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明代融貫中西的天文著作,《崇禎曆書》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編譯的?

《崇禎曆書》是明朝時期一部相對較為全面介紹了西方天文學知識的著作,由當時朝中的幾位大臣徐光啟、李之藻、李天經和耶穌會的教士湯若望,龍華民,羅雅谷等人一同編譯的,整個編譯從崇禎二年開始,整個過程一共花費了5年。

作为明代融贯中西的天文著作,《崇祯历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编译的?

《崇禎曆書》

那麼《崇禎曆書》的編譯是在什麼樣的國內背景下開始的呢?作為一個農業為民生之本的文明古國,天文曆法一直是一門非常受關注的科學,進入封建社會後,統治者更是將天文與王權統治相關聯,認為日月星辰之變能給予其徵兆和警示,因此我國的天文的研究和利用一直受到上層統治者的嚴密把控。

而到了明朝時期曆法的發展遭遇了很大的問題,首先是因為戰爭破壞,大量典籍的流散,想要制定新的歷法,但是資料殘缺不全,雖然有阿拉伯和波斯的天文曆法傳入,但是翻譯十分不順,不能有效利用,因此只能一直沿用以往《授時歷》制定的規則,導致錯誤頻出。其次守舊思想的作祟與學識的缺乏導致曆法改革無法高效的進行,守舊者固步自封,有識之士諫言無用,國家的歷法實踐只能一直在各種錯誤中徘徊。

作为明代融贯中西的天文著作,《崇祯历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编译的?

徐光啟

另一方面是由於西方天文知識的傳入,擴展了國人對天文曆法的認識,啟發了有識之士找準曆法改革方向。16世紀因宗教改革的影響,天主教遭遇打擊,耶穌會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隨著他們進入中國傳教,將西方先進的天文知識帶入了中國,其中最為有名的一位傳教士利瑪竇在發現當時的曆法使用陷入瓶頸後主動自薦想通過天文知識服務政府,並請羅馬耶穌會長派遣更多熟悉天文曆法的。此外傳教士們還將西方很多歷算經典翻譯過來,為曆法改革打好理論基礎。

作为明代融贯中西的天文著作,《崇祯历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编译的?

徐光啟和利瑪竇

《崇禎曆書》的主要編撰人徐光啟,李之藻等人信仰了天主教,他們作為朝中大夫積極為改革造勢,將曆法改革不可拖延的原因分條列舉,持續性的呼籲發聲,終於在崇禎二年,欽天監再出紕漏,徐等人終於說服欲勵精圖治的崇禎帝進行改革,之後在徐,李等人的組織努力下,多位傳教士也參與了進來,他們引進西方文獻進行翻譯,通過購買歐洲的天文器材確保準確的內容編寫,整本鉅著花費中西人士大量心血得以誕生。

參考文獻:

[1] 劉鴻亮.徐光啟對《崇禎曆書》的編譯與其實際成效的問題研究[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6):116-120.

[2] 沈定平. 從《崇禎曆書》到《時憲曆》:中西文化衝突與交融述論[A].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北京大學明清研究中心.“社會轉型視角下的明清鼎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北京大學明清研究中心:,2014:16.

[3] 江曉原.《崇禎曆書》的前前後後(上)[J].中國典籍與文化,1996(04):55-59.

作为明代融贯中西的天文著作,《崇祯历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编译的?

華 興 春 秋

作为明代融贯中西的天文著作,《崇祯历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编译的?作为明代融贯中西的天文著作,《崇祯历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编译的?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趙培文 鬱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