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只是表象,國際間的衝突依然迴歸種族矛盾

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提出了:文明衝突論。他認為冷戰後的世界不再是意識形態的博弈,而是文化差異引起的全球八大文明之間的衝突。

這八大文明分別是中華、日本、印度、伊斯蘭、西方、東正教、拉美還有非洲等文明。但是在小編看來文明衝突只是表象,國際衝突依然迴歸種族矛盾。

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只是表象,國際間的衝突依然迴歸種族矛盾

一、部分文明並不具備普世價值

文明的形成主要是由種族或者民族的文化發展而來,文明衝突的結果勢必要將對方同化在自己的文化圈內。很多的文明不具備普世價值,並沒有文化底牌可打。

比如日本文明本身就是中華文明的次生文明,只適合大和民族;現在的印度只有種族沒有印度文明;拉美文明和非洲文明早被西方文明碎片化。

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只是表象,國際間的衝突依然迴歸種族矛盾

二、普世文明具有強大的文化同化能力

西方文明和東正教可都歸為基督文明,它和中華文明、伊斯蘭文明一樣都具有普世價值。它們具有強大的文化同化能力,不需要尖銳的矛盾衝突。

歷史上中華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蘭文明都是在種族衝突之後,才迸發出它們強大的同化力,種族衝突促進了普世文明的發展。

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只是表象,國際間的衝突依然迴歸種族矛盾

三、普世文明內在具有文化包容性

中華文明、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之所以具有普世價值,主要是因為這些文明有內在的文化包容。它們的價值體系,可以成為任何國家穩定和發展的基石。

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前身都是猶太教,由於信仰群體之間產生了種族矛盾才分離。中華文明的教義是一個“和”字,對其他民族的宗教文明更持包容態度。

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只是表象,國際間的衝突依然迴歸種族矛盾

四、同文明之間,依然以種族劃分界限

伊斯蘭文明中有波斯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間的矛盾;基督教文明有斯拉夫人與印歐人種的衝突;中華文明圈有中華民族與大和民族之間的矛盾。

波斯與阿拉伯之間的矛盾代表為:伊朗和沙特;斯拉夫人與印歐人之間的衝突代表為:俄羅斯與英美為代表的國家;中華文明圈不用說就是中國和日本了。

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只是表象,國際間的衝突依然迴歸種族矛盾

五、當今國際之間的衝突,依然以種族衝突為代表

敘利亞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於伊斯蘭世界中遜尼派和什葉派民族的較量。烏克蘭危機主要是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之前的民族歷史問題造成的。

美國骨子裡視五眼聯盟為真正的家人,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等國依然受到美國的監視;他們都屬於基督教文明圈,可見美國依然是種族論的持有者。

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只是表象,國際間的衝突依然迴歸種族矛盾

文明是種族文化高度發達的符號,高等文明會在種族衝突後,迸發強大的生命力,通過文化交流將低等文明同化。這種同化是種族衝突後的文明融合,並非是文明間的衝突。

亨廷頓文明衝突論只是一個表象概念,國際間的衝突最根本的原因,依然是迴歸種族矛盾的原始積累。很簡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是人的本性決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