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人為什麼要發明“嫂子”一詞?

用戶5211293411


嫂子,是古代婚姻觀念的一種進步表現。“嫂”為“女”和“叟”結合。“叟”指的是年長的人,表示尊敬,年老。由此,“嫂”就是泛指的年歲不大的已婚婦女,哥哥的妻子。例如:大嫂,嫂夫人,就是泛指年齡不大的已婚女性。

嫂子一詞最初是很正常的用語,發明這個詞語,是為了規範禮法。只是後來,變得越來越“曖昧”。因為,有人把“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著”改編了,不管此人出於何種目的,褻瀆傳統文化,都應該拉出去砍了。

但是,在我國古代遊牧民族確實實行了很長時間的“收繼婚制度”。為了財產不分家,丈夫死後,要求妻子改嫁給丈夫的男性親屬。亡夫的兄弟也有娶她的權利和義務。 例如:弟娶兄妻、兄娶弟妻、子娶庶母、侄娶叔母或伯母、外甥娶舅母,等等。這些基本上分為兩類:異輩收繼婚(如子娶庶母)和同輩收繼婚(如弟娶兄妻)。

實行這種制度主要是因為:第一,把婦女當成私人財產;第二;為了防止分家產生的家產外流。第三,窮人家的孩子,為了贍養她們的問題,同時也省了聘禮;當然,也有政治聯盟的原因。皇太極就娶了好幾位蒙古族“寡婦”。

但是,只要是漢人統治的王朝,都不允許收繼婚制度的存在。並且,收繼婚制度被認為是亂倫。在這裡點明,唐朝屬於“胡風”,李唐皇室是胡人。唐太宗李世民,李顯,武則天那些事,都是因為唐朝盛行胡風!所以,當時的李唐皇室,是被漢族世家大族鄙夷的。

依據蒙古族傳統,收繼婚是合法的。但是,等元朝入主中原以後,收漢族文化影響,開始禁止收繼婚。

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下敕:"諸人非其本俗,敢有弟收其嫂、子收庶母者,坐罪"。

到明朝是,法律明文規定,娶父、伯、叔寡婦者判斬首,娶寡兄嫂或弟媳者判絞死。滿族傳統上有娶兄弟寡妻、親母以外的亡父遺孀等習俗。但,皇太極即位以後,接受儒家文化,開始以法律禁止收繼婚現象。

“凡人既生為人,若娶族中婦女,與禽獸何異。”----皇太極

但是,皇太極死後。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和孝莊太后就發生了不可描述的故事。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嫂子,泛指哥哥的妻子。很容易理解的一個詞語。如果說你走在社會上,別人比你年長几歲,你管他的妻子,就要稱呼為嫂子。為什麼要發明“嫂子”一詞,我覺得也說不上是發明,只是普羅大眾,在勞作生活中演變出來的詞語,是一種表示對他人尊敬的意思,是個尊稱。



不過到了現代社會,人們又賦予“嫂子”一詞諸多含義,並不像古人那樣單純的尊敬了。在許多的明清小說中,像《水滸傳》、《紅樓夢》、《儒林外史》中,經常可以看到“嫂子”一詞的出現。基本上都是尊稱,沒有一點開玩笑的意思。尤其在《水滸傳》中,梁山好漢視兄嫂為父母,絕對的有情有義。



在我國漢朝時期,甚至早在漢朝之前,已經出現“嫂子”這樣的稱呼。在東漢班固的《漢書-直不疑傳》中,有“不疑狀貌甚美,然特毋奈其善盜嫂何”這樣的故事,說的就是一個叫直不疑的美男子,被別人誣陷與嫂子私通的事。



還有在晉朝時陳壽的《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中,有“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這樣的故事,說的就是劉邦誣陷陳平,說陳平與嫂子有不正當關係,並且收受手下的禮金。

可見“嫂子”這個稱呼的出現,還成就了許多歷史典故。不過歸根到底,在中華的傳統美德之中,“嫂子”的稱呼,就是用來表示尊敬的,總不能對哥哥的妻子直呼其大名吧,那樣該有多尷尬啊!


