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李咏去世!他曾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

主持人李咏去世!他曾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

10月29日,李咏的妻子哈文在微博宣布李咏去世,文中写到:“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永失我爱…。”

2017年11月23日,李咏于感恩节发布最后一条微博,感谢妻女及所有人。哈文在下方留言:“感恩节快乐。”

主持人李咏去世!他曾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

李咏1968年5月生于乌鲁木齐,曾主持节目《非常6+1》《幸运52》,也多次主持央视春晚。2002年春晚,为在主持风格中引入嘻哈风,李咏被推上了央视主持人的位置,并与周涛、朱军、董卿等形成较为稳定的组合;由于主持春晚及多档娱乐节目,2006年李咏更是以身价5亿称冠“中国最具价值主持人”,成为央视当之无愧的“综艺一哥”。

那么,李咏的事业、婚姻、家庭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主持人李咏去世!他曾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

【事业】

考进央视,一定是狗屎运

站在央视的舞台上,唯一敢跟观众“打情骂俏”的、唯一被观众直接戳穿“面似苦瓜”的主持人,非李咏莫属。

不要说是央视,在各地的主持人队伍里,李咏绝对算一个“异类”。从天生的相貌到自己设计的花哨西服和蓬松卷曲的头发,李咏脸上挂着他那标志性的笑容,说:“我是一个走狗屎运的人。”

对于李咏,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他在网上与网友聊天时说的:“原来是一个人发呆,现在是陪着老婆一起发呆。”

说来让人难以相信,小时候的李咏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高中时代的李咏,很有点小聪明,学习成绩不好不坏,除了画画外,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文章写得好!他的习作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让全班同学学习。但他的调皮也让老师大伤脑筋。高考前的模拟考试成绩很不理想,老师对李咏说,如果你这样的成绩能考上大学,我就从楼上跳下去!

李咏急了,临考前的22天拼命苦读。结果,高考分数比模拟成绩高出一百多分,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擅长恶作剧的李咏去敲那位住在七层楼的老师的家门,“不怀好意”地对老师说:“您住的挺高的啊!”虽然没有见到当年李咏的顽皮样子,但仔细琢磨这句话的味道,俨然已经有了今天主持《幸运52》的风范。

尽管李咏在广院学的是播音专业却很少待在自己的教室里,总是跑到电视系去上课。李咏几乎没听过播音专业的课,但专业成绩却永远都是第一!秘诀就源于李咏大学时代的女朋友——现在的太太哈文,每天帮他作笔记。

不过老不上课,李咏难免会引来老师的不满,于是他充分利用自己的画画特长,给学校做一些事情,包括装帧设计、图书的封面设计(广院第一套《播音学丛书》、《西方艺术论》等书的封面均出自李咏之手),再加上跟老师关系处得不错,成绩也一直顶呱呱,所以也就没人为难他。

刚入学的时候,李咏可没有这么风光。刚进大学时的李咏特别不爱说话,全班同学都以为来了个哑巴。他第一次考试全班倒数第一,跟同学也很不合群。转折发生在第一学期结束时,他恋爱了。为了讨哈文欢心,他想多赚钱给她买礼物,于是就旷课去配音、去拍电视剧、去做美术设计。第一次配音的时候,得到的报酬是一分钟6毛钱!刚开始他们班有20多个同学一起去配音,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李咏一个。那时候的李咏经常是一大早骑上自行车跑20公里从广院到呼家楼,一直忙到天黑,再骑着车回学校。等到了学校早就过了饭点没吃的了,没办法只好忍着。无论多苦,李咏都凭着坚韧的毅力咬牙坚持下来了。

主持人李咏去世!他曾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

刚进央视的时候,李咏什么都干过,还做过导演,专拍30分钟以上的专题片,并且自己撰稿、编辑、设计、拍摄、主持,1994年李咏制作的《看新疆》和1995年的《在新疆》都获得了政府奖。那时候李咏根本瞧不上做主持。有一次他跟一位著名的导演正遇到录制一个著名节目主持人的部分。主持人说到一半,导演喊:“停、重来!”第二遍说到一半,又是“停、重来”,反复录了多次。事后李咏私底下问导演,录得挺好的为什么喊停?导演说:“他凭什么改我的话?”事实上,主持人只是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在表达与导演要求完全相同的内容。这一次经历让李咏明白,所谓的主持人只是一个傀儡或者说是一个道具而已,远没有自己做节目发挥的空间大。但在1998年元月,李咏被领导安排到了国际频道做综艺节目的主持人。

