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亡國後,欠列強的大量賠款是如何處置的?

髓頌sBeB4553


這事兒說起來,確實挺窩囊的。大清亡了,欠的賠款,還是接著還。

晚清的對外關係,就是不停的捱打、賠款,一個接一個的條約。賠的錢,也多的驚人。

比如《南京條約》,賠償英國1470萬兩白銀;《北京條約》《天津條約》賠償英法2700萬兩白銀;到了《馬關條約》,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辛丑條約》,賠償11國本息總計10兩白銀……

大大小小的戰爭賠款,加起來竟然達到了13億兩白銀!那時候清廷一年的財政收入才多少呢?8000萬兩白銀。

這意味著什麼,不是勒緊褲腰帶了,是不吃不喝也要賠償16年時間。

要是真的這麼賠下去,中國可能真是永無出頭之日了。


但是,很多影視劇都表現了,孫中山推翻清政府之路,並不好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怎麼不讓列強幹涉。

為了贏得列強們的支持,不干涉推翻清政府的行動,只好和他們達成協議,就算清朝亡了,賠款還是照樣給。

所以,這個任務落到了後來的北洋政府以及民國政府的頭上。一戰之後,因為中國屬於戰勝國,所以免除了對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戰爭賠款(德國9400萬兩,奧匈帝國4000萬兩),十月革命的蘇聯又免去了中國1.3億兩的賠款。

除去這些,中國此後實際支付了6億5237萬兩白銀,一直到1938年才停止。

更為恐怖的是,1936年,日本已經佔領了中國東北,已經是明目張膽的侵略我們。民國政府還是繼續支付著戰爭賠款,用自己錢,給別人造武器打自己……

當然,戰爭賠款是國際法,該賠還得賠。


只不過想想那時候的情況,確實憋屈。要強大,要團結,才能不被人欺負。


七追風


即使是大清亡了,該賠的還得賠啊!

清政府總共有多少賠款呢?

有人計算說,清政府在倒臺前,一共向外的賠款總額高達13億兩之多,那麼這筆鉅款在大清亡了之後還賠不賠?

如果國家實力強大的話,完全可以不賠,但是民國是清朝的合法繼承者,既享有原來的權益如領土權益,也承擔原來的義務如債權,說到底就是不敢不還,各國賠款一直到1938年才結束。

民國選擇繼續賠付清朝的外債,應該考慮到很多因素。

其中之一就是關稅問題,在辛丑條約中,突然那一大筆錢,清政府也拿不出來,於是列強想了一個,用中國海關關稅做擔保,分期39年還完。如果民國拒絕償付的話,人家合起夥來,再來一次侵華也是夠你喝一壺的。

再一個就是,承諾繼續賠付才能得到各國的承認,如果各國不承認的話,民國也就不存在了。

這裡要說到,其中有一部分的賠款是得到了免除的。

1908年5月25日,美國國會通過羅斯福的諮文。同年7月11日,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向中國政府正式聲明,將美國所得"庚子賠款"的半數退還給中國,作為資助留美學生之用;

一戰的時候,由於民國站對了隊伍,作為戰勝國免除了對德國及奧匈帝國的賠款;

一戰結束後,沙俄變成了蘇俄,由於獲得中國政府的承認及後來蘇聯和中國的友好關係,免除了對沙俄的賠款;

由於考慮到中華民國支付賠償的壓力,擔心國際輿論批判及損及本國在中國的權益,部分賠款得以免除或廢除。

最可氣的就是日本,在抗戰期間,蔣介石還向日本還款!


史論縱橫


必須繼續賠款,袁世凱和蔣介石都是做了相關保證以後列強才允許他們搞改朝換代的。在日本全面入侵中國的頭幾年蔣介石還在老老實實給日本支付滿清時期的賠款,不是蔣介石腦子有問題,是因為如果蔣介石不給日本人錢就是違約就是對當時列強秩序的挑釁,直到二戰全面爆發才停止對日本付款。中國人民解放軍打過長江以後當時的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沒有跟隨國民黨政府遷往廣州,而是留在南京和中國共產黨接觸,中國共產黨也積極反應。可司徒雷登提出中共要承認滿清以來(包括蔣介石政府的借款)中國的各類條約各類借款,結果怎樣大家都知道(當然,談崩了不僅僅因為錢的事),最後中共不得不選擇一邊倒外交政策和蘇聯結盟


用戶4572521203


中國近代史是一段屈辱史,因為清政府的無能使得中國在面對列強入侵的時候只能無奈的選擇割地賠款,在大清在的時候當然是由大清賠款,可是1912年清帝遜位以後這些賠款怎麼辦呢?中國人民還需要賠嗎?


