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40年的縣令,雍正一繼位便提拔其為兵部尚書,他會是誰?

古代的知識分子,對於仕途的渴望是讓常人無法想象的。典故中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雖然是一種詼諧的諷刺,但古人在照顧親友的同時,能夠施展自己的抱負,被人提拔和欣賞彷彿受到了上天的眷顧。在清王朝的史料中,曾有一人在62歲那年實現了夙願,他是誰呢?

做了40年的縣令,雍正一繼位便提拔其為兵部尚書,他會是誰?

原來,他叫田文鏡,最初為國子監的學生,擔任縣令一職更是達到了20多年。更為有意思的是,即便他後來成為了知州,但是他的工作情況和權力內容基本不變。在步入仕途和得到火速提拔的四十多年間,正是其兢兢業業的堅守崗位,對於民情的體察可謂銘心...

看過《雍正王朝》的大家,想必對田文鏡的影響尤為深刻。其一生的轉折點,便是雍正帝在九子奪嫡獲勝後開始的。在受命為山西布政使之後,他的政績就可謂斐然。不僅將康熙在位時山西就積累的弊政所清除,還在當年的各官吏中成為值得稱道的表率。

做了40年的縣令,雍正一繼位便提拔其為兵部尚書,他會是誰?

更為幸運的是,雍正作為滿清十二帝中最為勤奮的皇帝。他平均每天親筆批註奏摺達60餘封,對於各地政事的瞭解可謂心若明鏡。最賢明勤勉的皇上,遇上最有政績和作為的臣子,二人的完美協作體現在後來田文鏡的升遷中...

從山西布政使到河南巡撫,再到破天荒的被雍正帝提拔為山東、河南兩省總督,併兼任兵部尚書後,他的作為令當時的同僚們無不讚服。根據史料《清史稿》的記載,他和李衛所治理的地方,不曾有盜賊所出現過,這是多麼的清明和廉潔。

做了40年的縣令,雍正一繼位便提拔其為兵部尚書,他會是誰?

值得一提的是,雍正帝在一次奏摺批覆中,曾以“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就是這樣的秉性,就是這樣的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不負爾等也”回覆給田文靜,他則是以“士紳一體當差納糧”和“攤丁入地”等成就予以“答覆”,其酷吏與清官的完美融合讓雍正倍感欣慰。

較為遺憾的是,他被雍正提拔了十年後,因病不得不面臨辭官返鄉。在與病魔的抗爭中,他很快就敗下陣來。田文鏡的失去,讓雍正帝倍感痛心。之後為了讓世人銘記他的所為,皇帝特地賜其陪葬在泰陵周圍,並在各處為其設賢良祠。瞭解考古和盜墓的大家,想必聽聞過乾隆將田文鏡墓葬剷平的故事。

做了40年的縣令,雍正一繼位便提拔其為兵部尚書,他會是誰?

那麼大家認為,這個被雍正帝一度賞識的大臣田文鏡,應不應該被乾隆移去其墓呢?歡迎踴躍留言積極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