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啃老”一詞怎麼理解?

李豔春67


“啃老”一詞給人的第一視覺感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貶義詞,它充斥著所有鄙視的眼神,讓人感覺很不自在,有很多人想擺脫它,但由於自身的原因,又不得不面對它。

我對“啃老”理解:已成年、具有社會生存能力的年輕人,還依靠父母或親戚養活自己,在不“斷奶”的狀態下生存,是一種消極的現象。當然,父母給孩子好的生活,是他們關愛的一種體現,這種體現與錢的多少,我個人感覺關係不大。

聽我說一個自己身邊的真實故事吧!

我堂弟就是這樣一個“啃老族”,2012年畢業於國家的985大學外貿系,剛畢業的時候自己也出去找過幾份工作,也輾轉好幾個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南京……在外漂泊了兩年,回到了家裡。在外漂泊的這兩年在他口裡是這樣跟我們敘述的:

在上海進了一家外貿公司,這家公司效益很好,一般都不會輕易離職,招聘也是相當嚴格,“不入流”大學畢業的他們都不會要,這家公司招聘的時候看我堂弟是國家985大學畢業的,故我堂弟在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的該公司的一員,試用期三個月,薪資6000,三個月轉正後,看個人能力表現薪資在1萬以上。


剛開始我堂弟是誠誠懇懇,在裡面踏踏實實上班,上了半年班以後,薪資在12000左右,他發現跟他同樣學歷的人,有些還是一些三流大學畢業的都混得比他好,他心裡就產生了不平衡,在工作了八個月之後,他毅然決然的辭掉了工作,出去追尋他那所謂的夢。

誰知道出去這個公司以後,陸陸續續也進過幾家公司,發現這些公司還不如那家外貿公司,工資而且還很低,更沒有什麼發展前途可言。最後他選擇了離開上海,去了北京,在北京,他的生活也是一樣,找工作也是不盡人意,就這樣他又換了一個城市,這樣輾轉反側,高不成低不就的工作將兩年時光耗盡,到後來乾脆選擇回家,2014年到現在還閒賦在家,在家對著電腦每天都在找工作,找尋屬於他心中的那份滿意工作。


我個人覺得他的心態不正,對待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好面子。在家的這幾年,更養成了他懶散,不工作的壞習慣,我叔叔也曾說過他,但他不聽,我叔叔也只好作罷。

以上是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我只是如實的敘述一下,只想說一下,放下那不值錢的面子,就在你選擇在家啃老時,你所有的面子已經分文不值。

謝謝大家的閱讀,如果喜歡,有什麼不同的看法關注我的個人原創平臺“

善良的沉默”精彩美文的視頻,大家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