大家都知道清帝遜位以後,孫中山創立中華民國,於是清朝遺留以來的賠款問題便被中華民國承擔了,一筆一筆的償還。不過當時各國政府考慮到中華民國的財政能力,擔心受到國際輿論的譴責所以壓減了賠款數額,但就是這樣民國還是賠了不少錢。

不過有一點要提的就是,德國和奧地利的20.91%,美國的3.72%蘇聯的28.97%加上其他國家的40%,總計98%都是由北洋政府撐到的。到南京國民政府正式成立以後,賠款數目其實已經很少了,還到最後只剩下欠日本的錢。


也許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前朝的事情,清朝滅亡以後就應該結束了,可惜當時各國直接明確表態如果不賠就不承認民國政府的合法性,再加上民國時期各軍閥都有求於列強,不得不接受。

說到這大家應該都有些瞭解了吧,不知道大家對這個問題是什麼看法呢?各位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謝謝各位啦!


歷史十二郎


我們都知道,在晚清中國國力衰弱,朝政腐敗,加上列強侵略,讓我們中華民族面臨著空前的危機,清朝面對帝國主義侵略,屢屢戰敗,和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據統計,在滿清滅亡時,滿清政府遺留下了大約13億兩白銀的賠款,這筆鉅額賠款在清滅亡後還有沒有繼續賠償呢?

要知道我們正式宣佈絕不承認一切不平等條約,這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毛主席他們老一輩偉大領袖做出的決定,在這之前的民國時期,雖然孫中山先生結束了封建統治但是面臨著內憂外患,加上滿清封建勢力還在非常的頑強,所以對於一些不平等的條約,實際上是沒有能力完全將它們推翻的。

我們先來說一下,晚清籤的幾個數額龐大的賠款條約,《南京條約》晚清賠款2100萬銀元,《天津條約》晚清賠款白銀400萬兩,《馬關條約》晚清賠償白銀2億兩,《辛丑條約》晚清賠償白銀4.5一兩億,加利息大約總計白銀13億兩,分期39年還完。孫中山先生當時為了推翻滿清,避免帝國主義干涉中國內政,只能提前和西方國家約定,在西方國家不干涉中國內政的前提下,國民政府取代滿清後,願意繼續支付給各國的賠款。

其實後來分擔這筆賠款的不只是國民政府,還有之後的北洋政府,這筆賠款一直支付到了1941,國民政府正式和日本宣戰為止,13億兩白銀賠完了一半。其實這些賠款是先後結束的,在1908年美國將半數賠款退還中國,資助中國留美學生使用,比如用這筆賠款修建了清華大學,1917年8月,北洋政府以中國政府身份參加世界第一次大戰,和德國,奧匈帝國在不同陣營,自然就停止了對兩國1.2億兩白銀的賠款。後來俄國爆發十月革命,蘇維埃為了拉攏中國,表明自己也是民主進步的政黨,免去了中國1.3億兩白銀的賠款,另外法國,英國,其實主要是因為當時和我們陣營相同,於是也減免了一部分賠償。

最可恨的是日本,國民政府對日本的賠償,一直持續到了1941年,也就是說,小日本一直在拿我們賠償的錢,侵略我們中國,其實必須要說,這件事國民政府負有很大責任,因為一直到全面抗戰爆發,國民政府仍然不願意徹底和日本翻臉,一直到了日本人空襲珍珠港,1941年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國民政府才敢在1941年12月9日對日宣戰,這時才正式停止對日本的賠款。


玄坤


庚子賠款與清朝滅亡沒有必然聯繫,民國政府作為清朝統治者的繼承者,要想獲得西方列強的支持,必然要保證西方列強在華利益不受到損害。

庚子賠款中西方列強的分配如下:俄國28.97%,德國20.02%,法國15.75%,英國11.25%,日本7.73%,美國7.32%,意大利5.91%,比利時1.89%,其餘不足1%。