一次,在朋友们聚会上,谈到彼此的发展经历,李咏常说自己是走了狗屎运,因为碰到了《幸运52》这样的栏目,还碰到了这样一伙人,“那时候从观众到台里,谁也看不惯我,只有忍。我打掉了牙往肚里吞,我就是这样的主持人!你说我能不能改?可以改,但改了就不是我了。一个主持人,个性非常关键,从出现在屏幕上开始,就得有让别人随便去说东道西的心理承受力。如果别人说什么你就做什么,那你成什么了?我的主持风格不变,我热情、我真诚,不要管我头发什么样,不要管我长相怎么样,不要管我穿什么,咱们在玩。我不想去教导谁,因为电视就是老百姓娱乐和消遣的工具。”

主持人李咏去世!他曾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

【婚姻】

到任何一个地方,第一个电话都会打给老婆

很少有人知道,李咏的妻子哈文就是他主持的《非常6+1》栏目的制片人。在哈文眼里李咏是最敬业的主持人,“李咏是我见到的最敬业的主持之一,从前期策划,到组织实施他都会参与、介入。而生活中的他,比较温柔,心胸很宽阔,懂得宽容,不像工作中那么计较。”

选择李咏做老公,哈文坦言是出于对他的欣赏,“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当你把这种缺点当做特点来看的时候,你就能欣赏他。李咏非常有才华,画画得非常好,字也写得很漂亮,他说话非常有鼓动性和感染力。另外他比较体贴,非常细心。” 尽管李咏没有太多的时间来陪老婆,但在哈文看来,他依然可以算是一个好丈夫。“男人的责任感,除了支撑一个家,还要带给这个家安宁、幸福,他完成的很好。”但缺点还是有的,哈文揭发李咏在家从来不做饭,连袜子都不洗!不过哈文倒觉得也算是正常,分工不一样嘛。

主持人李咏去世!他曾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

提及婚姻,李咏却说自己是一个非常古怪而且恶习多多的人,而家庭给了他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现在李咏已经习惯凡事向夫人咨询,如果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基本上会以夫人的意见为主。所以老婆永远是对的。表面上看来,李咏似乎有点“妻管严”,但他认为这才是爱。“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多赚钱是为了爱、一件事情做与不做也是为了爱。爱是一种尊敬、是一种尊重,如果我想这样,她说这样不好尽量那样,那么我就会按她说的那样做。她会想,李咏是个听话的乖小子!这样一来,凡事都好办了,所以重要的是爱的态度。”李咏有这样“狡猾”的心得也是事出有因。他跟哈文之间,虽然没有原则性的问题,但小争吵还是有的。李咏自己举例子说:“比如我已经喝了两瓶啤酒,她说你别再喝了,我嘴里虽然答应了,但等她睡着后,又偷偷喝了两瓶。第二天她问我喝了几瓶,我说就两瓶,不信你看就两个瓶子。但她仔细一看,虽然只有两个瓶子,但烟灰缸里却有四个瓶盖,于是就会引发一场纷争。”李咏说起这些的时候一脸的幸福,因为他知道这是夫人对他爱的表现。

李咏说,过日子锅碗瓢盆没有不碰撞的,关键是要及时化解。李咏的一贯做法是:有争执时自己低头认错。因为只有一方先认了错,争执才能平息下来。李咏觉得,认错并不代表真错了,还是刚才说到的那个爱的态度问题,“家庭需要经营,你说一个家庭能分清谁对谁错吗?有必要吗?除非不想过了。”所以,李咏绝不让争吵过夜,“女人是要靠哄的,但哄并不是欺骗,而只是一些善意的谎言。男人不说谎是不可能的,对老婆什么时候说谎要视情况而定,但一定要保证是——真实的谎言!”

