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集團謀IPO:約三成募資用於買房,大量勞務外協或是“致命傷”

縱橫集團謀IPO:約三成募資用於買房,大量勞務外協或是“致命傷”

​廈門縱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縱橫集團”)是福建省內規模較大的信息通信技術綜合服務商,為信息通信產業提供通信網絡綜合解決方案。今年3月,公司進入預先披露更新階段。

通過仔細研讀招股書瞭解到,公司手握60億元的理財產品,且沒有長、短期借款,卻打算花費三成左右的募資額購置房產,上市之路頗讓人費解。同時,公司歷史上發生多次股權轉讓,定價難言公允性。而主營業務又依託於外協採購,未來業績持續性待考。

就上述疑問,財經網曾發去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時,未獲得公司回覆。

財大氣粗,有必要IPO募資?

縱橫集團本次IPO擬發行不超過5834萬股,募集4.4億元,投資於運營支撐體系改造升級、城市信息共享管理平臺建設、研發中心建設。具體情況如下:

縱橫集團謀IPO:約三成募資用於買房,大量勞務外協或是“致命傷”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耗資3.54億元的運營支撐體系改造升級項目中,有1.2億元用於購買房屋場地,佔到該項目資金的33.75%,佔募資總額的27.27%。

據招股書披露,辦公場地購置、租賃的總面積為22850平方米,其中購置8600平方米,租賃14250平方米,場地租賃支出1293.6萬元。從以上數據對比可見,辦公場地租賃的面積是購置面積的1.66倍,但前者的支出卻僅是後者支出的10%。

相較於購置來說,租賃辦公場地似乎顯得更划算一些,公司為何要花費較多的募集資金去購買房產呢?

而奇怪的是,在辦公場地不足的情況下,2016年8月,縱橫集團還將旗下位於廈門市同安區西環路的“縱橫集團綜合樓”房地產項目轉讓給芸溪置業。芸溪置業控股股東港誼集團與公司控股股東港誼信息,是2017年5月原港誼集團分離而來的兩家公司。

據公司運營支撐體系改造升級項目明細可知,擬計劃在現有業務區域閩東、閩南、華南、西南、華中、華東等地購置、租賃辦公場地。其中,廈門本部新增辦公面積3000平方米,新增人數150人。

這也就是說,在IPO前夕,縱橫集團將手中房產轉讓給了公司關聯方港誼集團,而後又將IPO募資中的部分資金用於購置或者租賃廈門本地的辦公場地。左手倒賣房產,右手募資購買房產,這不禁讓人對其IPO募資的合理性深感懷疑。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縱橫集團綜合樓”轉讓房地產項目的土地使用權面積為7202.45平方米,項目轉讓總價款為9940.57萬元,摺合樓面價1.38萬每平方米。

在2016年房地產火熱的廈門,土地競拍頻創新高的同安區,7000多平方米的房產,竟不值一個億?

據財經網瞭解,2016年8月,廈門同安區的T2016P01地塊,由泰禾以成交價27.84億元競得,摺合樓面價3.01萬元每平方米,溢價率150%。毫無疑問,最終的受益者還是關聯方港誼集團。

事實上,與一般擬IPO公司因資金緊張而融資有所不同,縱橫集團似乎並不缺錢。

報告期內,雖然公司賬上貨幣資金變動不大,由2015年的1.23億元增至2017年的2.48億元,但是同期投資支付的現金金額卻由3.3億元暴增至59.73億元。其中,2017年,公司購買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5.83億元;購買國債逆回購的投資款為53.9億元,同比增長413.98%。

縱橫集團謀IPO:約三成募資用於買房,大量勞務外協或是“致命傷”

同時,財經網還發現,2016-2017年,公司也沒有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如此一來,公司IPO募資的必要性在哪?

而且,憑藉著財大氣粗的底氣,公司在分紅上也不含糊。2016年,縱橫集團分紅1.45億元。2017年,子公司縱橫開發計劃分紅3600萬元。若按此計算,2016-2017年,縱橫集團就向股東至少分紅1.81億元。

這一分紅數額要高於2015-2017年縱橫集團合計淨利潤1.78億元。顯而易見,這三年來賺的錢基本都已經落入控股股東的口袋。

股權頻繁變更,定價難言公允

縱橫集團創於1996年,最早由廈門郵電縱橫集團有限公司整體設立,2002年改制後由1878名自然人作為發起人。2003年4月,公司名稱變更為縱橫集團。

隨後歷經11次股權轉讓及控股股東分立,2017年6月,公司的股權集中到港誼信息、林龍智、傅妙玲的手上,持股比例分別為89.9971%、9.9929%、0.01%。

通過梳理縱橫集團歷次股權變動及轉讓,財經網發現,公司股權轉讓價格波動較大,定價似乎難言公允。

2005年,縱橫集團發生三次股權轉讓。其中,8-10月的股權轉讓價格分別為1.886元/股、3.366元/股、3.366元/股。從前述數據來看,僅相隔一個月,公司股權轉讓價格一度環比增長80%。

縱橫集團謀IPO:約三成募資用於買房,大量勞務外協或是“致命傷”

2006年,縱橫集團股權轉讓的價格區間在3.48-4.0元/股,較2005年轉讓價格小幅微升。從轉讓價格來看,縱橫集團關聯方之間的股權轉讓價格要低於非關聯之間定價。