北方木喬


嫂是古人非常智慧的創造。

《說文》中載“嫂,兄之妻也”。嫂字從女,從叟。叟字也表示瘦弱。所以嫂字創立初衷表示女子嫁入夫家,日夜操勞,侍奉公婆,照顧叔姑而日漸消瘦。嫂字,是對哥哥妻子的尊敬和認可。


一,老嫂比母!

古人講求男女,授受不親。但對於嫂子,卻尊重若母親。嫂溺叔援,就講了有人問孟子,嫂子溺水了,應不應該救?孟子說應該救!可見,古人對嫂子的尊敬一如母親。是沒有男女防線的。

古人壽命不長。經常會遇到父母早逝的情況。這時候兄嫂就承擔了父母的責任。長兄如父,老嫂比母。我們最熟知的故事就是包拯包青天被嫂子撫養長大又秉公執法,殺了侄兒包勉的故事。

這說明古人認為嫂子有撫養幼弟的責任,幼弟長大後也有奉養老嫂的義務!


二,嫂子是敬稱。

古人相交,只要是平輩,大多要稱呼對方妻子一聲嫂夫人。這是尊敬的意思。哪怕自己比對方年紀大。這是士大夫間雅稱。

民間沒那麼多規矩。口語化就比較多。大嫂,嫂子就是民間的稱呼。表示對已婚或者年長女性的俚稱。像《水滸傳》中的顧大嫂;《紅樓夢》中的柳嫂子(柳家的),劉姥姥第一次見到周瑞家的也稱呼“周嫂子”!

嫂子這一詞彙也就是這樣流傳民間的。


三,古人戲嫂。

最後聊點八卦。嫂子也不光只被尊敬。古人戲嫂也屢見不鮮。漢初名相陳平就有盜嫂受金傳聞。這就很糟糕了。

最有名的《水滸傳》潘金蓮勾搭武松,潘巧雲勾搭石秀,閻婆惜和小張三都是反過來嫂子勾引小叔子。我們也知道,這都是醜聞。這些女人的下場都是慘死,也都揹負了淫婦的罵名!

現在也有一些戲謔的嫂子笑話流傳。但已經違背了古人創造“嫂子”稱呼的初衷。絕對不應該提倡!

胡侃歷史,多歧為貴。喜歡就請點個關注。多謝支持!


君箋雅侃紅樓


挺有意思的一個問題。簡單來說,為了方便稱呼,僅此而已。就像為什麼你要稱呼那兩個賜予與生命的人為父親母親一樣。再往前進一步,為什麼要發明漢字,其初衷也是為了方便生活記錄及溝通罷了。

嫂,從女從叟。女,性別也;叟,本意為年長的男性。合二為一即為嫂,意指年長的女性。兄之妻,年長之女性也(即便實際年紀比自己小),即為嫂也!

《爾雅》上說:女子謂兄之妻為嫂。《說文》裡記載:嫂,兄妻也!

嫂子,很尋常的一個稱呼,就像平時我們所說的哥哥弟弟妹妹一樣,並沒有什麼不一樣的。但有些時候,這個詞往往帶有一些的其他的意思。比如說“好吃不過餃子,好玩不過嫂子”。


在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史時,從來不乏有關於嫂子的各種桃色記載,比如說西漢名相陳平被人舉報少年時候與嫂子有染,還有大家都熟悉的武松殺嫂。

當然,嫂子並不是一個孤立,與之想同的還有弟妹、小姨子,寡婦之類的稱呼與之相關的桃色緋聞。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在古代,女子低下,屬於男性的附庸,很容易受到男性的欺負!


