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败光120亿!创始人代言也无济于事 陈欧和他的聚美到底怎么了

之前的双十一以及即将到来的双十二,即是电商大丰收的日子,也是检验一个平台是否能够长久的标准。其实每年的销售量排行变化并没有那么的大。一般肯定是天猫第一,京东第二,后面就是苏宁易购、拼多多等等。

三年败光120亿!创始人代言也无济于事 陈欧和他的聚美到底怎么了

天猫与京东属于绝对的霸主,从电商行业一出现,就处于绝对的巨头地位。但是他们并没有一家独大,或者是垄断这个行业。在这几年有无数的电商平台崛起,一起来分这块大蛋糕。曾经有一个电商,无论是成长方式还是发展流量的方式都十分的特别,这个电商行业就是聚美优品。

但是经过几年的蛰伏,聚美优品已经不是当初的聚美优品,从巅峰市值370亿跌到不足30亿,并且近三年来败光120亿,陈欧和他的聚美优品究竟怎么了?

假货风波不断

聚美优品一直存在的问题是假货风波,电商与假货是一个相辅相成的问题,几乎所有的电商平台都与假货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只不过有的电商平台做到好,有的没有把控好。而聚美优品存在的假货问题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再加上公关的不给力,导致问题愈演愈烈,口碑和品牌不断下降。

三年败光120亿!创始人代言也无济于事 陈欧和他的聚美到底怎么了

2013年,聚美优品宣称与全球各大品牌合作,举办"三周年"庆典活动,低价让利于消费者。潮水般的在线点击让网络瘫痪、库房爆仓,3天斩获10亿元销售额,令业界艳羡不已。但随后,有消费者反映用完产品后皮肤过敏,对商品真假提出怀疑。半月后,兰蔻、娇兰等国际一线品牌声明并未与其合作。随后,陈欧针对其假货对电商平台进行了整改,很多商品变成了自营,在陈欧看来这样既可以保证商品质量,又能带来可观的利润。但是整改后的聚美,消费者并不买账,业绩逐年下降。

被扣上"不务正业"的帽子

在陈欧心里,他真正的理想是"ChanGE The Word(改变世界)",这是斯坦福的校训,他一直铭记不忘。早在几年前陈欧就意识到,靠聚美实现改变世界的理想有点虚,它不具备超级公司的基因。"网红公司最后你做多大呢?几个亿的利润是很高,但是,却注定你很难成为巨大的、伟大的、改变社会的公司。"

三年败光120亿!创始人代言也无济于事 陈欧和他的聚美到底怎么了

去年5月,聚美优品宣布以3亿元现金投资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完成后,将持有街电科技60%股份,陈欧将担任街电科技董事长一职。为了把事儿做成做大,他还把原阿里影业高管原源挖来,出任街电CEO。只是,陈欧的算盘或许失策了。几天之后脉脉上的一个匿名帖称,街电的创始软件团队和硬件负责人全体离职,原因是被原来的大股东海翼坑了,承诺的股权不兑现,现有的股权被稀释成厕纸。爆料所指的实情是街电CTO 严景带领的研发团队集体出走。

巨没有品的陈七块事件

2016年1月29日,聚美优品的股价如雪山崩塌般暴跌至6.44美元,这让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对此,陈欧和聚美优品团队认为公司在美股被严重低估,于是开始启动私有化程序。

三年败光120亿!创始人代言也无济于事 陈欧和他的聚美到底怎么了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陈欧提出的方案是以7美元作价将聚美优品私有,退出美国股市。有人算过一笔账,当初以每股 22 美元赴美 IPO,如今以 7 美元退市,每股15 美元的价差,陈欧用低买高卖、一进一出赚足了1.665亿美元。这个风波也让陈欧落下了"陈七块"的不雅绰号。知名投资人朱啸虎直怼陈欧是"巨没有品"。最终聚美优品的私有化失败,两名联席CFO高孟、郑云生也因此离职。

寻求转型未成功

聚美优品在2017年寻求多元化战略,所谓的多元化战略就是能够像天猫、京东那样做自己的多元化电商平台,而不仅仅是一个做特卖的平台。陈欧也表示,未来的聚美优品将会是一个时尚的科技集团,自己将会积极适应目前电商方面的变革,紧追步伐,完成转型。

三年败光120亿!创始人代言也无济于事 陈欧和他的聚美到底怎么了

不过聚美优品的战略布局有点让人捉摸不透,不仅在共享充电宝领域孤注一掷,还将自己的资金投在了电视剧方面。这引起了投资人相当大的不满,聚美优品在回应股东的公开信就强调,聚美方面投资制作电视剧和街电是对当下电商整体大趋势下滑的突围之举,也是战略性的选择。投资电视剧的重要目的是获取更具性价比的流量,投资街电则是突破行业发展瓶颈的重要战略举措。显然,借助线下流量寻求破局之道,是聚美优品多元化战略的出发点之一。

资本助推下虚高的估值

面对日益缩水的市值,陈欧在内部信中称,聚美优品被严重低估。但在外界看来,假货只是一个导火索,聚美IPO本身就是最大的谎言。在资本的助推下,聚美"虚构"了中国第一美妆电商的头衔,但仅靠年轻女性用户为旗下美妆产品,服饰和生活用品买单,无奈天花板太低,理想太大,力不能支。

三年败光120亿!创始人代言也无济于事 陈欧和他的聚美到底怎么了

再来看看当年聚美在招股书中提到营销费用。招股书显示近三年费用占总支出比例为10.1%,11%,6.3%,对比唯品会、乐蜂网等同行,这个数字明显偏低。究其原因,陈欧频频不收费地出席诸多收视率较高的节目,如"非你莫属"、"百变大咖秀"、"天天向上"等,这种"搭便车"的做法,在扩大公司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因为成本下降使利润显著提升。

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如今的聚美优品,不知道陈欧还有没有勇气自己代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