後經北洋政府努力,從1909年開始,美國退回部分庚子條款,至1924年共計退回一千多萬美元,用於留美教育基金。

後英法比日等國也相繼退還部分庚子賠款,1920年英國表示退還庚子賠款,1925年比利時退還庚子賠款,1926年荷蘭退還庚子賠款,1933年意大利退還庚子賠款等等,但日本一直未退還庚子賠款。

一戰爆發後,中國對德奧宣戰,德奧作為戰敗國,賠款也隨之廢除。

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後,賠款也隨之廢除。

中國對日本的庚子賠款一直到1938年宣告終結。

據統計:

庚子賠款經過延付、停付、退還,中國實際支付了五億七千六百多萬兩,佔總數的58%。

五味社


大清滅亡的時候仍舊欠下了列強白銀合計約20億兩,這筆錢是以中國的海關關稅作為抵押,也就是說此時中國的關稅權依舊被列強掌控。中華民國成立之後,不敢宣佈廢除這些賠款,第一就是國內矛盾重重,需要列強的承認。第二就是國家實力不強,抵抗不了列強的再度入侵。而第三就是希望獲得列強的支持,以發展工業和經濟。


不可否認的一件事情就是辛亥革命之後,美國是帶頭承認中華民國的,而美國的想法就是要給中國主權,但是經濟必須由列強說了算,也就是所謂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美國此舉著實是幫了中華民國一把,並且早在1908年的時候,美國就宣佈歸還庚子賠款,但是隻允許用來做教育,這也是大功一件。第二個宣佈廢除賠款的國家就是英國(沒有歸還),原因也是一樣,希望經濟上分到一杯羹。

其實當時英美算是看的比較透徹的,既然中華民國已經成立了,並且也渴望融入國際社會,主動打開國門,那就選擇貿易入侵。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也是英國邀請中國出兵,而當時的段祺瑞抓住了機會。以戰勝國的身份廢除了對德國和奧匈帝國的賠款,而此時沙俄滅亡,新誕生的蘇俄渴望得到他國的承認,宣佈廢除賠款,中華民國同蘇俄建立起了友好關係。



庚子賠款中,唯一一個堅持索賠的就是日本,不僅僅是要求中華民國繼承清政府簽訂的所有條約,還不斷的逼迫中華民國讓步。到了抗日戰爭時期,老蔣宣佈同日本的一切條約作廢,到美國對日宣戰之後,老將也宣佈對日宣戰,至對日的條約才算廢除。新中國成立以後,宣佈所有不平等條約都不承認,同過去的一切說了再見,同時也放棄對日的戰爭索賠。


小司馬遷論史


東也賠西也賠是國就賠。

你也割我也割見者都割。

這是現今被很多人吹捧的大清朝在國際上表現的真實寫照,奇葩的大清朝在整個世界史上都是一個奇蹟,它的存在,直接把從來都是世界之巔的中華拉入到了谷底之中。

滿清從尼布楚條約到八國聯軍侵華後,本著“寧與友邦、不予家奴”的無恥精神,從《南京條約》開始到《辛丑條約》結束,籤給列強的賠款本息總數高達17.6億兩白銀,這麼多錢都是民脂民膏,反正也不用統治者們掏錢,他們心安理得,變本加利的從老百姓手裡奪取,手段之惡劣甚至超過了他們那會幫老百姓搬家的祖宗。清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不過8000萬兩,一下子拿不出如此巨大的款項,條約規定是年息4%,合計39年還清,本息總計9.8億兩!以關稅和鹽稅等抵押。就這樣,一直到清朝滅亡時,已經支付了13.35億兩。


民國成立後,為了獲得國際的承認,和顯示“本國已經是現代文明國家”宣佈承認滿清的遺產(此時的國內諸省早已經通過革命的手段獨立,滿清留下的除了一堆債務,哪有什麼遺產?)和債務繼續有效,大家開始拼命的還,這腐敗的賣國滿清政府就算死去了還在剝削人民的財產。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北洋政府名義上參加了協約國,算是'“戰勝國”,於是宣佈取消了對戰敗國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奧匈帝國解體)的賠償義務。其他戰勝國則一致同意將“庚子賠款”延緩5年不計息。