當年5月和9月,港誼置業、郭英蘭、林龍智與港誼通訊之間發生股權轉讓時,定價均為3.366元/股。而郭英蘭、港誼通訊在與公司非關聯方發生股權轉讓時,價格則在3.48元/股、3.846元/股、4元/股,平均轉讓價格為3.78元/股。

縱橫集團謀IPO:約三成募資用於買房,大量勞務外協或是“致命傷”

2008年,縱橫集團發生第八次股權轉讓,港誼集團以3.366元/股的價格受讓港誼通訊4997.75萬股公司股份,這一定價與2006年關聯方之間的轉讓價格一致。

一般來說,股權轉讓是以市場公允價值為基礎,或者說是可靠機構的評估價值為基礎,只有在兩種情況均不允許時,才會採用雙方協商定價。據招股書顯示,在歷次股權轉讓時,縱橫集團均未披露評估機構相關信息,股權轉讓價格大概率是雙方協商而定。

若以雙方協商定價為前提,公司股權轉讓的市場公允價格可以看作在3.366元/股左右,畢竟關聯方之前發生股權轉讓的定價也在這一價格。

然而,2009年之後,儘管公司的註冊資本增加了1.25億元,但是其股權轉讓價格卻降低了。2009-2017年,縱橫集團關聯方之間發生的三次股權轉讓價格分別為1元/股、1.95元/股、1.95元/股。

縱橫集團謀IPO:約三成募資用於買房,大量勞務外協或是“致命傷”

根據《關於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計稅依據核定問題的公告》(2010年第27號)相關規定,雖然近親屬之間轉讓股權的,允許低於公平交易價格計算並確定計稅依據。

但是,在2017年5月,林龍智以1.95元/股的價格受讓港誼集團所持的1750萬股時,並未提及繳納個人所得稅。而根據公司招股書中一貫的表述,股權轉讓價款與個人所得稅是否需要繳納的信息一般同時出現。

縱橫集團謀IPO:約三成募資用於買房,大量勞務外協或是“致命傷”

另外,在納稅方面,縱橫集團及其子公司存在過遺失發票和逾期未申報納稅的情況。

因遺失廈門市地方稅務局通用機打發票29份,2016年10月縱橫集團被罰款5800元;子公司縱橫開發因丟失30張空白髮票,被合計罰款5600元;縱橫發展則因未按規定申報、不繳(少繳)2014年應納稅款,被罰款5409.25元。

縱橫集團謀IPO:約三成募資用於買房,大量勞務外協或是“致命傷”

從處罰的時間來看,即使是在IPO申報期內,2017年12月,子公司仍存在個稅、增值稅未申報的情況,這不免讓人對公司的內控感到擔憂。

勞務外協成本佔比68%,研發支出“毛毛雨”

報告期內,縱橫集團主營業務包括通信網絡綜合服務、信息與通信技術服務,實現營業收入7.28億元、8.77億元、9.93億元。其中,通信網絡綜合服務中的網絡建設業務貢獻營收佔比為48.64%、49.02%、46.59%。

據招股書顯示,2015-2017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9.07%、19.94%、20.77%,呈現穩中略有小幅上升的態勢。

然而,受運營商提速降費等因素的影響,自2016年以來,通信技術服務上市公司毛利率呈現快速下降趨勢。2017年公司同行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為19.91%,較去年下降3.84個百分點。

縱橫集團謀IPO:約三成募資用於買房,大量勞務外協或是“致命傷”

在同行上市公司毛利率下降的情況下,縱橫集團毛利率是如何逆勢上升的呢?

翻閱招股書,網絡建設服務毛利率的上漲,對公司2017年毛利率的小幅上升構成支撐。

2015-2017年,網絡建設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17.60%、19.48%、23.93%,相應的毛利率貢獻率分別為8.56%、9.55%、11.15%。

據公司解釋稱,2017年,毛利率較高(28.24%)的龍巖市收入增加。同時,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廈門地區市政改造提升工程業務量增加,該類業務的毛利率也較高。上述地區的客戶合計毛利率貢獻率為3.02%,由此導致2017年網絡建設業務毛利率有所提高。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隨著龍巖市光纖入戶家庭佔有率的逐漸飽和,以及歷次金磚會議舉辦地點不一,廈門地區市政改造提升工程業務量逐漸減少,縱橫集團毛利率有可能降至與同行上市公司持平,盈利能力將不可避免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網絡建設業務外協採購比例較高,自有施工隊伍數量較少。2017年,縱橫集團外協採購成本3.26億元,佔網絡建設業務營收的70.59%。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家公司如果將主業依附於外協公司之上,將會對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提出考驗。

縱橫集團謀IPO:約三成募資用於買房,大量勞務外協或是“致命傷”

而令人擔憂的是,外協採購這一模式不僅僅發生在網絡建設業務中,公司其他業務也發生大量勞務外協採購。2017年,勞務外協採購成本5.38億元,佔採購總成本的68.62%。

若公司業務依靠大量外協採購,那麼自身的服務質量和自身實力將難以提高。而且,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重平均值約為1.5%,遠低於同行上市公司3%-4%的研發投入佔比。

縱橫集團謀IPO:約三成募資用於買房,大量勞務外協或是“致命傷”

未來,隨著通信網絡技術的升級,公司若不能持續提升技術水平,不能在電信運營的招標活動中持續入圍,則極有可能面臨被替代的風險,業務收入也會受到不利影響。一旦客戶要求發生巨大變化,公司未來業績恐怕還會出現“變臉”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