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訝不?古人認為最好吃的肉是“豬血脖”,皇帝才配品嚐!

什麼肉最好吃?在現代來說很難給你一個統一的答案,但是在中國古代卻有統一的答案,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古人認為最好吃的肉--豬血脖。現代有人說豬血脖有毒啊,不乾淨啊什麼的,但是古人就認為那是就好的肉,其實古人不傻,皇帝也不傻!看完你就知道了。


驚訝不?古人認為最好吃的肉是“豬血脖”,皇帝才配品嚐!


古人認為最好吃的肉--豬頸肉

很多人都聽過一個詞--禁臠,禁就是不要動不能動的意思,臠就是切成小片的肉,這個詞出處是晉元帝司馬睿時期(司馬懿的曾孫)。典故:東晉初期因為經濟落後,當時的達官貴人也很難吃到肉,所以豬肉就成了珍品。每得到一頭豬,廚師們都要先將豬脖子上的那塊肉割下來,送給晉元帝,意思是那是最好的美味,只有晉元帝才配品嚐,群臣百官都不敢私自享用。所以當時的人就把那一塊豬頸肉,就叫做“禁臠”,後來人們就用它來比喻,其他人不能染指的東西,否則會被殺頭!

現代豬頸肉的用途

豬頸肉有很多人叫它“豬血脖”,豬頸部的肉,在前腿的前部與豬頭相連處,這個地方是殺豬是下刀的部位,會有很多汙血,肉色發紅,視覺上非常不好看。而且豬頸肉的肉質綿老肥瘦不分,所以很少有人用豬頸肉炒菜或者燉肉。現代人都用豬血脖來做肉餡,用於包子、蒸餃、面臊或用於紅燒、粉蒸等烹調方法。

現在去菜市場上買肉,豬血脖一般都被攤主割下單獨放在一邊,因為刀口部位品相特別不好,甚至讓人看了都皺起眉頭,價格一般是豬肉價格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但是還是沒人願意買。所以肉攤攤主把它們放在一邊,每天都會有包子鋪或者餃子館的人來買走,然後就成了肉餡賣給了消費者。


驚訝不?古人認為最好吃的肉是“豬血脖”,皇帝才配品嚐!

“黃金六兩”,這才是皇帝吃的豬頸肉


古代皇帝不傻,他吃的豬脖肉不是血脖

其實在豬脖子的兩邊,有兩小塊肉,這兩塊肉的肉脂如雪花般均勻分佈,而且肉質鮮嫩,入喉爽口滑順,口勁適中,因為稀少而珍貴,在豬肉中有“黃金六兩”之稱。雖然不確定,但是我認為當年晉元帝或者其他皇帝的臠肉應該是這塊肉,而不是我們認為的血脖,雖然無從考證,但是一個視覺效果非常差的豬血脖,怎麼也不符合送禮的要求吧?更何況是大臣送給皇帝。

本文由寶木嘲原創,歡迎關注、轉發、評論,帶你一起讀歷史故事,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