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城堡遍地,古代中國為何不熱衷建城堡?與這種觀念有關

大約在公元十一世紀左右,“城堡”這種作為貴族個人防禦的東西,在歐洲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此後,“城堡文化”開始從經濟、文化、軍事、觀念等各方面影響著歐洲,哪怕到了1000多年後的今天,依然如此。

與歐洲相同的是,我國古代也曾建造過歐洲城堡那樣的東西,如福建土樓、湘峪古堡等等,但不同的是,中國古代軍事防禦的主流並非“城堡”,而是更大規模、更加堅固的城池和城牆。

歐洲城堡遍地,古代中國為何不熱衷建城堡?與這種觀念有關

中國古代為何不像歐洲那樣熱衷於建城堡?原因其實很簡單!

1、與戰爭規模有關

古代歐洲的戰爭規模很小,通常幾千人的戰鬥就算得上是一場大戰了,上萬人甚至十萬人以上的戰鬥少之又少,因此城堡的防禦基本上已經足夠了。然而古代中國的戰爭規模卻遠大於歐洲,一般動輒上萬人,多則幾十萬人,就如此規模的戰爭而言,城堡的防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歐洲城堡遍地,古代中國為何不熱衷建城堡?與這種觀念有關

2、與觀念有關

歐洲主要講究個人主義,因此中世紀的歐洲貴族們,便修建了偏向於個人防禦的城堡來保護自己、家人以及財富,但中國卻主要傾向於集體主義,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修建的防禦設施大多以城池為主。

此外,早在兩千多年前,秦始皇便開啟了中國的大一統時代,大一統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雖然期間中國也曾無數次經歷了動亂與分裂,但最終,我們依然可以依靠城池(城市)重建秩序,再次團結、統一。

歐洲城堡遍地,古代中國為何不熱衷建城堡?與這種觀念有關

然而歐洲的城堡恰好與中國的城池相反,因為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歐洲的城堡其實是城市崩潰的象徵。城堡能夠長期存在,說明歐洲各國長期處於分裂狀態,因此從“大一統”和“集體主義”這個觀念上來看,中國確實足以自豪了。

3、建城堡意義不大

統一之後,古代中國的防禦重心大多是邊界,在國內建立城堡根本就沒有多少意義,所以才會選擇建立集經濟、文化等交流和防禦為一體的城市。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可以好不誇張的說,城市(城池)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載體,沒有它,中國文明必然會失色許多。

歐洲城堡遍地,古代中國為何不熱衷建城堡?與這種觀念有關

總的來說,歐洲的城堡僅限於保護貴族家庭,而中國要保護的是所有的國民,因此只有選擇建立規模更大的城池,而不是城堡!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