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謝晉:他的電影讓下一代知道我們國家所經歷的一切

12月18日上午10時,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在被授予各行各業的100個“改革先鋒”榮譽稱號中,謝晉是唯一一位電影導演。

已經離開十年的謝晉的導演,被授予“助推思想解放、撥亂反正的電影藝術家”稱號。從影60年,他留下的《紅色娘子軍》《女籃五號》《天雲山傳奇》《牧馬人》《芙蓉鎮》《鴉片戰爭》等影片,創作貫穿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歷程,在每個時期都有代表當時電影藝術高度的佳作。

纪念谢晋:他的电影让下一代知道我们国家所经历的一切

謝晉

他還在我們身邊

12月21日,上影集團董事長任仲倫向謝晉家屬轉交了改革開放40週年的證書和獎章,並動員集團全員向謝晉同志學習。

接過證書,謝晉的女兒謝慶慶激動地說,“我爸爸這輩子只會拍電影,為了電影事業,他把自己獻給了國家,獻給了人民,獻給了黨。”

謝晉有一句名言,“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句話如今看來也成了他一生的電影實踐。謝晉的侄女胡依望回憶道,謝晉生前曾說過的話,“如果我走了十年、二十年大家還會說起謝晉曾經拍過的影片,我這一生就無憾了。”如今謝晉已經離開十年了,“他的作品依然在修復、在海外放映,他一生的願望已經實現了。我感覺他還在我們身邊,他創作的作品告訴我們,我們民族所經歷的歷程;他的電影會讓我們的下一代,知道這個國家所經歷的這一切。”

他的每一寸膠片,都浸潤著他對普通人民感情的命運共鳴

向謝晉學習的討論會上,與謝晉導演生前有過交往的電影人們談起謝晉導演對他們的影響。

曾在《高山下的花環》、《最後的貴族》等片中擔任副導演的謝晉弟子武珍年說,謝晉多年的創作,“需要清醒的認識,需要足夠的勇氣,需要堅持到底的毅力。”謝晉一生歷經許多苦難,但始終飽含創作熱情,因此武珍年說,在電視上看到他被授予獎章的時候,自己也禁不住“飽含熱淚地熱烈鼓掌”,“他的每一寸膠片都浸潤著他對普通人民感情的命運共鳴。”

《牧馬人》的副導演鮑芝芳在會上發言幾度哽咽,“我很榮幸能成為謝導的學生,這是我藝術生涯中非常重要的階段。跟著他拍戲,不光是學習他的導演手段和藝術技巧,更重要的是,向他學習怎麼做一個電影人,怎麼做一箇中國人。”鮑芝芳回憶拍《牧馬人》時,謝晉十分注重下生活,“拍攝《牧馬人》前讓我帶著演員下生活體驗了整整一個月,所以演員在影片中能自然呈現當地村民的風俗人情。”不僅如此,謝晉還給當時的朱時茂和叢珊佈置任務,要演員在體驗生活期間排十個小品,謝晉會親自檢查,通過這樣的訓練,年輕演員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會融入人物。

另一位謝晉的“小輩”張建亞導演感嘆說,“現在這種很多人都不會了。今天的年輕演員,能幫你分析劇本就不錯了,但是會分析和能呈現,是兩碼事啊。”

張建亞認為,謝晉導演留下的精神財富,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對於電影不懈的實踐和熱愛,無論處在什麼樣的艱苦條件下,“導演就是要拍,無論如何不能斷。而且他不是為了拍影響大的電影才去拍這些題材,他是拍好了這些電影才留下來。”張建亞回憶,1980年代對於“文革”的反思電影,其實全國各地都在拍,“謝晉特別善於用走入中國觀眾人心的獨特的個性的人物。照著你心裡最酸的那根弦猛彈。”

謝晉的導演藝術對於後輩們影響是深刻的,“現在批量化生產,生產同質化產品,謝晉作品的是不重複自我的。”

纪念谢晋:他的电影让下一代知道我们国家所经历的一切

任仲倫向謝晉家屬轉交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證書和獎章。

僅是藝術家,更是電影產業改革開放探索的開拓者

除了藝術本身,謝晉的電影藝術道路,給中國電影許多啟發。

上海電影集團副總裁許朋樂說,這項榮譽頒給謝晉,“實至名歸”。“謝晉不僅用作品撥亂反正,而且在30年中身體力行,不斷探索電影機制的改革,對就傳統的電影模式觀念大膽開拓。”許朋樂梳理了謝晉1988年電影創建了巨星影業,在傳統的製片廠壟斷行業裡進行了民營公司電影實踐。同時,他也是一位電影社會活動家,“充分利用、調集社會力量來搞電影。把上海有名的企業家聚集在一起。”從影多年,謝晉認為電影需要人才,又一手創辦了謝晉恆通明星學校,趙薇、范冰冰等明星最早都是從這裡走出的。為了拍攝《鴉片戰爭》,謝晉又帶頭建立的最早的影視基地,在橫店蓋了鴉片戰爭一條街……“拋開單片,一路梳理謝晉電影走過的一長串的足跡,我們能夠看出謝晉是非常睿智敏感,掐準了社會發展的節點,這些事情今天看來很平常,在過去都是開創性的,謝晉不僅僅是藝術家,更是電影產業改革開放探索的開拓者。”

曾與謝晉共事多年的原上影廠長,《生死角色》的導演於本正在發言中談到謝晉的成功離不開整個時代為其提供的土壤和養分。“謝晉的每一部拍攝的時候都經過大風大浪,只有這樣的時代才能誕生謝晉這樣的電影藝術家。今天紀念謝晉,不應該忘記他背後是一大批人思想的體現。拍攝《牧馬人》《芙蓉鎮》等影片時,張賢亮、古華等作家在文學的基礎上,已經進行了思想解放和撥亂反正的偉大創造。而謝晉每次拍電影的‘排除萬難’,周圍幫助他的人我們都不應該忘記。如果沒有周圍這些人這些氣氛,這份勇氣和敢於擔當,他的作品要出來也很困難。要感謝整個創作環境和氛圍。”

謝晉的創作始終將個人與民族、社會、國家的命運結合在一起,塑造了數不清的個性鮮明、至真至善、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歷經不同年代、運動的謝晉,敏銳地關注著社會,慈悲地關懷著個體,書寫了時代,也超越了時代。

謝晉導演曾說:“我的作品要力圖在刻畫民族悲劇中,給人以反思、警醒的作用”。於是羅群與馮晴嵐、許靈均與李秀芝、秦書田與胡玉音這些人物承載起著民族苦難中普通百姓的善良、堅韌,對於幸福充滿著嚮往的銀幕形象,始終活在觀眾心裡。“他電影的形式,更加生動形象,更加富有感染力影響了普通民眾的思想啟蒙。如今,他離開我們整整十年了,他依然影響著我們,甚至依然深刻地影響這個國家和我們。他活著!”任仲倫在會上感慨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