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金庸、李詠,其實也是哀悼我們已經逝去的青春

人們還在為李詠逝去的消息而發愣的時候,又一個重磅炸彈落下了:那個寫過“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奇俠倚碧鴛”的金庸先生也去了。

哀悼金庸、李詠,其實也是哀悼我們已經逝去的青春

李詠生前照片

哀悼金庸、李詠,其實也是哀悼我們已經逝去的青春

金庸生前照片

彷彿雨後春筍一般的,各大媒體都爭相報道了這一事情,網友們議論紛紛,有的哀悼,有的感嘆,當然也有的說話比較刺耳,各種神奇的言論,張口就來:

“有這樣的閒工夫,還不如關心一下失學的兒童。”

“大驚小怪,說得好像人家認識你似的。”

這樣的場景讓人似曾相識,幾年前姚貝娜因為癌症去世,各種不和諧的聲音便是充斥,除了上面這兩條“萬能模板”的套用外,還多了一條“戲子當道”的罪名。

在這些看客們看來。甭管一個人生前創作過多少藝術作品,做過多少慈善,幫助過多少人,只要她是個“戲子”,那麼就該死得偷偷摸摸,死得不為人知,不該出來惹眼。“戲子”這個烙印一旦印在身上,踩上一萬隻腳,也是不為過的。

然而不祭奠“戲子”還不夠,即使不是“戲子”也不行。當霍金去世,眾人的朋友圈刷屏悼念的時候,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再次在下面上竄下跳了:

“說得好像你看過《時間簡史》似的,裝什麼。”

我們沒幾個人看過《時間簡史》,沒幾個人看得懂《時間簡史》,但是照此邏輯推論,我們都是看過李詠節目,讀過金庸小說的人。以此得出的結論,我們如今悼念李詠與金庸,真的是有十足的理由。

我們與其說是哀悼金庸、李詠,不如說是哀悼我們已經逝去的青春。

哀悼金庸、李詠,其實也是哀悼我們已經逝去的青春

李詠在後臺 一臉疲憊

猶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看金庸,還是看97版《天龍八部》,當時電視正放著大結局,蕭峰自戕,阿紫自毀雙眼,抱著姐夫的屍身墜崖,當時年幼,也未曾看過前面的劇情,只覺得這一情節是何等得驚心動魄。又有著一種蒼涼的美;也記得第一次看《幸運52》,看到了有著飄逸捲髮的李詠、滿屏幕商標競猜的遊戲、還有那抄也抄不完,寫也寫不完的百科知識題。

那時候的《天龍八部》,是當年全亞洲的收視冠軍;那時候的《幸運52》,是與王小丫《開心詞典》一樣盛名的金牌欄目。

再後來,我們一邊追逐著匆匆的時光,一邊看《鹿鼎記》,看《倚天屠龍記》;做《你比小學生聰明嗎》裡死難死難的小學生題目、猜《非常6+1》哪一顆金蛋是藏著寶物;我們還對著蕭峰阿朱嘆惋,寫下自作多情的文字;為陳小春的韋小寶而捧腹,又對他的桃花運羨慕不已;為陳妍希的造型是小龍女還是小籠包,爭論得面紅耳赤……一年過去,與父母、爺爺奶奶包餃子,看春晚,主持人裡赫然又是那張有些親切又有些厭煩的馬臉。

哀悼金庸、李詠,其實也是哀悼我們已經逝去的青春

李詠圖片

哀悼金庸、李詠,其實也是哀悼我們已經逝去的青春

# 神鵰俠侶

哀悼金庸、李詠,其實也是哀悼我們已經逝去的青春

九寨溝《神鵰俠侶》探班,“小龍女”劉亦菲和“楊過”黃曉明。 dfic

我們以為這些不過都是近在咫尺,那些過往都不過是昨天的事情,可是新聞的頭條彷彿一記響鼓,敲醒我們,昨天已經成了過眼雲煙,我們如今,已經在失去。

就像桌子上曾經擺著的一個花瓶,突然咣噹一聲,砸了個稀爛。成了一堆碎片,再沒了從前的樣子,不能吃也不能用,草草地把他倒進時光的垃圾桶,可是看到空蕩蕩的桌子,我們會恍惚一下:我們曾經也是擁有著這樣的美好的,為什麼它們會失去?它們會離我們遠去?

我們終究會接受與習慣這種失去。生命之短暫,其實也正是生命的美。我們感傷逝去的人之後,也將珍惜我們如今的所有,向未來繼續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