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咆哮:美軍EA-18G電子攻擊機

巨人的咆哮:美军EA-18G电子攻击机

現代電子攻擊技術是有效壓制敵方探測和通信能力,保障我方人員裝備安全,奪取戰場電磁頻譜控制權的重要手段這一。隨著戰場電磁環境的愈發複雜,如何有效的干擾、壓制和摧毀敵方電磁輻射源就成為了現代電子攻擊的重要任務和使命。而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F -4G“野鼬鼠”與 EF -111“渡鴉”兩型重要的電子攻擊飛機相繼退役,美軍開始了EA-18G“咆哮者”電子攻擊飛機的研製項目。本文梳理總結了“咆哮者”的研製歷程、主要技術特點與作戰應用。僅供參考。

巨人的咆哮:美军EA-18G电子攻击机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觀點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巨人的咆哮

美軍EA-18G電子攻擊機

一、背景

現代電子攻擊技術是有效壓制敵方探測和通信能力,保障我方人員裝備安全,奪取戰場電磁頻譜控制權的重要手段這一。隨著戰場電磁環境的愈發複雜,如何有效的干擾、壓制和摧毀敵方電磁輻射源就成為了現代電子攻擊的重要任務和使命。在這一方面的,美軍無疑走在世界的前列。長期以來,美軍的電子攻擊飛機在作戰飛機的編成中一直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並在近年來的多次局部戰爭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但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F -4G“野鼬鼠”與 EF -111“渡鴉”兩型重要的電子攻擊飛機相繼退役,美國空軍從此失去了專用的電子攻擊飛機,只能依靠美海軍的EA-6B“徘徊者”飛機提供電子支援保護,而EA-6B“徘徊者”也正面臨著機體老化、數量偏少、故障多發等問題的困擾,在科索沃戰爭中只能勉強完成北約空中力量在部分時間內的打擊掩護任務。因此,正是意識到了空中電子攻擊力量的嚴重不足,美軍開始了EA-18G“咆哮者”電子攻擊飛機的研製項目。

二、研製歷程

為了解決空中電子攻擊力量的不足尤其是EA-6B所面臨的老化等問題,美海軍在上世紀90年代即開始啟動了新型電子攻擊機的研製工作,其中主要工程研製與發展(EMD)工作由波音公司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聯合承擔。

  • 1997年,該項目正式納入美國年度國防預算;

  • 2011年11月15日第一架EA-18G“咆哮者”完成了首飛。隨後,該型飛機完成了一系列的航電系統、發動機、氣動特性、電磁兼容、人機接口等多種類型的試驗驗證工作。同時通過多次試飛完成了該飛機飛行操控性能和飛行品質的摸底試驗。

  • 2004年,咆哮者獲得美國海軍10億美元的撥款,標誌著該型號進入了為期5年的系統設計和發展(SDD)階段。

  • 在完成地面和基本試飛試驗,主要設備和系統的技術狀態基本穩定後,從2008年開始,咆哮者開始了海上和艦載適配試驗,該階段包括了1000個飛行小時,319個艦上著陸、62次彈射跳傘和62次用攔阻裝置著艦。

  • 在該階段順利完成後,咆哮者進入了作戰評估階段並於2009年秋天達到了初始作戰能力(IOC)。

  • 至2013年,美國海軍購買的88架EA-18G全部交付完畢。具體研製歷程如下表所示:

巨人的咆哮:美军EA-18G电子攻击机巨人的咆哮:美军EA-18G电子攻击机

第一架量產型EA-18G下線

目前,EA-18G在美國海空軍內的主要部署地點包括:

  • 美國海軍惠德貝島海軍航空站第129電子攻擊中隊(VAQ-129)

  • 美國海軍第三艦載機聯隊第130電子攻擊中隊(VAQ-130)

  • 美國海軍惠德貝島海軍航空站第132電子攻擊中隊(VAQ-132)

  • 美國海軍第十一艦載機聯隊第135電子攻擊中隊(VAQ-135)

  • 美國海軍惠德貝島海軍航空站第136電子攻擊中隊(VAQ-136)

  • 美國海軍第一艦載機聯隊第137電子攻擊中隊(VAQ-137)

  • 美國海軍惠德貝島海軍航空站第138電子攻擊中隊(VAQ-138)

  • 美國海軍第十四艦載機聯隊第139電子攻擊中隊(VAQ-139)

  • 美國海軍第五艦載機聯隊第141電子攻擊中隊(VAQ-141)

  • 美國海軍中國湖海軍航空站第9航空測試與評估中隊(VX-9)

  • 美國海軍法倫海軍航空站空中作戰中心(NSAWC)

  • 美國空軍芒廷霍姆空軍基地第390戰鬥機中隊(390 FS)

三、主要特點

EA-18G電子戰飛機具有極為強大的電子作戰能力,具備全方位的敵方防空系統壓制(SEAD)能力,既能夠完成防區外干擾任務,也可以與己方攻擊機群一道深入到敵方防區內執行伴隨干擾任務。EA-18G創造性的採用“長基線干涉測量法”對輻射源進行更精確的定位,可對通過分析干擾對象的跳頻圖譜自動追蹤其發射頻率,從而實現“跟蹤-瞄準式干擾”。此舉大大集中了干擾能量,首度實現了電磁頻譜領域的“精確打擊”。其主要的任務電子載荷配備情況如下圖所示:

