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而生的古镇道口,号称小天津


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从南到北全长1794公里,穿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亦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此图是中国大运河滑县段的石碑

中国大运河的河南滑县段实际是卫河永济渠,该段始建于东汉建安九年,距今1800多年,曹操在黄河故道上疏浚而成。此图是中国大运河滑县段的一个标识

中国大运河滑县段全长8240米,现有古码头10座、古城墙3000米、明清街区古建筑1000多间。此图是地处滑县道口镇北门外修复后的码头遗址

金朝时期,道口为黄河左岸大堤上的一个渡口,因最早系一李姓人家在此摆渡为生,故称李家渡口。此图是中国大运河道口镇段的实景

随着中国大运河地位的日益提高,李家渡口逐步演变成人、货两旺的码头,货物在此处集散,水路、旱路四通八达,李家渡口也演变成了今天的“道口”。此图是从大运河河道登上河堤码头的台阶

道口镇做为中国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商贸云集,十分繁华,因从此处登船可以直达天津,千百年来一直承担着航运、灌溉、泄洪的功能,人称“小天津”。此图是1964年滑县卫河段修复工程五一壩的落成纪念

此图是建国后设立的滑县百货公司旧址,该旧址位于滑县道口镇

因运河航运而生的道口镇,现在仍然保存有大王庙、明福寺塔、古城墙、古码头、道口镇历史文化街区等历史遗迹,并由此设立了运河历史文化展馆、民俗博物院等人文景点。此图是运河历史文化馆的大门

此图是道口镇历史文化古街区

历史上中原有两大灾患:兵灾和水患。道口古镇地处黄河古道,又是中国大运河的一个重要节点,因水而生,靠水而富,同时,也频遭水患。为此,在道口镇顺北街,有一座建造于明万历十八年的大王庙。此图是道口镇段的运河

大王庙是由天津盐业、绸缎业的八大商家集资修建,庙内供奉战国时期的李冰、南宋的谢绪、明代的黄守才和张居正,以及清代的朱之锡等五位治水先贤,期望卫河内行船平安,生意兴隆。此图是大王庙内供奉的大王

此图是大王庙大门口【《布衣镜界》关注百姓生活 弘扬传统文化,感谢您的评论、收藏、点赞和转载,敬请点击“关注”并查看我的前期内容,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