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控股是北控集團的核心子公司,標普確認其BBB+評級,展望穩定

北京控股是北控集團的核心子公司,標普確認其BBB+評級,展望穩定

12月24日,標普全球評級12月21日宣佈,確認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北京控股)長期主體信用評級“BBB+”,展望穩定。同時,標普亦確認該公司擔保的優先無抵押債券的長期債項評級“BBB+”。

北京控股主要是一家公用事業集團,核心業務涵蓋城市燃氣設施、水務設施及固廢處理。該公司還是燕京啤酒的持股股東。北京控股是北京市政府的旗艦平臺,在香港註冊成立並於香港聯交所上市。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北控集團)及其他北京國有企業共同持有該公司的62%股份。

確認評級反映標普認為,北京控股及其控股母公司北控集團將保持其資產負債表的優勢。標普認為北京控股是北控集團的核心子公司,後者由北京市政府全資持股。標普還認為,如果陷入財務困境,北京控股將獲得由母公司間接傳遞的政府特別支持。

北京控股在其主要業務領域燃氣配送和水處理的盈利增長將抵消該集團債務上升的影響,這進一步保持其資產負債表的優勢。標普預計該公司2019-2020年的經營性資金流(FFO)對債務的比率將介於13.5%-14.5%,相較2018年的預估為14.4%,2017年為12.4%。上述比率調整了其中游產業子公司北京市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燃氣)分紅的時間差。

鑑於北京控股2015年及早年的FFO對債務比率高於18%,顯然其資產負債表已弱化。前述弱化緣於:(1)在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的收購,包括2017年收購俄羅斯石油公司旗下VCNG項目的部分股權;(2)在固廢領域的收購,如2016年收購德國的垃圾發電運營商EEW Holding GmbH;以及(3)以公私合營及建設-運營-轉讓(BOT)模式進行激進的水務投資。

儘管如此,標普的基準假設並未將今後的大型收購考慮在內,且假設該公司不再擴大投資規模。因此,標普預計北京控股的FFO對債務比率將穩定在標普認為與其“bbb-”的個體信用狀況相符的區間。

由於燃氣配送的銷量增加和水處理的新增容量,標普預計該集團2019年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將增長至約為140億元港幣,2020年約為147億元港幣。相比之下,標普2018年的預估值為136億元港幣,2016-2017年介於112-115億元港幣。標普按照持股比例調整了關聯企業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北控水務)的EBITDA,對2016年以後和2016年以前分別按照40%和43.8%的持股比例進行並表。

標普認為,天然氣和水務業務正日益成為北京控股運營業績的決定因素。標普預計2019-2020年其對該集團EBITDA的貢獻比例將自2016-2017年的40%-45%上升至50%-60%。其他領域的利潤率正在下降:因價格調整燃氣輸送的盈利下跌,因2019-2020年油價下跌上游石油和天然氣的盈利下跌,因長期下滑趨勢啤酒的盈利下跌。北京燃氣和北控水務的槓桿率因持續較大的投資金額而上升,因此2018-2020年北京控股的債務規模(含按持股比例並表北控水務的債務)仍將增長,儘管其盈利上升。但相較前兩年,上述投資步伐將趨緩。北京燃氣的年投資預算為90億元港幣,主要用於天然氣基礎設施以及向被投資企業提供資金。北控水務的年度資本支出約為100億元港幣,包括在與IFRIC12 BOT計劃相關的服務特許權協議下應收賬款的增加。北京燃氣的投資預算和北控水務的資本支出僅略低於2017年的各自水平。燃氣配送和水處理產生的經營性現金流將不足以滿足支出需求,導致債務上升。

由於該集團特別是水務業務開始注重收益質量而非單純的投資規模,標普的基準假設認為該集團未來兩年內將不會進行重大收購。但另一亮點是北京控股啤酒業務的淨現金頭寸,其現金流充足(儘管緩慢下降)而支出需求較低。

標普認為,北京控股的評級與其控股母公司北控集團的信用質量一致。北京控股是北控集團的核心子公司,原因在於北京控股是北控集團優質資產北京燃氣和北控水務的核心平臺。北京燃氣是首都幾乎壟斷的燃氣配送商,北控水務是中國最大的水務設施集團。北控集團和其他北京國有企業共同持有北京控股的62%股權,標普認為,未來兩年內該持股比例下降的可能性很低。北控集團名下除北京控股以外的資產的商業競爭力更弱,包括依賴於政府津貼的液化氣銷售。北京控股是北控集團收入、利潤和債務的最大貢獻者。

由於有競爭力的融資成本緩解了該集團較高的債務水平,標普預計北控集團在償付利息方面的財務實力將保持大體不變。這得益於北控集團作為受高度關注的北京市政府關聯國企的地位。該公司還擁有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包括境內外資本市場、以及國有和外資銀行。北控集團還可通過持股的上市企業如北控水務或北京控股環境集團進行股權融資,或者在保持控股的情況下剝離項目的部分股權。這支撐著北控集團的利息覆蓋倍數,該比率在未來兩年內應保持在兩倍以上,這又進一步支撐其信用質量。然而由於債務增加,北控集團的財務實力稍有弱化。

標普認為,在需要時,北京市政府對北控集團的特別支持將間接傳遞至北京控股,這支撐著北控集團和北京控股的信用狀況。北控集團藉助北京控股作為北京市海外收購的窗口企業,這與中央政府的政策一致。市政府全資持有北控集團並間接控股北京控股(通過北控集團),市政府掌管著該集團的主要業務戰略並監管其業績。該集團架構的各個層級都有控股權變動的條款,表明有必要保持穩定的控股狀態。

北京控股的穩定展望反映了其控股母公司北控集團穩定的集團信用狀況,北京控股將保持其作為集團核心子公司的地位,且在陷入財務困境時將間接獲得北京市政府的特別支持。

如果標普認為其集團信用狀況即北控集團的整體信用質量弱化,標普可能下調北京控股的評級。弱化的表現包括北控集團的FFO現金利息覆蓋倍數下降至低於兩倍的水平且沒有改善跡象,原因可能是北京控股或該集團其他子公司的個體信用質量弱化。特別是,激進擴張債務時未能維持融資成本,這可能導致該比率低於標普的預期。

如果北京市政府的信用質量顯著下降,或者標普認為北控集團獲得政府特別支持的可能性降低,這將對北控集團的信用質量產生負面影響,但出現這種情形的可能性很低。如果標普認為北京控股對於集團或間接對於北京市政府的戰略重要性下降,標普也可能下調北京控股的評級,但出現這種情形的可能性同樣很低。

如果出現下述情形之一,標普可能下調北京控股的個體信用狀況但不下調其評級:

  • 北京控股的行業風險較大,導致現金流波動。這可能導致標普認為應採取更嚴格的信用指標容忍度。其現有設施業務不充分的成本傳導機制或擴張至波動性更大的行業,可能會促進這一變化。
  • FFO對債務比率持續低於13%,表明北京控股的資產負債表弱化。如果該公司的燃氣和水務設施利潤受到擠壓、追求激進的舉債投資、或其融資成本大幅上漲,則可能出現上述情形。

如果北控集團的信用質量大幅改善,那麼標普可能上調北京控股的評級。這取決於北控集團或通過審慎投資和收購來增強其資產負債表。如果北京控股的FFO對債務比率持續改善至20%以上的水平,標普可能上調北京控股的個體信用狀況但不上調其評級。上述兩種情況下,利潤增長需顯著超過債務增長,或者該集團進行重大資本重組。但標普認為出現前述情形的可能性極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