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您知道什麼才是教學核心?

導讀

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教育學博士佐藤學在《教師的挑戰--寧靜的課堂革命》一書中提到:“在教學中教師的中心工作在於‘傾聽’、‘串聯’、‘反芻’。

可以說,串聯是教學的核心。

老師,您知道什麼才是教學核心?

在長期的課堂教學實踐和感悟中,自己對“串聯是教學的核心”這一觀點特別認同。在此,我想用一個大家更為熟悉的詞語“鏈接”來表達相關的教學行為。在有效的課堂教學中,老師的主要作用不再是單向傳授知識和教授方法,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時間與空間進行鏈接,為學生提供機會進行不同形式的鏈接。事實上,學習就是一個相互鏈接的過程,師生之間的對話,生生之間的互動,已知與未知,課內與課外,知識與能力,知識與社會等,可謂鏈接無處不在。

1、新舊知識的鏈接:課前預習是一個運用背景知識與新知識鏈接的過程,從已知求未知,藉助已知去解讀、推斷和發現未知。當舊知與新知鏈接在一起的時候,新的學習過程就發生了。

2、學生個體與整體的鏈接:學習的過程又是一個個體與整體鏈接的過程。由於學生個體的閱歷、經歷、智力都不盡相同,所以學習力是有一定差異的。老師的作用就是為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在個體與整體之間鏈接起來。構建學生的學習共同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正是滿足學生之間的鏈接需求,讓學生在不同的閱歷、經歷、觀點、智慧中鏈接,並在這個過程中分享新的學習成果和產生新的學習力。

3、知識與問題之間的鏈接:把學生將要學的知識變成有待探究的問題,這樣就把知識與問題鏈接起來了。為此,老師必須巧妙地將知識問題化,以問題的形式來呈現知識,讓學生在探究問題中感知、發現和獲取知識。

4、知識與情境的鏈接: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識後,就可以進入運用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階段了。運用已學的知識接觸一個新的情境,這就是知識與情境的鏈接。當這兩者鏈接起來的時候,就自然產生了新的思考和判斷,然後在此基礎上再嘗試去解決新的問題或得出新的結論。

5、學習活動之間的鏈接: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多元、不同層次的鏈接。一是讓學生的個體活動與小組成員的探究活動鏈接起來,二是讓學生小組之間的分享活動鏈接起來,三是讓學生之間的展示活動鏈接起來。

6、課內與課外的鏈接:在課堂教學中,由於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所以老師不可能滿足不同學生不同層次的要求。為此,老師要適時引導學生將課內的學習內容與課外的相關學習資源鏈接起來,為學生充分拓展課外學習渠道和開發課外學習資源,讓學生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7、課本知識與現實社會、生活的鏈接:課本的知識一旦與現實中的社會與生活鏈接起來,知識就被激活了,知識的魅力與價值就體現出來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隨之被激發出來了,學生追求知識的動力也就自然被驅動起來了。

綜上所述,一個優秀的老師就是一個優秀的“鏈接師”,學生就是可以被多維度鏈接的學習資源,一節好課就是有效鏈接下的“優質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