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她在南康家喻户晓,如今只能寄人篱下……

她在南康家喻户晓,

曾经受到数万人的追捧,

如今繁华落尽,

只能屈居第二……


她,曾风光无限

从一间作坊到百家企业

1980年,高考落榜青年钟芳友在南康市朱坊乡圩上开了间不到20平方米的制衣小作坊,开始接农民的“来料”加工;2005年,已成为“外单加工龙头”的钟芳友拥有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和100多名员工,年产值达300多万元,并带动5名亲戚办了5家服装厂,每家年产值均超过100万元。

和钟芳友一样,南康市近6万人从事服装加工业。许多人从传统的“裁缝师”加入到南下的“打工族”,在积累一定的技术、资金、经验和客户后,回到家乡自己当老板,创办起各类服装加工厂。在政府优惠政策的推动下,南康围绕服装产业链兴办了上、中、下游及配套企业363家。当时旭山东路、迎宾大道和康信路是外单加工区,蓉江东路、泰康中路和第二夜市街则成为内单加工区;销售市场除了两大专业市场外,还有宝林、风采、新感觉等大型服装超市;以拉链、纽扣、缝纫设备等为主的成衣配套市场在蓉江、东山初步形成。

曾经她在南康家喻户晓,如今只能寄人篱下……

两个市场带动一个产业

1980年始,南康蓉江上坳村王氏三兄弟,用扁担挑着自产的服装到集市上摆摊叫卖,年销量不到1万件,年营业额不及10万元;2005年,王氏三兄弟在成衣市场、国际服装城拥有9间店铺,还在广州、南海、顺德等地购得数间档口,服装年销量达100万件,年营业额达6000多万元。

南康服装产业的发展,与成衣市场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1989年,南康投资500多万元兴建了我省最早的成衣专业批零市场——成衣市场。该市场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560间店铺,2004年成交额达4.6亿元。2003年,澳门客商投资6000万元,在南康市东山建成占地160亩、1000间店铺的路福国际服装城,又吸引了300多户成衣生产与销售业主经营创业。2004年,路福国际服装城年销售额达2.06亿元。

曾经她在南康家喻户晓,如今只能寄人篱下……

像王氏三兄弟一样,南康服装老板富而思进,不断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他们还带动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办厂兴业。据统计,2004年,该市服装产量达2.98亿件(套),实现销售收入9.26亿元;其中出口服装85万件(套),出口总额达347万美元。

曾经她在南康家喻户晓,如今只能寄人篱下……

成衣风波催生服装品牌

1998年,美佳丽制衣厂老板廖晓平一批成衣,由于款式、面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一车货全退了回来,投资全赔了。2004年,经过提升服装质量与档次,重塑品牌形象,廖晓平生产的“美佳丽”服装开始供不应求,还漂洋过海出口到欧美等国家。

2004年,南康市财政投入10万元举办“首届服装节”,吸引了港澳、闽粤、江浙等地的120多家服装企业前来参展。2006年,南康产生了卓莉娅、美佳丽、郎祺、吉舟等有影响的服装品牌,有规模的服装企业达41家,服装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那时候,南康多少人初中刚毕业,就开始去往车间“做衣服”,又有多少人从广东回来,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制衣厂!

曾经她在南康家喻户晓,如今只能寄人篱下……

她们,风靡一时

宝鼎山布料市场,是南康较早做服装批发的大型市场,其中以“布料”批发最为出名。当时的宝鼎山风光无限,屹立在夜市街转盘边,与宝林大厦相邻,见证了南康城市的重大变迁。

曾经她在南康家喻户晓,如今只能寄人篱下……

在南康东山桥边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巍然屹立在泰康路线上,这是赣南老区曾经最大最繁荣的专业市场一一南康成衣市场。当年,为了搞活市场振兴经济,南康县委、 县政府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体各方集资的办法,

投资600多万元,于1989 年破土动工,兴建这座全省一流规模的成衣市场,1990年元旦正式开业。据初步统计,成衣市场的个体户1990年共认购国库券近三万元,为亚运会捐款五千余元,为集资办学和办公共事业一万余元,还涌现出一大批“ 文明经商户”。

曾经她在南康家喻户晓,如今只能寄人篱下……

南康国际服装城,占地面积153亩,规划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场。是南康市招商引资的一个重点项目,由澳门路福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吸引南康市外的服装经销商,店铺达到1000余套,是

赣州市目前惟一现代化的大型服装专业市场。服装城区位优越,布局合理,设施齐全,交通便利,政策优惠,人气旺盛,堪称星级大市场,富豪成就地。

曾经她在南康家喻户晓,如今只能寄人篱下……

她,落寞了

不可否认,服装产业在南康曾经风光无限,但是,发展到现在,开始有了英雄迟暮,美人白头的感觉。南康的服装产业起步早,凭借交通优势,大量承接珠三角、闽三角外包,来料加工,再加上南康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建立有较大型的服装批发市场,顺理成章的成为“江西省纺织服装加工基地”。近些年,随着家具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南康区提出积极构建以家具千亿产业为主导,电子、服装、有色金属和新能源百亿产业为主的“1+4”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服装产业,也只能跟其他产业一起,屈居第二。

曾经她在南康家喻户晓,如今只能寄人篱下……

服装产业落寞,有很多因素的影响。大环境的影响,包括人民币贬值、加工成本逐年增加,很多从事服装加工的工人都转向了报酬较高的家具行业。交通条件的改善也使得南康服装批发市场的辐射功能有所减弱,服装的价格优势随之失去市场竞争力,加上线上电商的冲击,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少。

曾经她在南康家喻户晓,如今只能寄人篱下……

另外一点,就是企业不思变造成的。这点跟现在的家具行业很像,“小富即安”,不注重品牌创新建设。布局分散,规模效应不强。很多分散在市内街头巷尾,城区的各个安置点,安全隐患极大。制装型企业多,时装型企业少;替别人加工产品多,有自助知识产权品牌少;打牌贴牌的多,注册商标的少;小型和微型企业多,中大企业少;低档产品多,中高档产品少;一般员工多,专业人员少;占领本地市场多,占领外地市场和出口少。

曾经她在南康家喻户晓,如今只能寄人篱下……

前两年,曾提出振兴服装产业的说法。在2016年的十大攻坚项目中提出,在桥口建设一个南康服装创意研发设计生产中心。项目由重点品牌企业区、标准厂房区、物流仓储区、创意研发区和生活区5大功能区组成,总面积1000亩,首期开发300亩,总建筑面积304772.6平米,项目总投资15亿人民币。但是现在好像也没了风声。

曾经她在南康家喻户晓,如今只能寄人篱下……

当然,作为南康的支柱产业之一。很多人仍然在滚滚浪潮中打拼,南康部分妇女依然在从事制衣的工作,服装城也依旧忙碌,南康不少服装企业也在不断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线上线下结合,把自己的渠道拓展的更广更深,把货物发往更远的地方。他们,用南康精神告诉我们什么叫

“宝刀未老、风韵犹存”。祝愿南康服装行业越来越好,祝愿南康服装人,越来越好!

曾经她在南康家喻户晓,如今只能寄人篱下……

2016年南康区服装产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