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導學案上課基本流程

利用導學案上課基本流程

一、操作流程

(一)創設情境,質疑定向

創設情境是指教師精心組織學生預習,創設一定的客觀條件,使學生面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激起學生產生疑惑、驚奇、詫異的情感,進而產生一種積極閱讀、探究的願望。傳統的閱讀教學往往由教師提出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雖然某種程度上也發揮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了學生閱讀情感的作用,但卻忽視了學生的獨立閱讀的體驗。因此,在創設情境這一環節上,教師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創設情境的能力,變教師創設情境為學生創設情境,通過佈置預習,指導方法,讓學生充分閱讀,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產生疑惑,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提問,確定教學目標,力求避免以教師的興趣代替學生的興趣,以教師的意志代替學生的意志,以教師的認識規律代替學生的認識規律。

(二)自學探究,合作交流

1、自主定向,自學探究

自主定向是學生自覺地根據自己的學識基礎,確立自己的學習方向、方法目標,明確“學什麼”、“怎麼學”和“學到什麼程度”的實踐活動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基礎。傳統的閱讀教學目標定向往往由教師給學生確認,學生沒有自主定向的權利,一個學生學什麼怎樣學,學生不知道也無權做主,造成了目標定向的盲目性,消弱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因此,閱讀教學必須引導學生增強定向意識,學會定向方法,掌握定向規律。課前,讓學生根據預習提示、課後的思考?練習學會選擇重點學習內容,充分地自學,尋找適合自己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激活自身學習的潛能,體

1/4頁

驗解決問題之後的快樂。課堂上,讓學生自己主動進入閱讀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魅力,體驗內容的豐富多彩,得到美的感受,情的薰陶,自學,自得,自悟,進行語文綜合素養的訓練,獲得體驗、積累、提煉、昇華。課後,讓學生自己去擴展閱讀,在生活中進行語文實踐活動,積累語言,理解語言,應用語言。

2、主動參與,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方式。學生自讀自悟中有了收穫,教師要組織引導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交流學習所得,教師巡視指導,適時點撥,以求相互學習,共同發展。

(三)彙報展示,深化感悟

1、彙報展示,張揚個性

讓學生通過彙報展示自讀自悟、合作交流的收穫,不僅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行為需要,而且是教師及時檢測、評價學生自學效果需要。因此,以一個小組為單位進行彙報展示,既給學生一個展現的機會,展現個性,展現能力,展現學業成果,讓學生在得到展現的滿足中,認識自我,規範自我,評價自我,發展自我,又能讓學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增強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教師要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誘導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個性化的有深度、有廣度的認識,讓學生自信地、充分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理解程度,如果學生說得不完整,可以誘導學生自我補充;如果學生說得不正確,可以誘導學生自我矯正;如果學生產生不同的意見,可以誘導學生進行激烈的辯論,如果學生有疑惑可以誘導學生進行詢問;如果經過討論仍沒有解決某個問題,教師可以進行適當地點撥、啟發或精講,對於應得出一致意見的問題,教師要誘導學生尊重、吸納他人的正確意見,得出一致結論。

2/4頁

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溝通,共同發展;在討論中張揚個性,增強才幹。

2、感情朗讀,深化感悟

朗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朗讀文章時,朗讀者首先要鑽進書本,進入角色,化入意境;朗讀過程始終都貫穿著推敲、體味、咀嚼、品賞等認知活動,它很自然地會起到加深理解的作用。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能深化對課文的感悟。朗讀還是一種深化理解的發現法。在朗讀文章時,凡是不理解的地方,不是讀得淡然如水、味同嚼蠟,便是語勢彆扭、音響阻塞。反過來看,凡是讀不出感情、讀不出味道的地方,可以說都是內容尚不理解的地方。因此,通過朗讀能及時發現和排除理解上的障礙。教師適時地組織學生多種形式的朗讀,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測和昇華。

(四)總結鞏固,拓展創新

閱讀課堂中的鞏固練習,抓住知識的縱橫聯繫,有利於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學生按定向目標自我設計自測題,進行重點項目的基本功訓練和根據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師提供的自測題,主動鞏固和運用學到的知識,教師可設計形式多樣的有層次的訓練題,或引導學生自己出題,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講評等形式當堂反饋。以表揚為主及時評價。

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向學生的學校、家庭、社會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能讓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這個“例子”學到的知識、練就的能力、掌握的方法,進行遷移運用,拓展讀寫量,可以從讀學寫,讀寫結合,進一步提高

3/4頁

學生積累語言、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實際需求推薦讀物;引導學生參與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讀書、讀報、視聽或參觀、訪問、調查、做實驗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二、問題與討論

構建“多元解讀”閱讀教學模式,我們要注意以下問題:

1、學生的多元感悟與正確的價值取向

“多元解讀“閱讀關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心理需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一個寬鬆自由的環境。因此,在閱讀過程中,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多元把握,充分肯定學生認識,為學生提供張揚個性的平臺。但是,在這種多元的學習情景中,我們是不是也應該作出相應的評判,或者引導學生通過比較作出適當的選擇和取捨呢,這樣或許更有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及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2、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正確導引

自主性學習是實現學生“多元解讀”閱讀的重要手段。課堂上學生的“自主”活動應該是有目的的、有目標的,而小學生以恰恰是“無知”的,所以很容易發生“意外”和出現“差錯”,這當然就需要教師作及時的正確的導引,以使學生能夠達到一定的學習目的和有效地達成學習目標。所以,自主與導引必須“合二為一”,必須“高度統一”,只有這樣,自主性學習才能直正產生實效,“多元解讀”閱讀才能真正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