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明高:我國動力電池比能量略佔優勢 純電動能耗偏高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9)將於2019年1月11日—13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12月16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在北京舉辦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9)媒體吹風會,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結合《“十三五”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年度總結介紹了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現狀。

歐陽明高:我國動力電池比能量略佔優勢 純電動能耗偏高

動力電池比能量略佔優勢

作為電動汽車最核心部件,動力電池一直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十三五”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中規劃,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目標是達到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實現與燃油車的競爭。

據歐陽明高介紹,從全球範圍來看,目前我國動力電池在比能量略佔優勢,循環性能與國外相當。並且除本土車企外,諸如寧德時代、比亞迪、孚能等電池企業已開始走向國際市場,給國際車企進行電池供應,充分體現我們的動力電池產業已具有一定優勢。

歐陽明高同時指出,未來動力電池的發展除了比能量外更多還要關注循環壽命,在循環壽命方面目前我國動力電池水準和國際先進技術基本相當。

電機控制器中碳化硅將取代IGBT

近日,比亞迪發佈了全新車規級IGBT4.0,代表我國電機控制器水準步入一個新臺階。之前,IGBT大多為進口產品,而2018年這一現象得到改善,目前約有40%的IGBT來自國內企業。

下一階段,碳化硅將取代IGBT成為更先進的電機控制器的電力電子芯片。與IGBT相比,碳化硅在頻率和效率方面將有更多提升,而體積則較IGBT會更小。

目前,特斯拉Model 3所使用的控制器就是碳化硅,比亞迪也宣佈將在2023年全方位由碳化硅替代,整個產業預計將在2025年可實現全方位由碳化硅取代IGBT。

歐陽明高介紹,碳化硅具有在高頻率時損耗低的優勢,採用碳化硅控制器將可以通過大幅度提高電機的轉速實現電機比功率的升高。現階段國內電機轉速可達到15000轉每分鐘,正在努力實現20000轉每分鐘。而高轉速電機需要匹配大速比減速器,在這方面我國還需努力。

純電動車續航提升、能耗仍偏高

在純電動車方面,我國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有比較不錯的表現,300公里以上續航里程的產品已佔到純電動車的81%,主流產品的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已達140Wh/kg。

不過歐陽明高指出,我國純電動車的能耗依然偏高,與國外相比百公里電耗有10度左右的差距,降低電耗不僅是我們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也是電動汽車永恆的主題。

而客車方面,得益於動力電池比能量的提升、車身材料重量降低和底盤技術的改善,使我國純電動客車在減重方面有較大突破。歐陽明高舉例稱,傳統12米大客車大整備質量約11噸,電動化後由於電池重量增加,整車將近13噸,而目前我們已經有電動客車整備質量可做到9噸,比原先減重4噸,比柴油客車還有輕2噸,是很重大的技術突破。

燃料電池核心是產業鏈不健全

對於燃料電池,歐陽明高指出產業鏈不夠健全是我國燃料電池的核心問題。

燃料電池作為氫能燃料電池的整體,是能源革命的前沿技術,其戰略性不僅體現在普通汽車上,還將運用於商用車、火車、輪船、軍艦以及發電。而要完成這個產業鏈的搭建,一是要自主研發,例如一汽集團、東風集團等已經開始在燃料電池領域發力;二是要將全球的產業鏈吸引到中國來。

歐陽明高認為,我國燃料電池技術跟國際相比在技術層面仍有一定差距,例如膜電極的國產佔有率大概為30%-40%,需要進一步突破。同時發動機層面上的高轉速空壓機和儲氫瓶的成本偏高,需要大幅降低成本。

單電機插混與國外混合動力成本相當

目前國內普遍觀念認為,我國純電動汽車在國際上有一定優勢,但混合動力與國外差距還很大。對此,歐陽明高介紹,目前我國在插電式混合動力上仍有一定優勢。

受國家政策引導,國內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純電續航普遍高於50公里,未來將達到90-100公里。而國內用戶的用車範圍一般侷限於市內通勤,國產插混車型的純電續航里程基本可以滿足,所以減少了汽油的使用,節省了約80%的用油量。

同時在成本方面,中國最新的技術是單電機並聯混合動力,相比於國外的雙電機雙控制器,我國單電機單控制器可節省約8000-9000元成本,而節省的成本可增加約10度的電池容量,提高純電續航的里程。

在發動機能效方面,歐陽明高指出,我國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發動機能效上還需進一步提升。

智能化處於理性迴歸的過程

針對近期大熱的智能化技術,歐陽明高表示,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車的一個關鍵技術,近一年來熱度不斷升溫,過程中經歷了一些回調,目前智能化技術正經歷一個理性迴歸的階段。

具體到實際應用上來看,國產輔助駕駛系統已開始量產,例如恆潤科技的總銷量已經到5萬臺以上。另一個做激光雷達的禾賽科技目前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在中國、美國、德國的OEM,以及美國60傢俱有公開道路駕駛牌照的高科技公司中,有超過三分之一是禾賽科技的付費客戶。

在歐陽明高看來,目前的智能化就和初期的互聯網一樣,會有明顯的升溫期,然後經歷若干次回調,最終達到正常、理性的階段,整個過程符合新技術出現的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