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从“骚乱”到“革命”,西方媒体的“标准”真捉摸不定

法国“黄背心”运动背后,西方媒体的遣词造句、字斟句酌的能力又得到了极大“提升”。

先来看看这场运动的波及面到底有多大——

11月27日,巴黎检察院指出,“黄背心”运动中总共有103人因涉嫌暴力行为被捕,其中5名未成年人,101人被拘留,28人被延长拘留,47人已被移送法办,其中20人26日当天依紧急出庭程序受审。

观察|从“骚乱”到“革命”,西方媒体的“标准”真捉摸不定

11月28日,《欧洲时报》援引法国治安部队的数据称,周末的游行示威总共发射了5000枚催泪弹,频度达到了1分钟发射1枚以上,前所未有。示威期间,消防员扑灭了100多处火源。

12月1日,路透社报道,上万名示威者在街头和防爆警察发生暴力冲突,导致“黄背心”运动的死亡人数攀升至3人。其中,一名摩托骑手撞击卡车路障后不幸当场死亡。

12月3日,法新社援引法国内政部的统计数据,称周日的游行示威中一共逮捕了412人,其中133人受伤,受伤人员中还包含了23名的执法人员,火灾发生了190起,六座建筑物被焚毁。法新社的头版标题也毫不讳言,直接用“失控”形容这场运动。

观察|从“骚乱”到“革命”,西方媒体的“标准”真捉摸不定

这场无异于“起义”和“暴乱”的街头政治运动,持续时间已经快到1个月,而且示威人数高达13.6万人,共发生2000多次警民冲突。对面这场运动,西方媒体是如何对此定义的?

骚乱。

估计西方媒体为了想出这个词也是煞费苦心吧?你瞧,小范围的警民冲突算“底层民众骚动”,而民众在周末才游行示威,算是“社会秩序混乱”,合在一起可不就是轻描淡写的“骚乱”么?《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卫报》和法新社、路透社、BBC等西方媒体估计还为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而感到沾沾自喜吧?

观察|从“骚乱”到“革命”,西方媒体的“标准”真捉摸不定

时间回到5年前,西方媒体在报道2013年乌克兰首都基辅发生的反政府骚乱时,却不用如此“绞尽脑汁”,直接扣上一个“革命”的帽子就好了。西方媒体、时政评论家和政客纷纷用“反政府革命”报道这场社会运动,并且措辞严厉地谴责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要求他满足示威者的诉求,并称乌克兰是一个“缺乏法治精神并充满独裁气息的国度”。

怎么,是因为“风水轮流转”?还是西方媒体“记性不好”,怎么同样是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政策,同样是游行示威,同样是社会秩序遭到冲击,到了“浪漫之都”巴黎就变成了无关痛痒的“骚乱”,而到了“罪恶轴心”的乌克兰就成了事态紧急的“革命”呢?

观察|从“骚乱”到“革命”,西方媒体的“标准”真捉摸不定

明明是同样性质的事件,而且巴黎的“黄背心”运动无论从参与面、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都远比乌克兰发生的运动要更强更大,怎么在描述上却有着天壤之别?说到底,还是西方媒体的报道立场和价值判断天然存在着“双重标准”——从“骚乱”到“革命”,前者是社会秩序遭到冲击和破坏,只要政府加以干涉就可以实现调停,并不是威胁“国本”的抗议行动,本身是温和的、可协调的;后者“革命”本身就有着“革了统治者的命”的含义,而且本身就预设了“统治不合理不合法”的前提,鼓励甚至是煽动民众通过“争取自身权利”的方式,推翻政权,充满了抗争的、不可调和的内涵。

观察|从“骚乱”到“革命”,西方媒体的“标准”真捉摸不定

除了性质定义上的差别,西方媒体在“偷换概念”上也诡辩逻辑——乌克兰的抗议者是“革命者”,法国的抗议者是“骚乱者”;乌克兰的警方为了维护秩序使用了高压水枪被视为“可怕的暴行”,而法国的警方不仅用了高压水枪还加上了催泪瓦斯,却被描述为“尽量克制的方式”;乌克兰的民众示威游行被大肆报道要求总统“尊重民意”,而法国的“黄背心”运动爆发后媒体的风向却是“尊重法国法制”;乌克兰那些烧毁汽车、毁坏公共财产、袭击警察的抗议者们被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称作“英雄”,不仅搞人物专栏,还搞跟踪报道;而法国那些投掷燃烧弹、打砸商店并袭警的抗议者们则只有一句“XX人被逮捕”这样一句描述,甚至连人物的姓名都语焉不详;乌克兰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称为“暴君”和“独裁者”,被媒体呼吁“赶快下台”;法国的总统马克龙同样被呼吁“下课”,但媒体却呼吁“尊重民选总统”。

观察|从“骚乱”到“革命”,西方媒体的“标准”真捉摸不定

西方媒体的逻辑,归根结底一句话——乌克兰革命,拥抱自由,干翻政府!法国革命,民主法治,尊重法国制度。

如此叹为观止、炉火纯青地玩弄双重标准,不服不行啊!

观察|从“骚乱”到“革命”,西方媒体的“标准”真捉摸不定

这就是西方自诩为“中立”、“客观”和“公正”的新闻报道倾向。

真不知道这是“新闻价值观”,还是“毁三观”?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得益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文化诸方面的长期掠夺发展,已经积累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并逐渐依靠强大的资本实力,在国际舆论环境中已经成就了霸权地位。这些掌握着“霸权”的西方媒体,自认为是“事实之镜”,但却是不折不扣的“照妖镜”,往往基于自身的话语空间及意识形态,在报道新闻时有选择地进行筛选和替换,而且还常常添油加醋、断章取义,带着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傲慢与偏见,传达着“西方文明主导一切”的“优越感”。

这种充满主观偏见和价值取向的“新闻报道”,不看也罢!

文:西北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