小鎮月明


嫂,左邊是女,右邊是叟,叟在古代表示對老年男子的尊稱,所以稱“嫂”,是一種尊稱,對象是哥哥的妻子,也延伸到朋友的妻子,也可以是年紀較大的已婚婦女……



俗話說得好,長兄為父,老嫂比母,據說,當年包母嫌棄包公的醜樣,剛出生便將他遺棄,後來嫂子撫養長大,包公稱嫂為“嫂娘”,更是像親孃一樣對待。

無論怎樣,嫂,嫂嫂,嫂子,阿嫂……表示一種尊敬。

但是一些地方奉行收繼婚制,也就是哥哥死後,兄弟繼承所有財產,在匈奴裡面就是如此,後來的女真也是如此,總之很多少數民族都這樣,經常上演“子娶庶母、弟娶兄妻、兄娶妻弟。”比如昭君出塞的王昭君。



隨著時代的發展,嫂子這個詞變得曖昧起來,甚至流行著“好吃不過餃子,好玩不如嫂子”的惡語,文學創作者也樂於編造嫂子情節,甚至一些雜誌社為了提高銷售量,也是如此。

嫂子一詞,純屬尊稱,而現在也已面目全非,邪魅著,讓浮想聯翩……


三叔小記


嫂子:說特指年歲不大的已婚女子,本人不敢苟同。這是網搜人雲亦云的突岀表現,並不結合古人實際。嫂者:女叟是也。叟者:男也。又為年長之身是為叟,叟的女人即大於自己年長的男人之妻是為嫂。它適用於親兄,族兄,表親兄,朋友兄,莊鄰兄妻的總稱。嫂有二意:一是汙辱之貶意。一是尊敬之親意,貶意者:古代有兄死弟可繼取兄妻之意,再是凡當嫂子者,均有其弟可打俏罵玩之舉,甚者可觸其肌膚之嫌,還含苟且之事似乎合時,倫理上尚可說的過去,然如兄欺弟妻,叔欺侄妻,侄欺庶母及叔妻者是為大忌且犯條律。總之這均為大不敬,壞綱常,損人倫,失道德的表現。而古代還有一句無人倫的俗語:好吃是餃子,舒服是嫂子的惡意不舉之行。尊敬之意者:大凡雙親不在,家事皆有兄嫂支撐掌管,小弟妹皆有兄嫂照看與撫養,恩如父母。是以古代也有一句俗語:兄長為父,老嫂比母即此也。即是弟弟歲及兄長,然也把嫂子當孃親也。即是過到一百歲也視嫂如親孃也。是以嫂的來歷即女叟是也。

還有一條即是,嫂子一詞,不以年歲下定論者,即是弟弟八十歲,哥哥八十三歲,哥哥的女人即是八十五歲,或是三十多歲,無論比弟大或是比弟小,然弟弟必須叫聲嫂母娘也。按其嫂母娘之含義:嫂者即為叟的女人是也。

謝謝。


福自福地來wjf


現在中國取嫂子或弟妹的人一大把,還被社會大加讚揚,小時看過《兩對半》,當做宣傳片的。當社會只要有配偶一方不在人世了,只要是平輩之間都可以結為夫妻的。


小羽網絡


嫂子這個詞其實是有些非常大的作用的,嫂可謂是人類婚姻文明進步的一大階梯,它將叔嫂同一輩的人分成了兩個等級,這樣子看上去輩分就不同了,畢竟嫂是女叟,叟可謂是尊稱,表示老一輩的,這樣子在母系社會之下,可以區別開來,這樣子就可以禁止叔嫂通婚了。


睜大眼睛答題


古人是,不要計劃生育的。戰爭,饑荒,農耕火種勞動力軍民列戎。男子當夫,女子稼穡母親主內,嫂子過門就成了保母了。上協助母親農田,下護弟妹成長。女人困落童養媳,一輩子的家庭鎖伽,一生的淚!


陋室銘203835086


嫂嫂。在古今最重要的本質含義,還是以正重為主要內容的。就中華傳統而言。任何一位女性,只要被別人稱為“嫂”。那麼就出現了三個層面。第一,女性。第二,輩分高於你。第三,尊敬。原則上,嫂嫂基本上是正義,善良,慈祥,溫暖的。儘管也有一部分不好的嫂子。但那不是主流。也只被人們作為笑料用。主流嫂嫂,還是佔據著社會的正面的。無論社會多麼複雜。嫂嫂依然在正位溫暖著社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