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公共交通安全要讓人有“四心”!

「声音」公共交通安全要让人有“四心”!

道路交通安全是危害人類生命的重要誘因之一,也是各國普遍重視的公共安全課題。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每年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上千億美元。彭博基金會專門設立跨國比較研究項目,對中國、巴西等多個發展中國家的公共交通安全進行研究。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也將減少道路交通事故傷亡人數作為其核心指標之一,要求在2030年將目前的數字減少一半,並使所有人都可以獲得安全、可負擔、便捷和可持續的交通系統。

中國是人口大國,機動車保有量呈爆炸性增長,道路交通安全挑戰也日趨嚴峻。公安部的數據顯示,全國機動車保有量突破三億輛,且以較快速度每年遞增。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道路交通安全風險值得警惕,每年因為道路交通事故而造成的死亡人數約六萬人。

最近一段時間,陝西、甘肅等地接連發生多起惡性交通事故,並造成極為惡劣的負面社會影響。這說明儘管總體來說道路交通安全狀況穩步改善,但仍然不能忽視其所面臨的長期而艱鉅的挑戰。

道路交通安全同道路基礎設施的設計、建設、維護和管理有很大關係,但更重要的是人的觀念、態度和行為,因為歸根結底道路交通是人的行為。無論是駕駛員還是乘客,亦或是行人,他們的生命安全既取決於自己的行為,也依賴於其他人的行為。

但是,人們往往會有許多認知偏差,這使其行為常常會出現欠缺理性考慮的問題。比如,人們普遍認為坐飛機比開汽車的風險更高,而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再比如,佔用應急車道、擅闖紅燈、不繫後座安全帶等許多不當行為,都是人們心存僥倖而做出的行為選擇。

因此,需要多管齊下去引導和調整人們的交通出行行為,讓人們真切地認識到交通安全的性命攸關,並採取必要和有效的措施防範安全事故。至關重要的是,要讓人們具備四心,即敬畏之心感恩之心互惠之心自律之心

所謂敬畏之心,就是讓人們認識到交通安全無小事,對交通安全要心存敬畏。當今社會的工作和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也對交通出行的速度有了更多的期望,往往恨不得一步並作兩步走。這使許多人會心存僥倖地選擇各種貌似“抄近路”但實則危險的做法,在無形之中就增加了交通風險。

交通安全事故看似離我們遙不可及,但卻又近在咫尺,往往稍有差池就可能讓它發生。因此,要通過更加具有說服力的宣傳和傳播方式,提高人們的交通安全意識,讓人們發自內心地認識到交通安全無小事,對交通安全心存敬畏之心。

所謂感恩之心,就是要認識到道路交通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依賴和休慼與共的關係,每個人的安全不僅取決於自己,也仰賴他人的行為,哪怕我們彼此素昧平生。

比如,乘坐在落入長江的公交車上的重慶乘客,可能難以想象自己的安危取決於搶方向盤的一位陌生乘客。我們可以安全放心地行駛或行走在道路上,同其他人遵守交通規則有莫大關係。

如果每個人都是心懷感恩地出行,那麼謹慎、禮讓和謙恭會成為一種風尚,而交通安全也就不在話下。因此,我們對他人要有感恩之心,心懷感恩地出行和讓行。

所謂互惠之心,是指道路交通需要彼此互助互諒,因為只有與人方便,才能與己方便。無論是機動車相互禮讓,還是機動車禮讓行人,我們都應該將心比心和換位思考,而不是以牙還牙和以眼還眼。

許多交通事故的發生都同路怒症有很大關係,人們似乎在道路上找到了發洩私慾的出氣筒,但是這種心態只會讓自己和他人付出難以挽回的代價。當人們有了互惠之心以後,寬容、感激、禮讓、互助就會成為道路交通的主旋律,交通安全也就水到渠成。

所謂自律之心,就是要讓人們從他律走向自律,自覺遵守交通規則,讓安全出行成為一種習慣。無論是酒駕入刑還是危險駕駛零容忍,這些行為都在重典之下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成效。交管部門的監督和管理讓許多人選擇遵紀守法,但更加重要的是讓人們從他律走向自律,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以杭州市等地推行的車讓人政策為例,經過不斷的宣傳、引導和監督,就越來越表現為駕駛人的自覺行為和習慣性動作。

哪怕監控科技日新月異,但是仍然會有難以觸及的死角,而這就需要人們的自律。如果每個人都只是迫於處罰而被動守法,就可能讓道路交通安全難以持續改善。

但是,如果人們可以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這不僅會大大降低交通執法壓力和成本,而且也有利於實質性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狀況。畢竟懲罰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我們的終極目標是沒有懲罰卻享受安全。

達至四心的道路交通安全是可持續的,但要達到這種狀態尚需時日。道路交通管理部門可以借鑑行為科學和智能交通方面的知識,採取一些“助推”措施,讓人們可以更容易地達致四心。

對此,需要加強行為科學證據的收集、積累和應用,通過政策創新去幹預出行人員的行為。比如,在路燈、標識、路面等可視物的設計方面,可以引入行為科學的研究證據,幫助人們更好地安全出行。

與此同時,可以通過大數據和智能交通技術的應用,識別危險路段和事故多發區,並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干預。比如,人行橫道和交叉路口往往是交通事故重災區,而車讓人政策在杭州取得成功,並開始在越來越多的城市推廣和見效。通過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卻見效明顯的“助推”做法,相信會讓我們的交通環境更加宜人舒適,也會讓“四心”更早地惠及每一個人。

作 者

馬亮丨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副主編、《政見》觀察員。

「声音」公共交通安全要让人有“四心”!
「声音」公共交通安全要让人有“四心”!「声音」公共交通安全要让人有“四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