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鹿邑“老子故里”两宫“争老之战”

“争老之战”已呈白热化状态,鹿邑、涡阳两地为“老子”归属,似乎已“不共戴天”。我们这些站在边沿的局外人已不容置喙,且战战兢兢,稍一发声不谨,即有遭围攻之虞。其实,亳州争老,已非一时,至少在清乾隆中期或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争议格局。

涡阳鹿邑“老子故里”两宫“争老之战”

涡阳天静宫(俗称:老子庙)

涡阳鹿邑“老子故里”两宫“争老之战”

鹿邑太清宫

在清乾隆年亳州知州郑交泰纂修的《亳州志·订讹·东太清宫》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太清宫有二:其一在州西,属鹿邑境内,宫墙东即亳土也,古名苦县,亦名历乡曲仁里,后称谷阳,唐为真源,有九井,有老子庙,今并于鹿邑,是为西太清宫;其一在州境东一百二十里,邻天静宫南。天静宫者,李母庙也,起于唐宋。之先(有宋盛真撰碑),相传李母居此吞星孕圣地也,是为东太清宫。各志混合为一,故各牵连记载,不知两处各有古迹。见于正史者,西太清宫为多,但已属鹿邑,故老子赞铭及太清宫故寔具不载至前志,所收杜甫太清宫赋更与此地无涉。”

这一段古文字见于天日,似可解决许多传闻中的争议,也佐证了古老口头传闻的可信性。多次听耆老们说道,沿涡河三座道德宫,西宫在鹿邑,中宫在亳州城,东宫在州东。许多老人都言之凿凿,多年苦于无据可依。这段记载,明白无误的证明,沿涡河且在亳州境内,古代确实有三座“道德宫”,西太清、东太清,中间自然是“道德中宫”--300年前已有定论了。

虽有东西两座太清宫,但“见于正史者,西太清宫为多”,也就是说,古代的官方或者主流媒体是倾向于西太清宫的,唐代皇帝的祭老,宋代皇帝宋真宗、钦宗亲祭太清宫,祭的都是西太清宫。亳州的西城门被宋真宗谒太清宫的龙辇碾过,他出西门而去嘛,所以,他挥笔题西门为“朝真门”,城楼命名为“奉元”。

西太清宫划入了鹿邑,起了争议。何时划给鹿邑的?有人说是在元代,这个证据不足。因为有两个文件证明元代时西太清宫尚属于亳州。一个是鹿邑太清宫老君台门上挂着一通元代皇帝的圣旨,开篇即说“近日亳州太清宫道士……”落款是元代某皇帝,证明“颁旨”时还是亳州太清宫而不是“鹿邑”管辖;另一个文件是《亳州志》记载:“元至正元年,召亳州太清宫道士马道逸率其徒赴阙修普天大醮。”至正为元惠宗皇帝的年号,公元1341年,距离朱元璋登基做皇帝的明朝还有26年,也就是说,到了元代后期,西太清宫还属于亳州。那么,更可能是在明代西太清宫才划归了鹿邑,因为明代把全国划了13个省,称为“南七北六”,由于西太清宫划入了河南,亳州父老哪里甘心把“仙乡”拱手让人?又不敢违逆圣意,只好把本来不甚重视的东太清宫重视起来,以分庭抗礼西太清宫。也埋下了日后相争的伏笔。而东太清宫在州东一百二十里雉河边上,后来又划给了新建的涡阳县,虽仍归“亳州”,但已出了“州界”,又导致一些口头争讼。

两座太清宫,供奉的都是老子,老子的核心就是“不争”,面对此局,除非有一天他老人家在兜率宫住烦了,降下三十三天,说一句我归何处,大约才可能了结这场旷世之争吧?(◎超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