俄國十月革命後,1924年蘇聯政府宣佈放棄了沙俄所有的應收欠款。美國1909年起經過計算,將“庚子賠款”所攤的浮溢部分退回,充作留美學習基金。總數的一半折算成美元退還,比如清華大學就是用此筆款項中的一部分建立的。英國1922年宣佈“中國應付未到期之庚款,即將退還中國”。其他比利時、荷蘭、意大利等國1925年起,先後聲明退回賠款餘額,充作辦理對華教育文化的基金,上述各國實際退回、免除和中國政府宣佈取消賠付的款項摺合白銀大約8800兩。日本雖然也跟著聲明退款,實際卻是一分沒退(事實上就是日本比我們還窮,它又要搜刮錢財支撐軍國主義,怎麼可能退?)

於是從1902到1938年期間,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共還了5.7億兩(扣除退款)。無奈的是,日寇1931年都佔領我國東北了,國民政府還在還款,這究竟是為了信譽,還是說國民政府無能呢?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因國民政府並未對日宣戰,便採取了建立匯豐銀行倫敦特別賬戶的折中辦法,既表達“信譽”,也使日本人無法染指。到1939年1月21日,國民政府宣佈:鑑於侵華日軍截留中國關稅,所有以關稅為擔保的外債,中國政府暫停支付。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對日宣戰,國際形勢發生巨大變化。經過談判,1943年1月中美、中英分別換文,廢除了不平等條約,自然也包括《辛丑條約》,賠款當然也就實際停止了。


也就是說,滿清的窟窿,整個國家為他們還了好幾十年,還被日本人拿來買武器打中國人,在這點上,滿清的喪權辱國發揮的淋漓盡致,實在不得不令人嘆息了。


關河南望


當時欠的錢太多了,大清國根本賠不起,所以定的是分期還,相當於我們現在還房貸,為了確認是努力還而不是有錢不還,乾脆把海關抵押給了外國人。有個小故事不知道真假,外國人拿到海關,收上來的錢,比國人自己收錢多了很多!可見當時海關各種貪汙腐敗,偷稅漏稅。

後來,隨著二戰爆發,沒還完的,有的就不還了,都對打起來了,還能樂呵呵給你錢買槍打我麼?不能。還有我們一夥的,為了表示友好,就不要了。有的,甚至退回了已經收取的錢。當然,不能給現金。這就有了庚子留學生。我們很多現在來說大師級的,宗師級的,泰斗級的學者,都是當時的庚子留學生。當然,這些大師多數也為了新中國的成立和建設出了很多力。再有,就是他們以退回庚子賠款的名義,在中國建立了很多學校和醫院。最有名的就是清華大學。

所以,結論就是,打仗打敗了,確實很屈辱;賠款,陪到賠不起,抵押海關也很屈辱。後來,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雖然沒有全部賠完,甚至退回了一些,但是好心也沒必要全領。相當於,訛了我錢,用訛我的錢請我吃飯,呵呵

國家當自強,我輩需努力!


黎明lgl


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1年辛亥革命這70多年間,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大大小小數百個不平等條約,割讓領土近160萬平方公里,共賠款2700萬元,白銀7億多兩(不含利息)。如把利息計算進去,僅《辛丑條約》中規定的“庚子賠款”本息就達9億8千多萬兩。

按照當時清政府的稅收水平,絕對無法負擔如此沉重的賠款,列強了解清政府稅收水平的話,其實應該也不期望清政府能還清賠款,只是為了沉重打擊中國本地政府,從而方便進行殖民運動。

清朝滅亡後,無論是北洋政府,還是國民政府,都得承認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簽訂的條約,繼續賠款,否則得不到他們支持,無法立足。對日賠款沒停,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

事實上賠款一直都沒賠完,後來中國有所起色,從1842年賠款開始,到1945年徹底結束,中國經歷了整整一百年的賠款屈辱。條約中的賠款也就不了了之了;

錢來的渠道不外呼提高賦稅,壓榨百姓,除此之外,還會向外國借錢再賠給另外的國家(拆東牆補西牆)

但不為人知的是,在1936年,當時的日本已經佔領了中國東北,中日兩國處於局部戰爭狀態,可荒唐的是,民國政府仍然繼續支付著晚晴時期的戰爭賠款給日本

日本用中國給的錢來擴充軍備,進攻中國。

縱觀歷史,國富才能民,國富才沒人敢侵略,勿忘國恥 強我中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