巨人的咆哮:美军EA-18G电子攻击机

其中就有代表性的任務電子戰系統和載荷包括:

1. AN/APG-79有源相控陣雷達

雷聲公司生產的APG- 79有源相控陣雷達具有出色的對空掃描與對地掃描能力, 兼容多種工作模式,相比於大黃蜂戰機裝備的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對目標的探測能力和跟蹤能力大大增強。此外,其中一部分的T/R組件資源進行主動與被動電子干擾,再配合AN/ALQ- 218信息接收系統和AN/ALQ- 99干擾吊艙, 最終可使電子探測與干擾能力增強了近1倍。

巨人的咆哮:美军EA-18G电子攻击机

2. AN/ALQ- 99電子干擾吊艙

ALQ-99電子干擾吊艙是一種全新的寬頻帶的電子干擾裝備。它包含2個干擾發射機、 1個用於冷卻的衝壓空氣渦輪(RAT)和1個通用功率激勵單元,可以實現在64MHz~40 GHz頻段範圍內的全頻段壓制干擾。

3. AN/ALQ- 218信號綜合偵收與干擾系統

安裝於“咆哮者”機首和翼尖吊艙內的ALQ一218V(2)戰術接收機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夠在對敵實施全頻段干擾時仍不妨礙電子監聽功能的系統,這實際上也賦予了咆哮者的INCANS通信能力,即在對外實施干擾的同時,採用主動干擾對消技術保證己方甚高頻(UHF)話音通信的暢通。採用上述技術的EA-18G可以有效干擾160公里外的雷達和其它電子設施,超過了任何現役防空火力的打擊範圍。不僅如此,安裝於EA-18G機首和翼尖吊艙內的ALQ-218V(2)戰術接收機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夠在對敵實施全頻段干擾時仍不妨礙電子監聽功能的系統。

巨人的咆哮:美军EA-18G电子攻击机

4. AN/ALR- 67 ( V) 3威脅告警和干擾管理系統

AN/ALR-67(V) 是美國海軍的主力雷達告警裝備。在設計時考慮了海軍航空兵未來20年所需面對的複雜電子戰環境,特別考慮了應對現代雷達越來越複雜的發射波形。該系統採用了全信道化數字接收機,可以在高脈衝密度環境中成功探測到有威脅的發射機,而且可以在附近有大功率干擾機的情況下截獲遠處的微弱信號,足以應付假定作戰條件下的電磁環境,滿足算法複雜度對計算能力的要求。

5. USQ一113通信對抗系統

  • USQ一113通信對抗系統具有指揮、控制和通信 對抗(C3CM)、電子支援措施(ESM)及通信等多種任務模式,在VHF/UHF頻段工作,其基本工作頻段覆蓋了20~500MHz,重點覆蓋225~400MHz。

  • USQ一113系統採用了商用貨架(COTS)產品和先進的軟件結合,為軍方提供了一個非常便於操作的系統。該機載通信對抗系統能夠自動干擾有源目標或盲幹擾指定目標,對於大型預警雷達和路邊炸彈的遙控裝置等多種類型的通信信號都能進行有效干擾壓制。

  • USQ—113的通信對抗模式還允許進行一般的通話或實施模擬通信欺騙,通過竊聽或破壞敵方的指揮控制鏈路,指揮官可以取得戰場上顯著的戰鬥優勢。系統能設置在不同信號內共享功率,具有多目標干擾能力,噪聲和標準欺騙干擾能有效破壞敵方作戰。

四、典型作戰應用

EA-18G擁有一整套先進的電子對抗裝備,同時還保留了F/A一18E/F全部的武器系統和優異的機動性能。因此“咆哮者”既是當今戰鬥力最強的電子攻擊飛機,又是電子干擾能力最強的戰鬥機。從目前情況來看,EA-18G的主要作戰應用包括:

  • 防區外干擾,充分發揮該飛機機動能力強的特點,快速抵達指定區域,針對敵方的戰略性、大範圍通信設施、節點和鏈路進行干擾,從而在遠距離上破壞敵方戰略通信;

  • 隨隊干擾,與相關戰鬥機編隊伴隨行動,對潛在威脅目標如地面監視雷達、跟蹤制導雷達、主動雷達制導導引頭等信號進行干擾,有效的壓制敵方地面防空體系,確保戰鬥機編隊的戰場生存能力和打擊成效。由於EA-18G是在F/A-18F艦載戰鬥機的基礎上升級而來的,在系統維護、保障和升級方面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因此,它可以與艦載機編隊靈活編組不同規模的打擊編隊,從而更加靈活的開展各項戰術任務

  • 自衛干擾,即利用自身電子戰載荷,及時發現和判明地面雷達和空空、地空導彈的引信信號,並有針對性的進行干擾,從而保障自身安全。

  • 《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歡迎各位專家、學者賜稿!投稿鏈接

    http://kjpl.cbpt.cnki.net

  • 學報電話:010-68893411

  • 學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