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小米生态链内部开一场吐槽大会……


假如小米生态链内部开一场吐槽大会……


如果在小米内部举办一个“吐槽大会”,李宁宁夺得Talk King的赢面很大,作为小米生态链设计总监,她吐槽的范围涵盖了小米的方方面面:

“优秀设计师凤毛麟角,能不能找到随缘!”

“创始人有点设计素养,是产品的小幸运。”

在12月份 水滴消费创新营 的课堂上,李宁宁老师又忍不住“开枪”了,当然吐槽不是目的,而是效率手段。

这一次,她将结合她扎根小米生态链8年的经验,为我们带来她对设计团队的构建以及创始人设计素养的新观察。


假如小米生态链内部开一场吐槽大会……

授课老师 | 李宁宁 小米生态链设计总监

01

假如小米生态链内部开一场吐槽大会......

供应链最喜欢便宜的东西,便宜就好。

项目管理人要快,以时间节点为由,“胁迫”设计师妥协。

质量管控的都不敢背锅,让我们设计师来背?也是,如果他控制严了呢,老板会问为啥不让过,如果他控制得松了呢,破了吧叽的东西就流出去了。

工业设计师的最讨厌的产品经理往往什么功能都想要,又或者产品定义总是变动,不知变动,不敢变动。

有些结构模具的工程师相对保守,堆叠空间和公差水分很大。


假如小米生态链内部开一场吐槽大会……

然而......

老板眼里的工业设计师就是美工。

老板要便宜,要交期快,最后出来的就是地摊货。

供应链肯定会吐槽我们设计师:就是喜欢用贵的工艺、贵的材料、贵的模具方案。

项目管理又来给deadline了:ID(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方案给两个星期不能再多了,含外观手办制作时间。

质量管控内心os:设计师最事儿逼......

产品经理:要有设计感、要防水、要智能…这个也要那个也要。

市场销售:什么卖得好,你们就设计什么。

结构模具:你们整天挑战我们,就你们要求高。我们模具结构的风险有多大你们造吗?


假如小米生态链内部开一场吐槽大会……

老板说要快、要好、要便宜、要美。这四者相结合?不存在的!要便宜要好就慢,要快要好就贵,要快要便宜就丑。


假如小米生态链内部开一场吐槽大会……

真的就是这样子的,这是一个很客观的事情,要学会取舍,要认这个东西。

小米不能做太差的东西,因为会被骂的。像小米这样关注度比较高品牌,出现质量品控问题是会被放大的。

那么打造一个“好”产品的核心就是人,这离不开一个通力协作的设计团队和一个“懂你”的创始人。

02

设计团队的架构需要“里应外合”


如果你们做硬件的话,设计主管,需要理解公司的策略和产品定义,把它嚼烂了、分析透了,然后清楚明白地告诉下面的设计师。

然后需要把握视觉审美风格,最好对于自己品牌的设计风格要把握地稳定一点,如果设计主管今天想做这个风格,明天想做那个风格的话,下属的设计师就会苦不堪言。

他还需要很好的量产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不用管具体做什么造型这些东西,是排忧解难车轮战的——谁碰到问题自己没法取舍,知道做的好不好来问他,他可以帮人家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需要有量产经验,下面的设计师给的方案,他大概要知道这个效果的实现难度,要规避风险,是不是有Plan B。

还要管控项目进度和风险,因为如果他碰到的产品定义突然变得很多,或者他觉得产品经理的控制直觉有点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项目预警。


假如小米生态链内部开一场吐槽大会……

工业设计师要理解产品的定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做任何一个产品都需要知道它有什么功能,有什么硬件在里头,最后怎么把它实施成工业设计的作品。

CMF(Color、Material & Finishing)设计师:如果设计团队比较大,也许会配一个这样的设计师。那个人会更精于表面处理、颜色、高光哑光、工艺材质等等这些东西。