李咏经常工作到很晚,而他夫人习惯早睡。每次李咏都会给夫人留一个纸条,也许是提醒她第二天的事情,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感触,也许就是一首胡言乱语的打油诗。李咏到任何一个地方,第一个电话都会打给自己的老婆。

主持人李咏去世!他曾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

【父爱】

不管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永远有一个人关心你

1991年,李咏和同学哈文结了婚。婚后,由于两人都各自忙于自己的工作,他们一直没敢要孩子,直到10年后的2001年,两人都32岁时,才琢磨起应该享受有孩子的天伦之乐来。

在妻子怀孕三个月的时候,李咏第一次通过器械听到了胎儿心跳的声音。激动不已的他便提笔给这个未出世的孩子写起日记来。

“小宝贝,你好吗?今天爸爸一个人静静卧于床上,手握你胎心的录音,塞到被窝里,音量开到最大,让你那铿锵的扑腾声儿,通过被窝与席梦思的混响和共振,从手到胳膊传递到全身,从而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心动。你知道吗?你在妈妈腹中,默默地成长,妈妈时愁时喜,一惊一乍,随时能感受到你的存在,可是爸爸又不能变成一条蛔虫,因而只能隔岸观火干着急。但透过胎心,就完全不一样了,爸爸至少听见了……你的胎心让爸爸对你展开了无穷想象,以至于爸爸像个精神病人一样起床下地。真的,你让爸爸变傻了,变呆了,变痴了。你不觉得自己太神奇了吗?爸爸可是在生命奥秘面前完完全全弱智了。不行,这样下去不行,爸爸要和你一道,从头开始,展开一场爱的较量。”

李咏以前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他是因为看到妻子与腹中胎儿说话时那个幸福的样子羡慕不已而又束手无策时,才采取这种方式与“小宝贝”交流的。有了这个开端之后,他除了时常俯首侧耳将脸贴在老婆哈文的肚子上跟正在一天天生长着的小宝贝讲些话,便坚持每天给未出世的小宝贝写日记了。

“亲爱的小宝贝呀,你好吗?天天都听妈妈说,小宝贝是多么活跃,多么好,只可惜白天妈妈和爸爸各忙各的,爸爸无福多看到小宝贝的活跃。刚才,爸爸向小宝贝表达了这点想法,万没想到我居然看到了小宝贝的蠕动,你似乎在说:不是没看到吗?这就让你看看。顷刻,爸爸泪流满面。感慨地和妈妈说,这就是血缘。在今天《名人点击》的录制棚里,有人问我:最近一次让自己动感情的事是什么?我回答说是第一次听到小宝贝的胎心。是的,伴着“砰砰、砰砰”一声紧似一声的心跳,当时爸爸的泪水便在眼眶里滚来滚去……”

李咏的日记每一篇都用他特有的语言记录着一个激情澎湃的父亲和未出世的孩子进行胎教交流的情形,以及在期待中对生命的感悟。

2002年5月20日,他终于盼来了妻子生产的时刻,很快,孩子抱到了他跟前:这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儿,粉嫩得令人心疼,脸上一双眯缝着的小眼睛,怯怯地打量着这个陌生却充满光明的世界……这就是我一直用心与之交流且一直期待着能够早日光临人世的宝贝吗?他的心咚咚地跳着,心中狂喜无比。

那天,他在日记里记录了自己的心情:“小宝贝,你好吗?今天我好高兴啊!回到病房以后,我一直盯着你看。这时候我觉得我们是平等的。我伸手和你接触,你虽然很小,可是却有知觉,能感知出我们父女之间的亲情传递,那时,我就越发地敬畏你了。

“小宝贝,爸爸妈妈因为相爱而有了你,也会因你更相爱,这当然得靠你的帮助。我们是三口之家嘛。现在你还不懂什么叫爱情,其实爸爸开始也不懂,就是感觉像得了间歇性精神病,唯一有效的药方就是和你妈结婚,婚后可以说是很甜蜜。可也渐渐进入了甜蜜的‘失业期’,正愁闷时,你来了,不仅完整了爸爸妈妈的爱情,而且更重要的是给爸爸妈妈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爸爸真该感谢你呢!”

