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控股是北控集团的核心子公司,标普确认其BBB+评级,展望稳定

北京控股是北控集团的核心子公司,标普确认其BBB+评级,展望稳定

12月24日,标普全球评级12月21日宣布,确认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北京控股)长期主体信用评级“BBB+”,展望稳定。同时,标普亦确认该公司担保的优先无抵押债券的长期债项评级“BBB+”。

北京控股主要是一家公用事业集团,核心业务涵盖城市燃气设施、水务设施及固废处理。该公司还是燕京啤酒的持股股东。北京控股是北京市政府的旗舰平台,在香港注册成立并于香港联交所上市。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控集团)及其他北京国有企业共同持有该公司的62%股份。

确认评级反映标普认为,北京控股及其控股母公司北控集团将保持其资产负债表的优势。标普认为北京控股是北控集团的核心子公司,后者由北京市政府全资持股。标普还认为,如果陷入财务困境,北京控股将获得由母公司间接传递的政府特别支持。

北京控股在其主要业务领域燃气配送和水处理的盈利增长将抵消该集团债务上升的影响,这进一步保持其资产负债表的优势。标普预计该公司2019-2020年的经营性资金流(FFO)对债务的比率将介于13.5%-14.5%,相较2018年的预估为14.4%,2017年为12.4%。上述比率调整了其中游产业子公司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燃气)分红的时间差。

鉴于北京控股2015年及早年的FFO对债务比率高于18%,显然其资产负债表已弱化。前述弱化缘于:(1)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收购,包括2017年收购俄罗斯石油公司旗下VCNG项目的部分股权;(2)在固废领域的收购,如2016年收购德国的垃圾发电运营商EEW Holding GmbH;以及(3)以公私合营及建设-运营-转让(BOT)模式进行激进的水务投资。

尽管如此,标普的基准假设并未将今后的大型收购考虑在内,且假设该公司不再扩大投资规模。因此,标普预计北京控股的FFO对债务比率将稳定在标普认为与其“bbb-”的个体信用状况相符的区间。

由于燃气配送的销量增加和水处理的新增容量,标普预计该集团2019年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将增长至约为140亿元港币,2020年约为147亿元港币。相比之下,标普2018年的预估值为136亿元港币,2016-2017年介于112-115亿元港币。标普按照持股比例调整了关联企业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北控水务)的EBITDA,对2016年以后和2016年以前分别按照40%和43.8%的持股比例进行并表。

标普认为,天然气和水务业务正日益成为北京控股运营业绩的决定因素。标普预计2019-2020年其对该集团EBITDA的贡献比例将自2016-2017年的40%-45%上升至50%-60%。其他领域的利润率正在下降:因价格调整燃气输送的盈利下跌,因2019-2020年油价下跌上游石油和天然气的盈利下跌,因长期下滑趋势啤酒的盈利下跌。北京燃气和北控水务的杠杆率因持续较大的投资金额而上升,因此2018-2020年北京控股的债务规模(含按持股比例并表北控水务的债务)仍将增长,尽管其盈利上升。但相较前两年,上述投资步伐将趋缓。北京燃气的年投资预算为90亿元港币,主要用于天然气基础设施以及向被投资企业提供资金。北控水务的年度资本支出约为100亿元港币,包括在与IFRIC12 BOT计划相关的服务特许权协议下应收账款的增加。北京燃气的投资预算和北控水务的资本支出仅略低于2017年的各自水平。燃气配送和水处理产生的经营性现金流将不足以满足支出需求,导致债务上升。

由于该集团特别是水务业务开始注重收益质量而非单纯的投资规模,标普的基准假设认为该集团未来两年内将不会进行重大收购。但另一亮点是北京控股啤酒业务的净现金头寸,其现金流充足(尽管缓慢下降)而支出需求较低。

标普认为,北京控股的评级与其控股母公司北控集团的信用质量一致。北京控股是北控集团的核心子公司,原因在于北京控股是北控集团优质资产北京燃气和北控水务的核心平台。北京燃气是首都几乎垄断的燃气配送商,北控水务是中国最大的水务设施集团。北控集团和其他北京国有企业共同持有北京控股的62%股权,标普认为,未来两年内该持股比例下降的可能性很低。北控集团名下除北京控股以外的资产的商业竞争力更弱,包括依赖于政府津贴的液化气销售。北京控股是北控集团收入、利润和债务的最大贡献者。

由于有竞争力的融资成本缓解了该集团较高的债务水平,标普预计北控集团在偿付利息方面的财务实力将保持大体不变。这得益于北控集团作为受高度关注的北京市政府关联国企的地位。该公司还拥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包括境内外资本市场、以及国有和外资银行。北控集团还可通过持股的上市企业如北控水务或北京控股环境集团进行股权融资,或者在保持控股的情况下剥离项目的部分股权。这支撑着北控集团的利息覆盖倍数,该比率在未来两年内应保持在两倍以上,这又进一步支撑其信用质量。然而由于债务增加,北控集团的财务实力稍有弱化。

标普认为,在需要时,北京市政府对北控集团的特别支持将间接传递至北京控股,这支撑着北控集团和北京控股的信用状况。北控集团借助北京控股作为北京市海外收购的窗口企业,这与中央政府的政策一致。市政府全资持有北控集团并间接控股北京控股(通过北控集团),市政府掌管着该集团的主要业务战略并监管其业绩。该集团架构的各个层级都有控股权变动的条款,表明有必要保持稳定的控股状态。

北京控股的稳定展望反映了其控股母公司北控集团稳定的集团信用状况,北京控股将保持其作为集团核心子公司的地位,且在陷入财务困境时将间接获得北京市政府的特别支持。

如果标普认为其集团信用状况即北控集团的整体信用质量弱化,标普可能下调北京控股的评级。弱化的表现包括北控集团的FFO现金利息覆盖倍数下降至低于两倍的水平且没有改善迹象,原因可能是北京控股或该集团其他子公司的个体信用质量弱化。特别是,激进扩张债务时未能维持融资成本,这可能导致该比率低于标普的预期。

如果北京市政府的信用质量显著下降,或者标普认为北控集团获得政府特别支持的可能性降低,这将对北控集团的信用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但出现这种情形的可能性很低。如果标普认为北京控股对于集团或间接对于北京市政府的战略重要性下降,标普也可能下调北京控股的评级,但出现这种情形的可能性同样很低。

如果出现下述情形之一,标普可能下调北京控股的个体信用状况但不下调其评级:

  • 北京控股的行业风险较大,导致现金流波动。这可能导致标普认为应采取更严格的信用指标容忍度。其现有设施业务不充分的成本传导机制或扩张至波动性更大的行业,可能会促进这一变化。
  • FFO对债务比率持续低于13%,表明北京控股的资产负债表弱化。如果该公司的燃气和水务设施利润受到挤压、追求激进的举债投资、或其融资成本大幅上涨,则可能出现上述情形。

如果北控集团的信用质量大幅改善,那么标普可能上调北京控股的评级。这取决于北控集团或通过审慎投资和收购来增强其资产负债表。如果北京控股的FFO对债务比率持续改善至20%以上的水平,标普可能上调北京控股的个体信用状况但不上调其评级。上述两种情况下,利润增长需显著超过债务增长,或者该集团进行重大资本重组。但标普认为出现前述情形的可能性极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