如果你的公司现在不足以养活一整个设计团队,你肯定需要找外包设计公司,但你依然需要有一个设计接口人,准确地对外输出公司的商业策略和产品定义。


假如小米生态链内部开一场吐槽大会……

外包公司不会掏心掏肺帮你做产品定义、帮你想商业策略,设计公司哪怕给你出10个方案未必能切中你的需求。

所以这个接口人要很明确地判断产品的视觉风格、产品的形象是不是符合当初定义的商业策略。

这个人有可能就是老板或者研发的负责,他的作用大概类似于设计主管,只不过他有可能不是设计专业的,但是他需要有这个判断。

假如小米生态链内部开一场吐槽大会……

03

优秀的设计师凤毛麟角,

能不能找到?随缘!

中国每年有十几万的工业设计系学生毕业,但我认为好的真的凤毛麟角。


假如小米生态链内部开一场吐槽大会……

如果这个设计师本身的设计很好,再加上他有一定的产品思维,他愿意理解你,能从产品定义、用户体验角度帮你判断产品是不是好,甚至能够做你的产品经理,这样的人太难得了,你能找到这样一个人放到你的设计主管的位置上,是很幸运的事情。

所以这个事情,几乎靠内推,就是内部设计师之间的推荐,他们知道你想要什么再推荐一份简历给你。

而且不能光看简历,像我主要是看产品和作品集的。我甚至一开始只看作品集,如果我感兴趣,我才会翻过去看他的简历。

比方说他的简历上写七年设计经验,他表现出来的是三年的水准,我觉得也不行;如果他是五年的,他表现出来的是七年的水准,这样的人的性价比就超高。

这个真的是很随缘的。小米生态链兜兜转转这么多年也就招了十几个。


04

创始人有设计素养

对产品来说是幸运的

如果创始人的设计素质足够好的话,我不知道这个公司会怎么样,但对产品来说是幸运的。

像乔布斯这样的商业和设计兼具的人,历史上也就这么一个。比尔·盖茨也说希望用自己的一切来换取乔布斯的品位。

不能说对商业怎么样,但是作为创始人的话,如果有一定设计素养,对你的公司和产品和设计师都是很有帮助的事情。

第一,你自己要明确你自己的商业策略和你的中期产品路线图。别今天想做这个,明天想做那个。

第二,将商业战略及产品路线图清晰准确地传达给设计师。你要把这个东西很清楚的传达给你的设计主管、设计师,或者你的外包公司。

第三,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帮助设计师收敛方案,把握视觉风格。

如果单纯只站在省成本、加快进度的角度上考虑这个事情,你要知道设计会妥协掉多少东西;如果你像老罗一样超级有情怀,可能交期进度和你的成本就会控制不住,所以你作为一个决策者、创始人,你需要最后做决策和平衡。


假如小米生态链内部开一场吐槽大会……

第四,不将个人的审美好恶强加于设计师。如果你的设计师确实是好设计师的话,认真地听一下他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不要说只我喜欢这个。你要以理服人,用你的商业策略去跟他讲说为什么要做成这样。

第五,理解设计妥协背后的原因及后果。

比方说我经常跟我的老板“吵架”,有些产品我认为外观上还是有一点点没有达到百分之百的理想状态。他跟我说不行,这个东西“双十一”要上了,错过窗口期不行了。

我就跟他拍桌子,我不认为这个东西已经达到优秀的标准了,但是你作为老板,作为顶头上司,作为全局的人基于商业策略,你可以放行,或者让我后期再改善,但是你不要让设计师做这个决策,你要让他坚持设计师的本分。

第六,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及审美品位。

推动社会消费升级这件事,对做产品创新的人来说,是有一定的社会责任的。

如果大家只用存量产品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的产品,那永远都是原地踏步,甚至是降级,那就失去了社会意义。

要做有理想的产品,稍微升级一点,步子小一点都没关系。

假如小米生态链内部开一场吐槽大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