县委书记何玲说。

基于这一认识,千阳县制定了《县级领导脱贫攻坚责任分工办法》,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派7个驻镇工作队、76个驻村工作组,32名县级领导联镇包村,7名县级领导任驻镇工作队队长。同时,县上组建了扶贫干部管理办公室,指导全县驻村扶贫干部和帮扶干部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思路决定出路。千阳县有效整合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贫困村“两委”班子、镇包村干部“四支力量”,打出“教育培训、管理考核、关心关爱、典型推广”组合拳,并以“镇村提要求、部门派强将、县级总协调”为原则,层层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的228名驻村“扶贫铁军”,立下“军令状”:不脱贫不脱钩。

城关镇段家湾村是省级深度贫困村。今年初,县扶贫干部管理办公室根据该村地处千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村情,选派县文化广电局干部杨海军担任村第一书记后,先后争取6个基础设施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600多万元,硬化道路、整修花坛、修渠引水、发展产业,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增收难。村里涌现出紫山药种植能手李雪萍、养猪状元童武成、养羊大户罗明杰等一批典型。

锤炼“硬作风” 凸显“真本事”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扶贫干部只有变“本领恐慌”为“本领自信”,才能在干事中长本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锻造一支会帮扶、作风硬、能力强的扶贫干部队伍,千阳县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精准发力,采取集中培训与异地考察、课堂培训与现场观摩、专家讲授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扶贫干部进行培训。县上组织第一书记赴梁家河学习,坚定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的信心和决心;开设千阳扶贫大讲坛、县级部门微讲堂等,让驻村扶贫干部宣讲自己对脱贫攻坚的感受和体会、宣讲脱贫攻坚一线的鲜活事例和感人事迹,以此坚定政治信念,夯实政治责任。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武器。千阳县把每月20日确定为脱贫攻坚政策学习日,运用集中培训、异地考察、专家辅导等多种方式深化培训,不断提高驻村扶贫干部综合素质。今年来,全县共开办扶贫大讲坛9期,20多个县级部门解读政策、45名扶贫干部宣讲扶贫故事;2334名扶贫干部利用智慧党建平台、扶贫微校等载体加强学习、互通信息;组织182名帮扶干部赴安徽、贵州、江苏等地学习经验、开阔视野;聘请15名省内外专家到扶贫一线传技术、答疑解惑。

扶贫扶到点子上,浇水浇到树根上。这支政策清、懂扶贫、业务精的“扶贫铁军”,扎根基层大显身手。8月20日,张家塬镇宝丰村盛园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省苗木繁育中心签订了24万株矮砧苹果苗木购销合同,光这一项,就实现纯利润200多万元。提起这件事,驻村工作组组长张永刚说:“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收入,关键是通过扶贫培训坚定了我的信心,开阔了视野,历练了本领。”

拧紧“螺丝扣” 压实“责任链”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只有拧紧“螺丝扣”,压实“责任链”,才能抓好精准脱贫工作的落实,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制度保障。

为了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扶贫干部帮扶成效评估,千阳县出台了《千阳县扶贫干部量化积分管理办法》等文件,通过个别谈话、征求意见、民主测评、打分排名,每半年研判1次,年终综合考核,对扶贫干部进行量化积分管理。今年以来,县扶贫干部管理办公室对372名扶贫干部加分奖励8.35万元,对228名扶贫干部减分处罚4.97万元。

千阳县出台了《千阳县驻村扶贫干部鼓励激励暂行办法》,落实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工作经费、生活补助和交通补贴,每年为驻村扶贫干部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去年以来,23名务实担当、实绩突出的驻村扶贫干部得到提拔重用,32名工作扎实、群众满意的帮扶干部提拔交流到重要岗位任职。同时,县上对工作不力的10名扶贫干部调整召回,予以问责。

培育典型树标杆。千阳县充分利用《千阳党建》《千阳扶贫》等简报和县政府公众信息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政策,展示一线工作动态、成功经验和感人故事。县上还在县电视台开办“我的脱贫故事”“扶贫讲堂”等专题,集中报道先进典型,评选出12名群众身边的优秀驻村扶贫干部和15名扶贫好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