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投入半导体AI芯片 互联网企业“赢”在哪?

跨界投入半导体AI芯片 互联网企业“赢”在哪?

国外科技巨头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都在大手笔投资AI芯片,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也是不甘示弱。阿里巴巴有平头哥,百度有昆仑芯片,腾讯也在“斥巨资”投资芯片公司,国内的互联网AI“造芯”可谓是如火如荼。

“新贵”驾到 平头哥落户上海张江

2018年9月,阿里正式宣布成立独立的芯片公司——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推进云端一体化的芯片布局。近日,有消息称阿里平头哥已正式落户上海张江,注册资本1000万。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消息,平头哥(上海)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已于11月7日正式注册,注册资本1000万,且注册地为张江。法定代表人为刘湘雯。股东信息显示,发起人正为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由此前阿里收购的中天微与达摩院芯片团队整合而成,并且目标是实现独立化运作,公司前期由阿里巴巴集团给予足够的投入和支持,在运作成熟形成独立的盈利能力后,将走向自负盈亏的独立化运作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平头哥”名字还是马云亲自拍板决定的,平头哥的形象取自“世界上最无所畏惧的动物”蜜獾,寓意这家公司学习“不怕”的精神,要持续的负重前行。

跨界投入半导体AI芯片 互联网企业“赢”在哪?

在此前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张建锋表示,阿里巴巴要做两类芯片:一类是用于神经网络的微处理器(NPU),年初已组建团队,完成设计检测,预计2019年4月完成流片;另一类是嵌入式芯片,目前产品为CK902。此外,阿里巴巴将在2到3年内做出一款量子计算机使用的芯片,阿里巴巴量子实验室团也已研制当前世界最强的量子电路模拟器“太章”。

行业新玩家 互联网“造芯”迭起

自中兴事件之后,半导体行业仿佛拨开了神秘面纱,走下神坛。不论是IC行业,还是其他的产业,“国产芯”都在风行。

家电企业康佳集团于2018年5月成立半导体科技事业部,并讨论实施收购,力争5到10年内实现100亿元的销售额;

格力于8月投资10亿元成立半导体的全额出资公司,正式涉足半导体开发。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表示不惜投入500亿元,要成功研究出半导体,必须掌握核心技术;

华为在10月宣布,将开始量产AI等高性能半导体芯片“升腾”。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芯片的计算能力将超过英伟达,成为世界第一。

除此之外,国内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走上自研芯片的道路。除了业内津津乐道的平头哥,事实上阿里早在4年前就开始跨足半导体产业了。2014 年阿里投资中天微,同时还投资了寒武纪、Barefoot Networks、深鉴、耐能、翱捷科技等5家芯片公司。

2018年7月,百度CEO李彦宏在2018年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宣布推出由百度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此款芯片是基于百度8年的CPU、GPU和FPGA的AI加速器的研发,20多次迭代而生。然而,百度于2017年2月收购光学AI芯片初创公司Lightelligence,才算是正式迈入AI芯片领域。

跨界投入半导体AI芯片 互联网企业“赢”在哪?

此外,百度也开发Duer OS智能芯片,这款芯片包括七大系统70多项功能,具有“三低(低成本、低门槛、低消耗)、三高(高安全、高集成、高附加)”特点。

相比于阿里与百度,腾讯在芯片领域的投入有限。2016 年腾讯参投了可编程芯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 2300万美元C轮融资,随后投资了AI芯片厂商比特大陆。

总的来看,BAT对待半导体产业的策略各不相同。百度更多采用结盟、自主研发的方式;阿里除了自主研发,以初创公司的投资为主;而腾讯显然投资有限,更多精力花在软件领域。

BAT入局半导体 勇气何为?

2018年5月,腾讯CEO马化腾在“未来论坛X深圳峰会”上就曾直言,腾讯在推动国产芯片行业上可以发挥两点作用:第一,腾讯有海量的应用服务、大规模的用户,有很多数据中心,包括云,可以倒逼芯片设计行业针对腾讯的服务和需求做设计;第二,打造一个“中国芯片”备胎。

在未来万物互联的时代,海量的数据的产生将带来无限可能。据悉,目前腾讯正在研究如何助推中国芯片产业发展,这可能包括利用其庞大的数据需求,敦促国内芯片供应商拿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或者利用微信平台支持基于中国芯片的应用开发。

而腾讯所拥有的优势,阿里和百度同样拥有,甚至只多不少。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显示,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从业人员规模在40万人左右;到2020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万人左右,人才缺口将达到32万人。目前,国内IC产业面临一个尴尬境地——人才远跟不上产业的发展。

而互联网企业就不一样了,经过多年的发展,互联网这个热门行业成了就业选择的“香饽饽”。正如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子学此前所言,“国内第一类人才都想去做金融投资,第二类人才去互联网企业,第三类人才去优秀的科技企业如华为,第四、五类人才才到集成电路行业。”不得不说,互联网行业占据着一大优势就是人,这也是未来互联网行业决胜半导体的关键。

在自研芯片呼声强烈的当下,互联网“造芯”会是救治中国“缺芯”的一剂良药吗?答案值得时间检验。

不过在当下互联网“造芯”风生水起之时,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就此提醒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产业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规律并不一样,半导体行业需要踏踏实实地做技术研究,是一个长期过程,不会因为资本拥入一蹴而就达到一个很高水平,他希望互联网公司不要盲目跟风,能够做到持续跟进,给予国产AI芯片更多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