之后,女儿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牵动着他幸福的神经,也因此,他更加兴趣盎然地将发生在女儿身上的趣事美美地记下来,哪怕是给女儿换尿布,给女儿用奶瓶喂奶:“小宝贝,你好吗?我今天第一次给你用奶瓶喂奶了,看到你努力地用力吸,怕你噎着,我的手要不停地往外拔。我的眼泪便忍不住地落了下来。我的宝贝虽小,可是潜力有多大啊,我真是无法估量……爸爸这么多年没有流过泪,但是我就奇怪为什么一想到你,我的内心就温柔无比,而关于你的东西又是那样地容易让我激动。是的,小宝贝,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你将伴随我到我生命的终结。我能不激动吗?我当然会时常热泪盈眶了……”

“小宝贝,你好吗?关于你的消息像泉水汩汩而出,已在爸爸妈妈身边的人中间四下漫溢开了。曾有人猜想:李咏将来是个怎样的爸爸,有的人说是个耐心的爸爸,可我哪都还行,就是耐心差。有的说是个乖爸爸!可是我没弄明白他们说的是你让我乖还是我被你弄乖?还有人说,李咏还能当爸,李咏当爸爸是个什么样?说的时候往往脸上还挂着份焦虑!我怎么就不能是个好爸爸呢?爸爸在努力打造自己成为一名成功的、风趣的、有忍耐力的、时髦的、有点积蓄的好爸爸呢!可能,很有可能你看到爸爸今晚的笔记之后,觉得爸爸狭隘且老土,没关系,那就对了,那就足以证明你比爸爸还要超前,那种代沟是爸爸最盼望的。因为你的时代注定了要超过爸爸的时代不知多少倍呢!所以你就健康地长吧,好早点让爸爸自我证明!”

主持人李咏去世!他曾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

在女儿面前,李咏虽然是一个父亲,但是他却并未将自己当成女儿的父亲,而是视为女儿的朋友:“……小宝贝呀,你将来会说话了时,可能叫我老爸,但如果叫我‘阿咏’,又有什么可责怪的呢?老爸这个职务本来也没有什么实权,‘阿咏’也就是我的一个符号,所以,我坚决不强迫你说应该怎么称呼我,我希望你一切都好,愿意永远给你一个人的期待,一个自由、快乐、幸福地成长的空间!”

为了让女儿对自己有好感,李咏总是常常提醒自己要时髦一点儿,幽默一点儿,成功一点儿:“……你是我的小心肝,我的宗旨就是赢得你的芳心。我要在你面前抖动我那几根不算太漂亮的有光亮的羽毛。也许你经常对我视而不见,但我毫不气馁。只要你能瞥上一眼就行,能在心中留下印象当然更好。如果没有留下印象,那是因为我做得不好而已。我会继续努力。”

“宝贝,虽然我知道你现在还小,好多事情都没有时间去理会,没关系,我等你。”

“随着时日的推移,你越长越大,越长越漂亮,而爸爸却一天天苍老,爸爸依然满腹高兴。那时,尽管爸爸白发苍苍、腿脚不便,但在小宝贝你面前,我还是随叫随到的。不管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永远有一个老男人特别热情又特别冷静地给你献媚、关心你——我的宝贝最近心情好不好呀,有什么事我们可以聊聊呀。”

主持人李咏去世!他曾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

主持人李咏去世!他曾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

李咏并不娇惯女儿,他总是尽其所能地给女儿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大人总有一种提防心理,怕自己的孩子摔了,跌了。但是小宝贝,爸爸不怕你摔了,你也不要怕,真的,没必要!你是一个完整的人,只不过现在能力不如我而已,但那是暂时的。”

“我不愿意过于怜爱你,因为你不是病人,你要的是精神上的护理,要的是幸福;我也不需要给你太奢侈的东西,因为你只要有阳光、有温度、有足够的食物、干净卫生,略微有一点点嘈杂的声音,就足够了……”

李咏是典型的A型血、金牛座、恋家而且偏执的男人。有了女儿后,他觉得自己的小家更稳固了,他也将自己这种幸福的感受写进了日记里:“小宝贝,今天我把咱们三个人比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妈妈爸爸分别是那两条九十度的构成边,小宝贝你就是那条看起来较长的斜线。三个点三条线互为支撑,相为依靠,彼此互动。” (综合来源:《老年世界》刘杰/文、《民族文汇》宁宁/文、《东西南北》李咏/文、《聪明泉·少儿版》)

如无特别说明,本号刊载的文章,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本号会第一时间删除,谢谢。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