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商丘邁開進一步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步伐

自1988年9月,中國進入了三年治理整頓階段。這一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兩次會議和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並提出了相關的政策、措施和指導方針。三年治理整頓是中國經濟發展走向成熟、改革開放走向深入的轉折點,它為後來幾年經濟建設持續、高速、健康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1990年,全國正處於治理整頓的第二階段。這一年,商丘地區出臺《進一步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意見》,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進一步明確了1990年到1992年整頓深化改革的任務和目標,為進一步改革開放打下良好基礎。

【大事回放】

1990年1月2日至4日,中共商丘地委召開工作會議,傳達黨的十三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四屆十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部署全區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工作。會議要求,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紮實搞好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在治理整頓中,要抓住“壓縮需求,調整結構,整頓秩序,提高效益”四個重點環節,完成各項治理整頓任務。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商丘地區的國民經濟取得較快發展,建成了一批像低溫箱廠、商丘市面粉廠、商丘啤酒廠、永城水泥廠等骨幹項目,增強了經濟實力。但是長期積累的問題也不少,如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膨脹、社會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的矛盾沒有得到根本緩解,國民收入分配中通過各種渠道向個人和企事業單位傾斜造成財力分散、財政困難,農業生產基礎不牢,流通領域中的中間環節公司過多、混亂現象依然存在等。

根據1989年中央提出的“用三年或更長一段時間基本完成治理整頓任務”的要求,商丘地區從實際出發,設定了1990年到1992年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任務和目標:到1992年力爭把物價上漲幅度控制在10%以下;國民收入1992年達到30.6億元;工業總產值1992年達到51.5億元。同時,要將固定資產規模控制在“籠子”內,多搞技術改造,集中力量保農業、能源、交通和原材料建設,支持增加社會有效供給的全民骨幹企業和重點產品的發展;進一步控制財政支出;努力增加外貿出口,擴大外匯收入等。

【親歷者說】

原商丘地區計委調研員齊獻琴:當時剛剛改革開放,整個經濟還處於半計劃半開放狀態。當時出現了一窩蜂上項目、開公司的情況,這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資金和資源的緊張,就是國家提到的“社會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的矛盾。各縣也都在上項目,爭取國家配套資金,給地方財政帶來壓力,而一些盲目上馬、半途而廢的項目則造成了浪費。治理整頓階段,國家把農業、交通、能源等基礎產業和設施建設放在首位,這對商丘非常有利,完善了不少農業基礎設施,比如打井、修路等,發展了永城煤礦,為今後的農業和工業發展打下了底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